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考生物:高中生物选择题专练!(29)

 学思践悟必有成 2022-11-21 发布于甘肃


  

一、单项选择题

1. 关于新型冠状病毒,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控制该病毒在人群中传播的有效方式是普遍接种该病毒疫苗

B. 使用75%酒精消毒可降低人体感染该病毒的概率

C. 宿主基因指导该病毒外壳蛋白的合成

D. 冷链运输的物资上该病毒检测为阳性,不一定具有传染性

【答案】C

【解析】

【分析】病毒:是一种个体微小,结构简单,一般只含一种核酸(DNA或RNA)和蛋白质组成的,必须在活细胞内寄生并以复制方式增殖的非细胞结构生物。

【详解】A、接种新冠疫苗可以使人产生相应的记忆细胞和抗体,所以控制该病毒在人群中传播的有效方式是普遍接种该病毒疫苗,A正确;

B、新冠病毒会被酒精杀死,所以使用75%酒精消毒可降低人体感染该病毒的概率,B正确;

C、该病毒外壳蛋白的合成是由病毒自身的遗传物质指导合成的,C错误;

D、冷链运输的物资上该病毒检测为阳性,病毒在潜伏期时不一定具有传染性,D正确。

故选C。

2. 研究组成细胞的分子,实际上就是在探寻生命的物质基础,帮助我们建立科学的生命观。下列关于组成细胞的分子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不同细胞其化合物种类基本相同,含量有一定差异,体现了细胞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B. 多糖、蛋白质和核酸分别以单糖、氨基酸和核苷酸为单体组成多聚体

C. 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同一个体的不同细胞中DNA和mRNA的种类基本相同

D. 蛋白质的特定空间结构对于蛋白质的功能起决定性的作用

【答案】C

【解析】

【分析】1、人、动物和植物等所含的元素种类差异不大,但元素含量比例上差异较大。不同生物体,元素种类差异不大,体现了生物之间的差异性;元素含量比例上差异较大,体现了生物之间的统一性。

2、多糖、蛋白质和核酸都是生物大分子(多聚体),分别以单糖、氨基酸和核苷酸为基本单位(单体)。

【详解】A、不同细胞其化合物种类基本相同,都有水、蛋白质、核酸、脂质、糖类等,只是含量上有一定的差异,体现了细胞的统一性和多样性,A正确;

B、多糖、蛋白质和核酸都是生物大分子(多聚体),分别以单糖、氨基酸和核苷酸为基本单位(单体),B正确;

C、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细胞生物都以DNA为遗传物质,同一个体的不同细胞中DNA相同,但是因为基因的选择性表达,mRNA种类不完全相同,C错误;

D、蛋白质多样性的原因有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不同和肽链的盘曲、折叠方式及其形成的空间结构不同。特定的空间结构决定了特定的蛋白质作用,D正确。

故选C。

3. 下列细胞结构与其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细胞核是胰岛素基因表达的唯一场所

B. 核糖体是所有蛋白质合成的唯一场所

C. 高尔基体是胰蛋白酶加工的唯一场所

D. 线粒体是人体细胞呼吸产生CO2的唯一场所

【答案】BD

【解析】

【分析】1、真核细胞有细胞核、原核细胞没有细胞核。真核细胞的DNA存在部位有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

2、所有蛋白质的合成场所都是核糖体。分泌蛋白的加工场所有内质网、高尔基体等。

3、有氧呼吸第二阶段(线粒体基质)可以产生CO2,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细胞质基质)也可以产生CO2

【详解】A、胰岛素基因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对于真核生物核基因来说,转录发生在细胞核,翻译发生在细胞质中,A错误;

B、所有蛋白质的合成场所都是核糖体,B正确;

C、胰蛋白酶属于分泌蛋白,而分泌蛋白的加工场所包括内质网、高尔基体等,C错误;

D、对于人体细胞而言,有氧呼吸第二阶段(线粒体基质)可以产生CO2,无氧呼吸不产生二氧化碳,D正确。

故选BD。

4. 某同学设计渗透装置的实验如下图所示(开始时状态),烧杯中盛放有蒸馏水,图中猪膀胱膜允许单糖透过。倒置的长颈漏斗中先装入蔗糖溶液,一定时间后再加入蔗糖酶。该实验过程中最可能出现的是(    )

图片

A. 漏斗中液面开始时先上升,加酶后即下降

B. 漏斗中液面先上升,加酶后继续上升,然后下降

C. 加酶前后,在烧杯和漏斗中都可以检测出蔗糖

D. 加酶后可以在烧杯中检测出葡萄糖、果糖和蔗糖酶

【答案】B

【解析】

【分析】半透膜只允许离子和小分子物质通过,而生物大分子物质不能自由通过半透膜,原因是半透膜的孔隙的大小比离子和小分子大,但比生物大分子例如蛋白质、淀粉等小,如羊皮纸、玻璃纸、猪膀胱膜等都属于半透膜。水分子经半透膜扩散的现象称为渗透。它由水分子多的区域(即低浓度溶液)渗入水分子少的区域(即高浓度溶液),直到半透膜两边水分子达到动态平衡。开始半透膜内装有一定浓度的蔗糖溶液,烧杯中为蒸馏水,半透膜不允许蔗糖分子通过,因此漏斗内会形成一段液柱,对半透膜形成一定的压强,阻止水分子的 进一步进入。后来加入蔗糖酶,蔗糖水解变成1分子葡萄糖和1分子果糖,漏斗内的物质的量浓度增大,水会进一步进入漏斗,液柱升高。但是半透膜允许单糖分子通过,漏斗内液面下降,直到漏斗内外水分子进出平衡为止。

【详解】AB、根据分析可知,漏斗中液面开始时先上升,加入蔗糖酶后,发生水解反应,生成很多葡萄糖和果糖,漏斗中分子变多,而单糖分子进入烧杯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液面应该继续上升,后再下降,A错误,B正确;

C、蔗糖不能透过半透膜,因此加酶前烧杯中检测不到蔗糖,加酶后,蔗糖被水解,在烧杯中也不会检测出蔗糖,C错误;

D、加酶后可以在烧杯中检测出葡萄糖、果糖,而蔗糖酶蛋白质,不能透过半透膜,D错误。

故选B。

5. 酶的“诱导契合”学说认为,在酶与底物结合之前,其空间结构与底物不完全互补,在底物诱导下可出现与底物吻合的互补结构,继而完成酶促反应。为验证该学说,科研人员利用枯草杆菌蛋白酶(简称S酶,可催化两种结构不同的底物CTH和CU,且与两者的结合中心位置相同)进行研究,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其中SCTH、SCU分别表示催化CTH和CU反应后的S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片

A. S酶催化CTH和CU两种底物的结合中心位置相同,说明S酶没有专一性

B. S酶与底物结合后,提供了底物转化为产物所需的活化能

C. S酶结合中心的结构发生变化时,部分肽键会断裂

D. 进一步探究SCTH失活或是空间结构固化,可增加SCTH催化CTH反应组

【答案】D

【解析】

【分析】1、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酶具有高效性、专一性、作用条件较温和等特性。

2、“诱导契合”学说是指酶与底物结合时,(酶的)空间结构会发生相应改变。

【详解】A、酶的专一性是指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S酶催化CTH和CU两种底物的结合中心位置相同,说明S酶具有专一性,A错误;

B、酶的作用机理是降低化学反应所需的化学能,而非提供化学能,B错误;

C、酶在化学反应前后性质不变,S酶结合中心的结构发生变化时,不会发生肽键的断裂,C错误;

D、为进一步探究SCTH不能催化CU水解的原因是SCTH失去活性,还是出现空间结构的固化,可增加SCTH催化CTH反应组,检测反应产物的生成量:如果SCTH能催化CTH水解,那么酶没有失活,即SCTH出现空间结构的固化,如果SCTH不能催化CTH水解,则SCTH失活,D正确。

故选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