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走近名家丨张爱玲:纵然生命枯萎,也要让文字久存

 昵称503199 2022-11-21 发布于山东

原创 张贝贝 语言文字报 2019-05-17 16:00 发表于北京
收录于合集#走近名家39个


图片

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虱子。

——张爱玲

20世纪40年代的上海,凄风苦雨,处处弥漫着沦陷区的寥廓凄迷。寂寞的文坛上,张爱玲是轰轰烈烈的满山杜鹃,灼灼的大红色,既突兀又自然;是姹紫嫣红的罂粟,颔首低垂里,带着诱惑和神秘;是开在角落里的玫瑰,凄红而妖艳,藏不住浮世的悲欢。

图片

张爱玲(1920—1995),原名张煐,笔名梁京,中国现代女作家。7岁开始写小说,12岁开始在校刊和杂志上发表作品。代表作《倾城之恋》《金锁记》《半生缘》《红玫瑰与白玫瑰》《烬余录》。

可能有很多人羡慕张爱玲。她出生在一个经济富裕的家庭,享受着高等教育,但一切华丽外表终究是外表。两岁的时候,张爱玲随全家人迁居北方,直至8岁才搬回上海。8岁以后的日子对于张爱玲来说是残缺不全、黯淡凄楚的——父母失睦离婚,不久父亲再婚。在她的童年经历中,这让她有了新的认知,世间最坏的事情莫过于此。

张爱玲曾说:“我只有一个迫切的感觉:无论如何不能让这件事发生。如果那女人就在眼前,伏在铁栏杆上,我必定把她从阳台上推下去,一了百了。”张爱玲的后母和大部分人口中的后母一样,因此她遭受了虐待。

17岁那年,年少的张爱玲终于受不了后母的虐待,从父亲软禁的黑屋中逃了出来,逃到母亲那里,从此和那个让她伤心的家庭断绝一切联系。然而,等待她的并非幻想中的幸福与美满。张爱玲的母亲是一个新式女子,颇受西方文化的熏染,几度与张爱玲的姑姑一起远赴法国留学。母亲只想将她培养成一个淑女,但张爱玲在父亲家中早已经让孤独成为一种习惯,学做淑女,学着母亲所教的一切,其实并不容易。

图片

张爱玲像

张爱玲有着极高的文学天赋,她对文学、美术、音乐有着深厚的造诣。她热爱文学,就像热爱自己的生命,纵然生命枯萎了,也要让文字久存于世。

张爱玲曾在校刊《国光》上发表了一系列作品:现代小说《牛》、历史小说《霸王别姬》、散文《迟暮》和《秋雨》,以及一些书评、论文,其文思、笔致、才情令人瞩目。她还写过一部鸳鸯蝴蝶派的长篇章回小说《摩登红楼梦》。人们都说,这本书情节并不连贯,也没有什么寓意,但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的功力已经是出手不凡,看不出有什么斧凿的痕迹,文字的老练、成熟哪里像一个孩子所为。

图片

《金锁记》 张爱玲著

张爱玲作品所体现出的情、趣、理水乳交融的艺术境界,同她在散文中所运用的独特艺术手段分不开。首先,在文体上,她采用了议论小品文的文体。其次,在语言的运用上,她交替使用了形象的叙事语言和精警的议论语言。在散文中,她常用的一个艺术手段就是采用一些物化的意象将人物、景物或心情传达得精致、细腻、形象、可爱,充满着艺术韵味。张爱玲有“天才”之称,用她的话来说:“我是一个古怪的女孩,从小被视为天才,除了发展我的天才外别无生存的目标。”

张爱玲有了对生命的淡然,道出惊人的文字:“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虱子。”她是热爱生命的,把生命当作一袭华美的旗袍,美丽、耀眼,却又不得不承认生命的坎坷——美丽的生命在面对现实时,也会被虱子侵蚀。或许在张爱玲眼里,生命正因如此,才更加美丽吧。


本文改编自2019年5月8日《语言文字报》,原题为《张爱玲:开在角落里的玫瑰》作者:云南省大理大学硕士研究生/张贝贝)

(责编、校对:刘玉清;制作:郭雯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