分享

【消化系统】溃疡性结肠炎,乙状结肠穿孔,继发弥漫性腹膜炎

 艾泽拉斯丶泰森 2022-11-21 发布于广东
基本情况

患者,女性,84岁,因“腹痛、腹胀3天,意识模糊半天。”平车入院。

患者意识模糊,急性痛苦面容,腹痛剧烈难忍,疼痛时大汗淋漓,无腹泻,无嗳气反酸,有恶心,无呕吐,无畏寒高热,小便呈酱油色,近2日未排便。

既往右下肢皮肤溃烂8月余,长期口服“吗啡片”止痛,自行用土方外敷,具体不详。

辅助检查:淀粉酶(AMY)13.0U/L↓,肾功能:总蛋白(TP)51.0g/L↓,白蛋白(ALB)18.8g/L↓,肌酐(CREA)132.50umol/L↑,葡萄糖(GLU)8.65mmol/L↑,肝功能:总胆红素(TBIL)20.10umol/L↑,直接胆红素(DBIL)9.90umol/L↑,间接胆红素(IBIL)10.20umol/L,血清总胆汁酸(TBA)22.50umol/L↑,谷氨酰转肽酶(GGT)37.0U/L,电解质:钠(Na)127.9mmol/L↓,钾(K)5.44mmol/L↑,氯(Cl)94.5mmol/L↓,钙(Ca)1.72mmol/L↓,二氧化碳总量(TCO2)17.7mmol/L↓,C反应蛋白(CRP)186.20mg/L↑,血常规:白细胞计数(WBC)40.38×10^9/L↑,中性粒细胞比率(NEU%)96.10%↑,淋巴细胞比率(LYMPH%)1.40%↓,单核细胞比率(MON%)2.10%↓,血红蛋白浓度(HGB)73g/L↓,血小板计数(PLT)417×10^9/L↑,N末端脑钠钛前体2667.00ng/L。

影像学

CT平扫:WW:400,WL:40

冠状位重建:WW:250,WL:40

标识如下:

冠状位重建:WW:250,WL:40

影像所见

结肠肝曲-乙状结肠见连续性长节段病变,肠壁对称性增厚、僵硬及短缩,结肠袋消失,呈铅管状,可见垂直于肠壁的深溃疡及多发颗粒状假息肉,浆膜面光滑,系膜血管增生,于左侧髂窝处见上移的乙状结肠肠壁不连续,缺损处宽约0.8cm,腹腔可见大量气体,肠系膜脂肪浑浊,双侧结肠旁沟见少量积液。

此外,肠管分布异常,左上腹部未见空肠显示,空回肠聚积在右下腹部及盆腔。

余病变略。

诊断意见

1、溃疡性结肠炎(累及结肠肝曲、横结肠、左半结肠、乙状结肠),合并乙状结肠穿孔,继发弥漫性腹膜炎;

2、中肠旋转不良。

相关知识

溃疡性结肠炎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表浅炎症性疾病,特征是对称、均匀和连续,通常累及直肠,向近端延伸至整个结肠受累,产生全结肠炎。

【病理】

1、首先侵犯直肠,以后沿乙状结肠向上上发展,主要累及左半结肠。病变早期为局部结肠黏膜广泛的充血水肿,并可形成无数微小脓肿,破溃后形成大小不等的溃疡。当粘膜修复过度时,产生假息肉。

病变愈合时,黏膜下层多有大量纤维组织增生,沿结肠长轴发展,纤维疤痕的收缩使肠腔变窄,肠管缩短,形似直筒状。

2、部分患者直肠可以不受累;

3、部分全结肠型可累及末段回肠;

【临床】

溃疡性结肠炎常见于青壮年,20~40岁多发,性别无差异。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和便血,间歇性发作。

【影像表现】
气钡灌肠双重对比造影图像:结肠黏膜颗粒表现、肠腔狭窄、肠袋消失,呈铅管样改变、多发息肉样改变。

CT/MRI表现:

1、连续性病变,自直肠向近端逆行而上,可累及末段回肠;

2、肠壁对称性环形增厚(<1.0cm),结肠袋消失,肠管僵硬、短缩,粘膜面可见多发溃疡,慢性期呈铅管状改变,出现颗粒状假息肉

3、浆膜面光整,可见系膜血管增生--“梳齿征”、肠系膜纤维脂肪增生;

4、增强扫描:活动期粘膜增厚、分层状强化,慢性期肠壁全层强化。

【鉴别诊断】

1、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病变从肛端直肠开始逆行向上扩展,病变呈连续性和弥漫性。如见直肠不受累的结肠病变、病变肠段间有正常黏膜的肠段(非连续性)、纵行溃疡间有正常周围黏膜(非弥漫性)则为克罗恩病特征;

2、结直肠癌:多见于中年以后,直肠指检常可触到肿块,结肠镜与X线钡剂灌肠检查对鉴别诊断有价值,活检可确诊。须注意溃疡性结肠炎也可引起结肠癌变。出现肠壁局限性狭窄的时候,应仔细观察,排除癌变之可能。

3、肠结核:①好发部位:右侧结肠,回盲部、盲肠和升结肠;②发展趋势:由上向下;③累及范围:病变呈不连续;④粘膜改变:无假性息肉。

这一类穿孔的患者,图像解读时选择合适的窗宽、窗位很重要。较窄的窗宽(WW:250,WL:40)是为了显示肠壁粘膜的情况,在肠内液体的衬托下,左半结肠的粘膜面假性息肉得到了很好的显示。而较宽的窗宽(WW:400,WL:40),是为了区分脂肪和气体,找到穿孔位置。

参考资料:

[1]《放射医学 | 高级医师进阶》第二版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宋清伟 主编

[2]郑世军,李澄,王苇.炎症性肠病的比较影像学研究[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8,22(05):114-115+118.

[3]杨艳丽,滑炎卿.炎症性肠病临床、病理及影像学诊断研究进展[J].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2012,35(02):139-142.


END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