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会计人的韧性与任性

 左岸金戈财税 2022-11-21 发布于广东

会计人的韧性与任性

温馨提示:本文10608字,长文恐惧者谨慎阅读。

一般我们都认为韧性是褒义词,任性则是贬义词。在我看来两者都是中性词,只是我们在词语上面,加上了我们熟悉的场景,此时词语就改变了性状,,甚至在特定场景下,韧性是贬义词,而任性反而是褒义词。

如果把韧性与任性放在会计人这个场景下,什么是会计人的renxing(韧性与任性)?我认为会计人的职业生涯,如果从时间维度来说,是先要保持韧性,练就一身本领,然后翅膀硬了,才能任性飞翔。如果从空间维度来说,利用“波粒二象性”,不管是否存在平行宇宙,让自己不被某一个属性所束缚,让一个空间里保持韧性,一个空间里保持任性。

五六年前,也就是在我25-26岁的时候,从一家国有性质的集团离职。因为行业的变革,对业务人员进行大裁员。业务部许多35-40岁的中年男人脸上,那段时间像狂风暴雨来临之前天空。他们中间一些人是家里的唯一经济来源(老婆在家做家庭妇女);有的孩子才两岁;有的背负车贷房贷。

不要看他们无助的眼神,只听他们皮鞋疾步的声音,以及进出楼道抽烟区的频次,你就能明白中年男人的痛苦与无助。虽然中年男人的心已经锤炼成的像钢筋一样,但是只有在他们嘴里吐出的烟雾中,在那弯曲的烟雾图中,你才明白中年男人内心也有柔的一面。

如果只是从中年男子,吐出来寂寞的烟雾中,看到中年危机。很显然对于二十几岁的孩子,还是有点太远虑了。因为普通年轻人容易被这种中年焦虑所影响,除非你能具备转焦虑为动力的能力,否则没必要让自己深入这种情绪中,努力做好当下的工作和学习即可。

业务部门的老大哥能维持日常业务,其实以我观察,并不是其业务能力多强。多数要靠公司平台或者因为平台带来的资源的维系。当他们要被平台剥离出去,少数人才会清醒认识到自己。

也是那时,我明白了很多人不愿意去明白的道理:那就是不要把福气当做运气(贵人相助,不是因为你自带的运气,而是贵人带给你的运气,要记得感恩),不要把运气当做实力(虽然实力是运气的一部分,但是实力和运气其实是两回事),不要把平台的实力等同个人的能力(平台和公司的实力,可以给你带来锻炼能力的机会,但是这绝不是你个人的能力),不要把能力完全归结为个人努力(福气、运气、平台实力等等都是今日你能力构成的一部分,更不要把你自己的能力强弱作为贬低别人能力的资本,因为如上所说,决定能力的因素太多,其他人不一定具备你具备的能力因素)

当然我的离职,不是因为被中年危机吓怕的,业务怎么改革,会计还是需要的。其实在此期间我已经有离职的准备了,但是一直未下定决心。不是贪恋那几百元的过节费和看上去很美的公司福利,更不是满足徒有的虚荣(把平台的优势,当成自己的优势)。

而我在距离四五年就三十岁的时间里,必须要考虑一下未来的事情了。虽然福利待遇还可以,但是那每年固定涨幅一百元的工资,记得刚去的一两年3500-4500,在离职的时候也就6500元(据说现在也就8000元)。

6500左右(不包吃住),在北上广深之外的城市,对于会计来说可不算低了。但是生活在深圳,你一个月还能剩下什么呢?当然主要原因是,我害怕在这种大平台,虽然在外人看来似乎高大上,但是只有自己知道,如果不继续提升财务能力,不在三十岁之前练就好,三十岁之前应该练就的本领。否则迎接的不是自己面对中年危机如何自处,而是面试官的鄙夷和内心的嘲讽,看客和路人的笑话。虽然多数普通人的一生,可能最终都是别人嘴里的笑话,或者指指点点你过往的八卦作为饭后的消化。我想与其温水煮青蛙,不如来个痛快一点。

25/6岁,简历上只有一家企业经历,你会因此被嫌弃,只在一家企业呆过,经验不够丰富。你也会被嫌弃,呆在一个公司四年是不是过于满足现状。你还会被指指点点,年龄不上不下,经验不浅也不深。

等到三十岁的时候,我才知道。财会人不管是刚毕业进入职场,还是25/6岁,或者是30岁左右。似乎每个阶段的质疑一直存在。有时候我在想,什么才是会计最好的状态。但是反过来一想,应该追问的是,什么状态的财会人是企业需要。

几经周折之后,终于遇到一家比较满意的公司,公司是做新能源相关方向的,前景很好。当然并不是我非要往制造业跑,而是当时大环境下,制造业机会还是相对多一些的。那是房地产正是如日中天的时候,我想去但是人家也不要我呀。

但是有个问题在我到这个公司之前,一直困扰我。就是此前面试了不少企业,被拒绝的原因,都是因为我此前的集团不是制造业,所以多数制造业都说我没有经验(实际上集团也有一家小型制造工厂,且在此期间财务中心,和我走的比较近的有一个四十几岁的大哥,此前也一直在制造业从事财务工作,和他学习不少东西),还有的除了要制造业经验还要1000人的厂的规模(当我说集团也有制造业,也有经受过,虽然不止我来负责,但是人家会说必须要千人以上工厂)。

现在90和00后谈的内卷,那时候我就意识到了。其实改革开放之初,我们并没有成系统的制造业工业,也没有对应的经验丰富的制造业会计工作经验。那些工厂,尤其是民营企业工厂的会计,难道都是西方国家请过来的吗?他们此前可能也并没有制造业经验,甚至也没有千人以上制造业大厂经验,但是似乎并不妨碍前辈们在制造业财务方面的建设成果。当然从企业用人角度,在供大于需的方面来说,企业当然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职员,而会计们则必须让自己成为会计卷王。

这家企业电话沟通时,我也老实的说了,此前集团公司不是制造业(刚开始你不会自己提出这些顾虑,拒绝的多了,你怕对方有没看你简历,然后人事为了满足KPI考核把你叫过去,相关负责人一看又说你不符合),对方竟然说:“没关系,会计都是相通的”。与其相信时来运转,我更相信这里面肯定有什么问题。

我总会比约定的面试时间早来十几分钟,这次也不另外。还没到前台,一阵阵浓重的塑胶味道扑鼻而来。我在想这不是新能源电子厂吗?难道又是一家挂羊头卖狗肉的企业吗? 

那个时候,深圳的皮包公司很多,这次恐怕又是皮包公司了,我这么想的时候。突然一个男的走了过来,说:“你找哪位”。

我说明来意之后,来到一个小会议室坐下。会议室是使用透明玻璃制作而成,这是整个楼层最奢华的装修了,一面是墙壁,其他三面可看见外面的办公区。办公区没有吊顶,不知道网线还是什么线,沿着各种管道,如八爪鱼一样,从职员的头顶穿过。就那么几个卡座上,堆满了各种电子器件,仿佛要把职员埋在卡座里面。而你只能从红色的塑料高凳子上,看到职员两只脚抓住水泥地板,才明白原来卡座里面确实是坐了人的。

此刻我对于这家是不是皮包公司,已经更加怀疑了。我虽然找工作从不看重工作环境,因为就像我经常所说,来深圳打工或者在CBD高楼大厦里,可是这一切和我没有一毛钱关系。可是此前在CBD高楼大厦,坐的是老板椅,走的是木质地板,一下子处这种境地,还是有那么一丝丝不舒适的。

一会戴着眼镜的中年男子走了过来,他说他是公司老板之一。一般来说,财务面试按照流程,先会给一套题目测试一下,或者先财务方面的人员考察面试者专业方面的问题。这家公司怎么直接就老板上来了,我还在怀疑是不是皮包公司,其实聪明的老板早就有自己的套路,来面试他所需要的财务负责人。按照惯例,我进行了几分钟的自我介绍,然后又把握发表在中国税务报上的几篇文章,正要给老板看一下。

老板示意我放下,然后开始推销公司起来。主要总结就是:新能源公司前景无限;自己和另外一个合伙人都是研究生毕业,另外一个还是清华毕业的;他们之前在上市公司出来,然后自己创业的;这个公司未来肯定是要上市的。

那个时刻,我觉得老板不按照套路出牌,在此前的一些面试中,面试官或者老板,都会针对建立进行360度盘问,有的会在你想突出你的优势时,他会找一个点,打击一下你的自信心,也可能就是所谓的压力测试。有的会在过于坦诚的陈述中,认为你是不是不太自信,其实你要明白,你应该表演为面试官想要的那类人。

我那时真以为我这个“千里马”,终于遇得到了伯乐了。想想来这家之前,我已经面试了一些。我想通过税务报发表的实务文章,证明自己的实务研究能力。可是多数企业是不感兴趣的,或者说这些理论文章,可能我们企业用不到,可是咱写的就是税务实务呀。我想通过在会计视野上那时候就写了上百篇文章,来证明自己的学习和专研精神,可是人家又说了:“你写这些东西,是不是浪费了上班时间”。可是这些都是在利用晚上或者周末写的,怎么可能上班期间写这些呢?

我们知道,年轻的时候,总觉得会计这个行业就是有点奇怪,尤其是面试的时候。刚毕业说你没有经验,有经验了又说证书不够,证书够了又说年龄太大了。企业说要比较强的学习能力,你说你学习能力强,爱好研究,可是人家说了,你是研究的东西他们用不到。企业说要有持续学习能力,你说你周末周日花了很多时间,总结实务经验的文章,可是人家说了,你是不是浪费了公司的时间。

可是到了三十岁之后,你发现这个世界本来就是魔幻而现实,你以前觉得奇怪的事情,想想并不奇怪。因为你知道,面试这个东西,通俗点说就是缘分(运气和机遇),说透彻一点就是玄学。你也不知道面试官和面试者,谁是王八谁是绿豆,谁的哪只眼对上了那个谁的哪只眼。说不定面试官早上因为吃的是馒头而不是包子,导致心情不好,没有筛选到你的简历,或者对你面试不太满意,导致你与这个公司无缘。

老板一边画饼的时候,我已经走神了。我甚至一度认为,创业老板此时是不是很久没有对外人宣传自己理念和公司理念了,或者急需要外人对公司的认可,哪怕是对于外来的面试者。

在老板吹嘘完之后,老板客气性的问我,还有什么需要了解的吗?没想到我还真不客气的问了几个问题:一是为什么创业阶段要请财务负责人(此前老板说了,前期办公条件和工资福利待遇可能不是太好,但是前途是光明的,饼比较大),二是老板希望这个财务负责人达到什么目的?

弱势群体的会计,都不会主动问老板这些太过了真实的问题。而我问的这些问题,老板显然没有做好准备,所以他只能用,“因为未来要上市,所以要财务负责人,也希望这个财务负责人,能够为未来上市做准备。” 

要知道来面试前,我是有做功课的。通过检索找了一些行业信息,找到了产业链上市公司财务数据和招股说明书信息。上市可不是上菜市场,也可不是只有风口就可以。

我当时想笑,但是憋住了。我说:“我回去考虑一下,为了不耽误贵司人力资源时间,明天上午给贵司答复”。

第二天一大早,人事发来短信:说昨天老板对我印象不错,诚心邀请加入公司,一起发展。其实昨天回来的路上,我就基本确定不去了。原因是初创公司,不用说问题太多,从老板最后回答我的问题中,老板也不知道他要什么财务人员,以及整个财务人员来解决他什么问题。而且老板喜欢画饼,这个饼我也吃不下。

在我回复认识短信,说可能不太适合,谢谢邀请面试后。对方公司老板直接来电话了。有那么一秒钟,我在想是我的魅力这么大吗?但是很快理智告诉我,别把自己想的太好,你忘记了在这家之前,一次次的被面试官鄙夷的眼神了吗。

但是最终打动我的,一是老板那一通电话的真诚邀约,当然老板也看到了我的在面试过程中,对自我分析,过往职业的真诚,才能付出他的真诚。二是对我们来说,前面面试一些企业,似乎已经将我的自尊,自信打碎,这个时候心理防线最脆弱了,来这个一家看上去认可你的企业,你估计就快束手就擒了。

其实理智告诉我,所有的面试,都是面试官试图把你打碎,然后踩入土里。但是这家新能源科创企业,较大的个人发挥空间,以及有一个较好的锻炼平台。于是我决定加入这个公司,赌一把,梦想还是要有,虽然可能是别人编织的一场梦,但是有的时候,在选择不是太多的情况下,人总是希望梦是真的,即使梦破碎时,希望自己哭的不是那么惨。

后面回想此次选择,在外人看来,大家站在自己的角度来分析你的选择。比如你应该怎么样,你应该去某某企业等等。

但是我一向认为,感动身受只存在字典里,人类的感情也不是普遍相通。而且我更相信,古希腊哲学家爱比克泰德曾经说过的一句著名的话:“我们登上并非我们所选择的舞台,演出并非我们所选择的剧本。”  年纪越大,你月会对于宿命论的东西开始感兴趣,同时也开始明白,有的剧本可能一开始,我们就拿错了,但是我们还必须的演下去,演的让自己相信,让别人感动。

上班第一天,我打开已经上线几个月的ERP系统,从科目余额表,到各类财务报表,然后到业务数据与财务数据比对。我发现这家公司问题太大了,就拿资产负债表来说,除了库存现金和实收资本两个项目数据是对的上的,其他没有一个数据是正确的。有的数据,甚至出现仓库一个数,销售业务员一个数,出纳一个数,系统一个数。

我当时认为,应该一个猛子扎入财务和业务数据乱海之中,初步梳理出财务数据和规范ERP系统数据。但是我听过很多财税老江湖,一些职场生存法则。他们一般会给出这些建议:

(1)从业经历中碰到过更烂的帐也有不少。不说 90%,70%的企业帐都是有或多或少的问题存在。毕竟国内企业老板大部分对税法的敬畏心是很低的。所以遇到烂账,不要急着去解决,这不是多紧要的事情。已经烂了很久了,不在于再烂几个月。除非税务下通知准备近期查账了。(2)工作开始之初,要找最快体现你专业能力且让老板认同、而且是老板需要解决的事情。需要与老板沟通想法,制定方案获得许可并推进。财务工作能够顺利开展,需要老板的认可和支持。(3)财务的人事关系,可能复杂。特别是财务人员可能很多与老板等有亲朋关系或者关系户存在。新进的,不管你什么职位,放低调点、做事多求人少点命令。舍得的,买点零食一起吃个饭。(4)更多的,需要自己悟…

以上其实就是民营企业财务生产的灰度,民营企业是在血缘关系为基础,构建的管理生态。如果你用会计和税法的规则思维,用非黑即白的想法,去试图打破此种生态,那么你会陷入错综复杂的关系网,要么你将被关系网吞噬。

对于以上财税江湖生存法则,我并没有太在意。但是对于那个时候的我,我并没有足够的精力分配去思考如何长久的呆在这个企业,我当时想到是,如果搞不定可能只能提桶跑路,其实后来证明老板内心,也是在测试在观察,如果搞不定,可能我会自己提桶跑路。

作为25-26的小伙子,并没有像财税江湖的老人一样,前几天先找老板喝喝茶吹吹水,就像许多财税老江湖一样,坐在老板办公室,随便吹一点什么,总的做个样子,让其他部门的老大,觉得此财务和老板关系不一般,或者沟通能力很强的假象就可以了,当然如果能了解老板的痛点就更好了。我也没有像职场老江湖一样,先对民营企业家族关系网,进行一次摸底,了解各方势力。

而我是撸起袖子,就开始忙着整理账务的问题。相比较以前集团性企业,从来没有出现过这个问题。我第一天回家晚上就在想,我是不是跳入火坑了。其实后来想想,民营企业尤其是中小民营企业,如果是去做财务负责人,大概是从一个坑跳入到另外一个坑,只是这个坑大坑小,深坑浅坑之分而已。

后续几天,继续深挖以前的账务,虽然成立一年多,但是历史账务如果可以和之前财务负责人进行了解的话,对于迅速掌握财务状况是非常有利的。但是此前账务都是老板认识的朋友介绍的兼职会计,说是干了二十几年。(此前面试我也曾过问过,此前财务的问题, 老板说此前有专职出纳和财务助理,还有一个经验丰富,从业二十几年的兼职财务负责人)。

可能是因为我问的问题太多,也可能是是其他原因(后来了解到,此兼职会计因为老板去年看到,年终奖全员都发了,唯独她没有一分钱表示,可能心生怨气),在我问了几个问题之后、前兼职财务负责人抛出一句话:“你来了,一切都是你负责了,我只是一个兼职会计,很多情况只能是你自己去梳理”。此时发短信、发QQ、打电话,对方都是不接的。

问前任的路子断了,那么只能通过内部来寻找解决办法。可是采购部、仓库、销售部、研发部并不是太配合、理由就是日常工作太忙,你问的这些东西,都过了一段时间了。其实我哪里知道,他们也一直在怀疑你能够干过三天,因为此前有个人只呆了三天,便提桶跑路了。

面对这种状况,我内心是没底的。因此,在第一个礼拜的时候,其实我就和出纳(老板的亲戚)透露,可能无法干下去了。财务历史数据问题太多,尤其是ERP系统里面的问题,而且这个系统我此前并没有用过。此时我的倔强或者韧性在作怪,如果一般人可能直接提桶跑路,而我内心认为,我就不信我搞不定这些乱账,也许因为此前面试,被鄙视太多,想要在此刻试图证明自己吧。如果回头来看,此时的韧性可能并不是一个褒义词,甚至是一个贬义词。

我和出纳说的第二天,老板可能就知道了。但是老板没有发话,也在观察我,毕竟来了一周企业和用人单位都在相互考察嘛。

几次似乎听到,其他部门在讨论,这个会计能呆多久。当然这不是我出现了幻听。后来我才知道,在我之前面试财务负责人面试了十几个(要不然公司给不起高工资,要不然人家嫌弃工作环境太差,要不然人家觉得没有专职会计,账务肯定一团糟),其中有一个来了三天就提桶跑路了。

我也明白了,老板招人套路了。老板似乎非常着急用人,但是他没有没有过多去问专业方面的知识。可能就是把你招聘过来,你自己去搞定财务的所有事项,如果你搞不定,有自知之明的都会自己跑掉,滥竽充数的也逃过不老板后续的考察。

说实话,我的性格是有点犟的,也可能当时年轻气盛吧。我人为财务专业又不是造火箭修飞机,都是那一套理论。只是每个人因为机遇,所处的平台不同而已。并不能人为这个事情,他能干我就干不了。我更不服气,有的事情,通过努力还真无法改变的? 

我认为专业的事情,是可以解决的。只是花的时间和需要各部门予以配合。所以经过一个礼拜,我整理出一个三十几个大概问题点和需要各部门配合的资源,以邮件的形式发给老板。

都靠同行衬托呀,如果没有上一个来了三天就跑路的,我估计我这个邮件也不会受到重视,很快老板组织各部门开会,强调了各部门要配合我的后续工作开展。

接下来的一个月,我几乎用疯狂来形容自己,因为不确定自己能否过关,所以房子还是租住在南山,但是公司在关外。早上六点起床,坐一个半小时的公交车,然后八点之前赶到公司,晚上加班到九点,十一点左右到家。

一个月后,老板告诉我提前转正,工资由5500转为6000,但是还比我上一家低了五百。提前转正的原因是,出纳告诉老板,我在一个月能够熟悉系统,并能结账出报表。要知道这个系统此前我并没有用过,怎么办?自己淘宝花了一两百元买相关资料,找论坛,找QQ群,在整理历史账务数据中,终于可以初步熟悉系统,并能结账的。要知道第一天我登入系统,我还不知道哪个模块在哪都不清楚。

但是很多问题,远远没有解决。接下来的半年时间,申请高新技术企业,建立体系化核算体系,建立各项财务制度,梳理历史财务数据,清理ERP系统数据。

半年后历史账务数据,基本没啥问题了。当然这些历史账务梳理,是在满足日常工作空隙进行的。基本那段时间工作时间都在是9个小时以上,周日除外。

财务队伍也从二个人,到三四个人了。我以为后面可以缓一缓的时候,然后重点对成本核算进行强化的时。老板有一天突然把我叫去会议室,说是准备上市。难道老板当初没有忽悠我?我当然知道肯定是新三板,此前老板有提到此问题,我还专门写了一份长达一千多字的邮件,分析公司此时上新三板的机会威胁优势劣势。个人当初总体意见是不建议上新三板,一则当时三板已经不看好,也很难融资,转板更加不可能。二则企业目前是抓住新能源发展风口期间,先生存发展,稳住现金流,否则容易把自己搞死。

但是民营企业老板,哪里经得起券商轮番轰炸式的推销。于是接下来的一年半年的时间里,基本是处于早上八点到晚上十点的疯狂加班时刻,每天超过十二个小时的工作时间。从尽职调查、历史账务整理,审计对接,券商对接,搭建有何合伙员工持股平台,到最后的股份制改造。

期间繁重的工作,又让我心生去意。也许是老板的职场PUA,比如“人要有韧性,不能一想到困难就退缩,你现在退缩去其他企业还是会退缩”,比如:“年轻人就是干事业的年纪,这是挑战更是机会,战胜了这个困难,就是战胜了自己内心的胆怯”。是的,老板一个字不提钱的事情,关于的都是你的未来发展。

虽然三板对于业绩没有要求,但是在一年多时间,公司业绩从开始的二千万,到四五千万,干到了一个多亿。增长性是体现了,但是我反复劝说老板,不能为了业绩,过度放宽账期,这么做可能会把企业玩死。

后面因为资金问题,连续出现工资都无法发放的情况。直接导致暂停新三板上市,券商一百多万的合同,律师事务所三十多万合同,会计师事务所五十几万的合同,也暂时搁浅。

此时我来公司快三年了,公司也从6500加到7500元。而我下面会计人员公司都5500-6000,这种工资水平别说下面会计人员低于深圳多数会计,更别说财务负责人了。

当然促使我离开的,并不是只是工资的问题,要知道27-28岁的小伙子,被社会毒打的还不够深刻,还以专业能力为主,过分强调原则。

不只是因为工资,80后的我们那时候灌输的是,打工人先不要谈工资,先谈自我提升,和为企业创造什么价值。但是财务为企业创造价值的衡量完全取决于老板的开心与否。但是财务人自己的价值谁来衡量呢? 尤其当你没有掌握财税人江湖生存法则,以所谓的规则和原则,试图去打破民营企业的复杂关系时,很可能只能被踢出局。

也是因为工资,在第一次提出离职时,第二天人事对外挂出的招聘财务负责人岗位,比我高出很多。(在招聘网查到的),此时我才明白,可能我在老板中可能真的并不重要。回想几年前,在我来此公司之前,老板面试一大批财务人员,都没有人愿意来,而我这个太年轻,经验不太丰富,根本不是老板的目标人选。老板可能只是想用三天测试一下我,没想到我竟然干下来了。关键在这期间,通过一系列梳理,将财务数据和财务体系基本搭建起来了,但是也因为得罪了不少公司股东关系网的同事。正所谓铁打的老板,流水的会计。作为工具人的角色,既然我完成了公司阶段性的任务了,那么在老板看来,换其他人来继续作为老板的枪来使用。

我甚至在想,当初来此公司一周的时候,我不那么韧性,我要是任性一点。拍拍屁股走人,是不是就没有这么多事情了呢。可是人生压根没有如果,如果只存在故事里或者影视里面。如果第一家集团性企业,让我建立规范性、体系化、标准化财务核算、管控、分析财务知识外,那么这一家企业,则让我知道,如何在中小民营企业里面,在混乱的管理下,在错乱的数据中,利用一切手段,梳理出一套规范的财务体系。也只有从这个角度去理解,才可能给那段疯狂加班的夜晚,留下一些注释。也让自己不去关注情绪上的波动,站在更大的时间维度来看这段岁月。

如果是站在客观角度,我也会说是不是你没有让老板发现你的价值,或者说你工作的能力没有让老板感到“物超所值”。自省是需要的,但是不能过度。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是需要的,但是不能把问题都推到自己头上。

后来经历的企业老板多了之后,我明白了。在不少老板眼里,人都是低值易耗的工具而已,可能还比不上企业里面的几万的固定资产。设备资产没有情绪诉求,设备也不会要求这那的,资产唯一不好的一点,就是买来用一段时间退货换货那是不可能的,但工具是可以的。因为人才市场不缺工具,总有一批物美价廉的工具等着老板去挑选。

虽然老板在我走后,给我发了几十字的短信,大意就是感谢我这期间为公司的付出之类。我知道老板是在客气,我只能自我安慰到,至少老板能给我发这条短信,证明我确实给这个公司曾经改善了一些东西。这是不是我自己这么认为的呢,也许吧。

我常常说人生有的时候有太多的意想不到,谁知道我从这家离职后,在一次面试中,面试我的财务负责人,看到我简历中提及在此家企业做过几年,甚至都没有问我专业问题。直接说:“他也曾去过那家企业面试过,还记得那股浓重的塑胶味道。”,而且他还说:“那个公司老据说财务还比较乱,所以你要干过那家企业,这里你完成可以胜任”。当然我没有去这家,而且这个事情,我说出来很多人估计都以为我在编故事,因为小说一般也不敢这些巧合,但是生活往往比小说更让人感到意外而又无法捉摸。

据说后面接替我的财务负责人,工资虽然比我高差不多两倍。但是没超过两个月被辞退了。后面不到半年的时间里面又换了几个财务负责人。不管他们离职的原因,但这种状况,在民营中小企业还是很常见。很多时候面试官都会提出这个问题:“为什么频繁离职”,其实这种问题是没有真答案的。每一个职场人,都不喜欢频繁跳槽,来去肯定是有各种原因。甚至还有人进行灵魂追问:“为什么别人不频繁跳槽,为什么你频繁变动”。每个人的情况不同,每个人拥有或者具备的条件也不同,如何要继续灵魂追问,你应该问“如何科学的投胎”。

决定一个财务负责人,在民营企业能否干长久的,不是专业问题,也不是情商的问题,而是如何在混乱的管理中,找到一定的灰度,然后让自己生存下去。

什么民营企业管理的灰度,什为什么民营企业财务负责人频繁换人,如何在民营企业生存长久。在网上某个财务总监的一段话中我似乎找到了些什么。


“我两年前空降一家公司任财务总监,三个月做好财务内控体系方案,财务部之前的两个主管说我弄的不对,各种跟老板告状,问她们那里不对她们也不说,后来我也懒得解释了,连个 ERP 初始化都没做对,还来说别人的方案不对,明显就是老板不懂财务光听公司老人的,像这种不信任公司原本的财务负责人,又另请高管来还各种不信任的公司,这种事太多了,说白了做财务专业水平放一边。离开这种公司就对了,让那些心术不正的人去祸害这些公司吧,倒闭了就当又重新洗牌了!我想说这些是为了告诉被迫离职的财务工作者们,不是你们的专业水平问题,是你们遇到了心术不正的同行视你们为敌人!

当这些财务负责人,因为各种原因在某个公司只呆了少于一年,人们总喜欢用任性来标签化这类会计人。尤其是当这些会计人迅速从一个火坑准备跳入另外一个海坑时,人事总会盘问、质询财务不够韧性,总是任性。而且秉承的面试不要提及上一家公司不好的原则,对于这些问题背后的原因,还无法如实陈述。

其实我想说,当财务人到达一定阶段,可以任性时,一定是会计人在专业上,在非专业上都已经练就了如火纯情的生存技法,不管是庙小的妖风,还是水浅的王八,我们都可不是一味的在企业管理中妥协,而是以价值创造为中心,有财务主动各方面改善的任性行为。而不是一味的用韧性来忍受无效的沟通,无用的关系,无能的用工。

韧性是因为生存所不得不做出的选择,而任性则是人在相关自由之后,可以随心所欲做出自己的选择。而普通人基本是无法脱离基本的生存,所以必须保持韧性。因此肉体在“996”的必须保持韧性,同时也希望疲惫的肉体之外,灵魂可以有一个任性的舒适空间。韧性让自己生存,而任性让自己存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