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会计为什么系列15-所得税1

 左岸金戈财税 2022-11-21 发布于广东

会计为什么系列,接下来想用三篇文章,对所得税进行解析,我们知道所得税对于很多初学者来说非常难理解,大家学习此块的的知识,更多的是采用背诵的方式。就算不少通过会计相关考试的人,你问他所得税到底在干啥,估计大家都会说:“你管它在干啥,考试会做题目就可以了,哪有这么多为什么”。

要理解所得税会计,第一是要理解会计和税法的差异,第二是理解资产负债表观。也就是因为会计和税法存在差异,而且因为资产负债表的资产负债表观,导致对于一些会计和税法差异,比如用递延所得税资产和负债,来体现资产负债表观,使会计报表更符合实际。

有人读到这会说:“你这说的这一堆,纯是理论呀,我还是不知道什么叫所得税”。首先此块本来就是难理解之处,初学者不要妄想如同武侠小说一样,突然掉入某个悬崖,被一个悬崖山洞的高手救了之后,传授了一身真气,或者是在悬崖里找到了一个叫做所得税会计秘籍,然后你就秒懂所得税会计。

这也是笔者为啥要用三篇文章来探讨所得税,而且三篇也只是给读者提供思考的角度,能否真的理解,还需要读者自己慢慢领悟。所以对于学习这块,千万不要着急,淡定加冷静,如果认为还是认为还是直接记忆来的效果快,那么笔者也建议直接拿注会教材自己去背诵,否则可能耽误你的时间。

作为所得税会计第一篇,本文算是先潜篇,主要是谈一谈所得税会计的一些基础知识。当然这些都是笔者个人的思考,仅给读者提供一个思考的角度,个人观点仅供参考,考试请以教材为准,考试请以教材为准,考试请以教材为准。

作为先潜篇,本文先不讲什么是递延所得税资产,什么是递延所得税负债,这个在接下来的篇章里面会涉及,但是也是以通俗化的解释。因为专业介绍,网络和教科书随处可见,也没必要复制这些教科书上的知识过来,让大家继续发昏。

闲言少叙,先拿一个例子来说明。

假设数豆公司四年收入为300万(每年75万,会计和税法一致,不存在差异),固定资产100万,在四年期间折旧完,第一年会计折旧30万,税法折旧25万。适用所得税税率25%.

上面讲因为存在会计和税法的差异,所以导致存在所得税会计,对于所得税会计差异这块,多数人是通过年度所得税汇算清缴来理解的。实际上所谓所得税汇算清缴,就是在会计账务的基础上,根据税法的规定,对收入和费用等项目进行调整和调减,然后计算出税法上应该缴纳多少税。

如果税务帐,那么我们根据税务帐来计算所得税,也就不存在根据会计账,在此基础上调整的事情了。但是如果搞一个会计账,一个税务帐,会计估计要累死,所以也没这个必要。但是为了说明所得税,本文假设存在会计账和税务帐,具体如下表所示。

会计利润表

金额

税法利润表

金额

收入

75

收入

75

成本费用

30

成本费用

25

所得税-当期

12.5

所得税

12.5

所得税-递延

-1.25

利润

33.75

利润

37.5

看到这有人会说:“怎么,你整出来会计利润和税法利润,怎么两者还不一样?”不着急,慢慢看。如果会计利润表,只有当期所得税12.5万,没有所得税-递延的-1.25万,则会计利润表利润=32.5万。很显然这个是有问题的,什么问题,接着看。

如果把会计资产负债表和税法资产负债表,按照以上数据列示如下:

会计资产负债表

金额

税法资产负债表

金额

库存现金

75

库存现金

75

固定资产账面

70

固定资产计税基础

75

递延所得税资产

1.25

资产小计

146.25

资产小计

150

应交所得税

12.5

应交所得税

12.5 75-25*25%

实收资本

100

实收资本

100

未分配利润

33.75

未分配利润

37.5

权益小计

146.25

权益小计

150

如果没有递延所得税资产1.25万,会计利润表利润=32.5万,则会计资产负债表,资产=权益=145万。很显然把资产负债信息未真实体现,也就是不符合资产负债表观。因为资产就是一些抵税权利,按照税法计算基础75万,存在剩下未来可抵税18.75万,而如果会计资产负债表,没有递延所得税资产,固定资产账面价值=70万,存在剩下未来可抵税17.5万,那么我们不禁要问,还有1.25万的抵税权利去哪里了?

有人可能还在纠结怎么会计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和税法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怎么不一样,其实在一定区间内,两者是一样的。怎么理解?以这个例子来说明。

假设数豆公司四年收入为300万(每年75万,会计和税法一致,不存在差异),固定资产100万,在四年期间折旧完。适用所得税税率25%,则应交企业所得为50万。

项目

金额

可抵税

项目

金额

可抵税

库存现金

300300收入全部收现)


应交税费

50

25(没有折旧需要交纳75

固定资产

100

25




折旧

-100


所有者权益






收入

300





费用

-100





所得税费用

50


资产小计

300


权益小计

300


也就是在这个四年区间,固定资产因为时间性存在差异,但是整个区间来看,两者是一致的。以这个区间来看,会计和税法的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是一致的(注意此处是讲的折旧,如果存在某些差异,比如会计上不算收入,税法上算收入,那么会计和税法的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一定会不同)。

现在以第一年数据来说明:固定资产100万,在四年期间折旧完,第一年会计折旧30万,税法折旧25万。

项目

会计账面价值

税法计税基础

总体可抵税

会计剩下可抵税

税法剩下可抵税

递延所得税资产/负债

固定资产

100

100

25

100*25%

17.5

70*25%

18.75

75*25%

1.25

18.75-17.25

折旧

30

25

账面价值/计税基础

70

75

会计账面价值=70,剩下可抵扣17.5万;税法计税基础=75,剩下可抵税18.75万,因此递延所得税资产1.25万。那么能不能把会计账面价值调整为75万呢,也就是剩下可抵税为18.7575*25%)?显然是不行的,因为会计没有做错账,怎么可以把账面价值调为75万呢。但是要体现剩下抵税18.75万,则需要增加递延所得税资产1.25万,同时贷方所得税费用1.25万。

假设数豆公司四年收入为300万(每年75万,会计和税法一致,不存在差异),固定资产100万,在四年期间折旧完,第一年会计折旧30万,税法折旧25万。适用所得税税率25%,应交所得税12.5万。

假设固定资产为投资者投入,用报表列示如下:

项目

金额

项目

金额

固定资产

100

实收资本

100

资产小计

100

权益小计

100

以上案例数据,用报表演绎如下表所示:

项目

金额

会计剩下可抵税

税法剩下可抵税

项目

金额

库存现金

75 

75收入全部收现)



应交税费

12.5

固定资产

100



递延所得税负债


折旧

-30



所有者权益


实收资本

100

净值

70

17.5

70*25%

18.75

75*25%

收入

75

递延所得资产

+1.25



费用

-30





所得税费用-当期

-12.5





所得税费用-递延

+1.25

资产小计

146.25



权益小计

146.25

本文只是讨论如何站在资产负债表,如何来理解所得税会计,对于很多细节的解释未涉及,因为把他们放在接下来的篇章里。因为笔者想让大家理解所得税会计,必须是站在资产负债表的整体上来理解,而不是站在教科书和辅导书各种总结的公式来理解。就像学会计,我一直倡导初学者,先要整体上了解报表,知道我们会计最终产出的“产品”是什么,而不是一头扎入会计分录,然后头昏脑热两眼发黑。请持续关注会计为什么系列,下一篇深度解释什么是递延所得税资产和负债。

码字不易,点个关注和在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