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诗丨夏天悠长,枇杷正黄

 昵称503199 2022-11-21 发布于山东

原创 项伟 语言文字报 2022-07-15 16:27 发表于北京

编辑说

      夏季盛产各类时令蔬果,它们不仅为人们的生活增添无限美味,也出现在古诗文中,读来令人口齿生香。如“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枇杷是历经四季的宠儿,在这个炎炎夏日,让我们一起来品读与枇杷相关的诗文典故,感受其中风味。请看——






江南五月碧苍苍,蚕老枇杷黄。”立夏前后,枇杷悄然上市。在众多水果中,枇杷是历经四季的宠儿,它秋萌、冬花、春实、夏熟,可谓集四时之灵气,且枝叶葱郁,经霜不凋,因而有“质贞松竹”之美誉。
图片
其花、叶、果均可入药,为治咳良方;果实甜蜜多汁、清爽可口,素为江南百姓所喜爱,而文人墨客也颇多着墨。平日里闲来无事,品尝枇杷之余,细读古人留下的有关枇杷的诗文与典故,别有一番趣味。
北宋诗人宋祁有一首吟咏枇杷的诗:
有果产西裔,作花凌蚤寒。
树繁碧玉叶,柯叠黄金丸。
上都不可寄,咀味独长叹。
首句点明了枇杷的原产地,而后寥寥数笔,勾勒出枇杷“花开早、叶繁绿、果金黄”等特点。据说枇杷原产于四川省夹江县,到唐代,枇杷已被列为贡品,产地逐渐扩大至长江南北。
唐代诗人白居易就曾有“淮山侧畔楚江阴,五月枇杷正满林”的诗句,可见当时栽培枇杷的盛况。
图片
宋人有一首诗《初夏游张园》中写道:
乳鸭池塘水浅深,
熟梅天气半阴晴。
东园载酒西园醉,
摘尽枇杷一树金。
这首田园诗写的是立夏前后江南田园的醉人景色。想象这么一幅美景:春末夏初,梅熟时节,果园里莺歌燕语、景色如画,诗人们载酒游园、纵酒当歌,酒酣耳热之际,随手摘取枇杷来解渴,真是酣畅淋漓,让人心醉!
有一首打油诗与枇杷有关。有人想送礼给县令,得悉县令老人家喜食枇杷,故托人送上枇杷数筐,附函曰送上“琵琶”两筐云云。县令收到礼物与书函后,自觉好笑,回信调侃道:

枇杷不是这琵琶,

只为当年识字差。

若使琵琶能结果,

满城箫管尽开花。

姑且不论故事的真实性如何及回书调侃送礼之人是否妥当,单就诗文内容而言,其实“枇杷”与“琵琶”确有渊源。古籍《本草衍义》早有解释:“因枇杷其叶厚长而呈圆形,状如琵琶,故而得此名。”

图片

要说起与枇杷有关的悼念之绝唱,非归有光《项脊轩志》莫属。今人常引用其最后一段: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遥想当年,归有光与妻子曾居于老房项脊轩中,他寒窗苦读求功名,妻子红袖添香伴夫君。闲暇时,妻子就在他的书桌旁学写字,他也会对妻子说些家国大事。生活虽只有粗茶淡饭,却也不碍他俩恩爱缠绵。
然而,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妻子因病撒手人寰,剩下他孤苦伶仃。妻子去世前亲手栽种的枇杷树已高大挺拔,枝盖如伞,而归有光对妻子的思念之情,非但不减,反而像这棵枇杷树一般,愈发根深叶茂了。

(改编自《语言文字报》2022年5月25日文章《诗文之中品枇杷;作者:浙江省临海市/项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