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飞哥传书|给2022级同学的第56封信:都是大人了,能不能别再拿“马虎”说事

 莱西一中 2022-11-21 发布于山东

期中考试完了,让你们写反思总结。

十个人有九个人说自己在某某科目上“马虎”了。

把我气得在课堂上直接就问你们,还“马虎”,你不“老虎”?

马虎,简直是一个用之四海而皆准的好理由,用一万遍都不烂的好理由,大概你们是想用一辈子了。

可惜,你们遇上我了,以后就少说什么马虎老虎的。

鉴于你们爱听故事,我先说说这个马虎的故事,估计你们连“马虎”什么意思都不知道,光跟着人家瞎嚷嚷。

据说宋代时京城有个画家,作画跟所有的艺术家一样,颇为意识流,随心所欲,想到哪画到哪,不了解他的人看了就很糊涂。有一次他画了一个老虎脑袋,正好有人上门来请他画马,他于是就很随性的在虎头下画上了马的身子。求画的人问他,您这画的是马还是虎?他装B跟人家说:“马马虎虎!”来人一听,心说去你大爷的吧,蒙谁呢,就没要这幅画。画家一瞅可惜了,便将画挂在自己家里门厅里。画家大儿子见了问他画的是什么,他说这乃虎也,小儿子问他,他又很随机的说此为马也。

没过多久,他大儿子外出打猎,看见远处奔跑着一匹四蹄腾空的骏虎,于是哥们激动掏出弓来把它射死了,导致画家给人家马主人赔了不少钱。这不算完。小儿子外出,远远见一匹斑斓猛马,大花纹别提多好看了,于是冲过去按着马屁股就要往上骑,结果被马活活咬死了。画家悲痛万分,烧了那画,还写了一首诗自责:“马虎图,马虎图,似马又似虎,长子依图射死马,次子依图喂了虎。草堂焚毁马虎图,奉劝诸君莫学吾。”

搁现在,我们就不能过于批评画家,后世的毕加索也走了条没什么老百姓看得明白的路线,但不耽误人成为大师;虎头马身这种艺术形式也不能算是画家首创,狮身人面像一直是世界奇迹。

不能不说,这故事一看很民间,山寨气质很浓厚,听起来也生硬,槽点不少,但这故事我挺喜欢,因为它特别可取的就是,狠狠的扇了马虎一大嘴巴,清脆响亮。

估计你们学的马虎这个词,八成是从家长那来的,反正作为老师的我,基本上不说这个词,倒是你们,说的那叫一个溜。

为什么家长和你们都特别愿意使用“马虎”这个词呢?

我觉得大概是因为这个理由既不伤害你们,也可以让家长不用太紧张。甚至,很多时候说起“这孩子啊,太马虎了。”有的家长脸上还会洋溢出一点小骄傲的神情,好像“马虎”就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小毛病,根本无关紧要。

更有甚者,一听到这个词,脑海中还会瞬间浮现出一个虎头虎脑,聪明可爱的孩子形象。

你们或许会认为,马虎是个小毛病,长大就好了。但细心不是成熟后的必然结果。相反,如果马虎不及时纠正,小马虎只会变成大马虎,会让你们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失去很多机会。要知道,只有做事严谨、细致的人,才会赢得别人的信任、承担更大的责任。

因此,马虎并不是一时的现象,其背后蕴藏着非常大的隐患,如果长期不做纠正,就会形成一个人的能力问题。到了那个时候,即便态度端正了,结果也是不可控的。

生活上的马虎,我今天就不说什么了,就说说学习上的马虎。

现在我们有些同学一考不好,就甩锅给“马虎”,好像什么错误一沾上马虎,内心立刻就觉得非常安宁:明明什么都会,就是做的不对,好可惜呢;虽然做的不对,但是我什么都会,脑子没问题!

由此看来,马虎是一条特别好使的毛病,简直是人类甩锅之光,给无数学生和家长前进的勇气和释怀的心胸,“这孩子就是马虎”说起来甚至有种隐隐的可爱。

一个毛病,搞成这样,简直不要太仗义。

呸!

很多人都听过这样的说法,“马虎,就是因为学的不扎实。”“马虎,就是理解不到位。”其实这两种说法,从某种程度来讲,都没有说到本质上。不扎实,哪里不扎实?如何才能扎实?理解不到位?怎么才算到位?

其实因马虎而形成的错误,究其根本,四个字“思维混乱”。

这里的混乱并不是对概念、定理的记忆混淆,而是底层思维逻辑的不清晰。导致无法辨别出不同、发现存在的问题。

那么,哪些是底层的、基础的思维逻辑呢?

比如,上下。在这方面思维混乱,就会造成b(拼音)和p写错,把6写成9。还有很多基础的思维逻辑,比如左右、内外、大小、高低、先后、快慢、有无、深浅等等。

对事物逻辑层次的掌握是否清晰,决定着一个人的观察能力和系统掌控能力。只有底层思维是符合逻辑的,是严谨的,才能让一个人随时发现问题,随时纠正偏差。

所以,不要总说自己是马虎,马虎就是学习能力低,马虎就是做事能力不强,马虎是另外一种笨!

好在,这种笨可以改,而且什么时候都可以改,越早就越好改,如果你习惯了,就很费劲。你如果今后不想成为一个智商正常的笨人,就不要总拿马虎说事。

今天就写这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