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周易90秒 78】黄侃之父黄云鹄的画作《茅亭课易》

 慧然 2022-11-21 发布于广东

图片

孙教授 陪你学《周易》第 875

我们知道,中国有源远流长的易文化传统,士人往往以读易为雅事,这不仅在诗文中多有描写,在书画中也有很多反映。比如元代画家王蒙画有《松窗读易图》,明代画家文伯仁画有《秋窗读易图》等。这里再向大家介绍一幅黄云鹄的《茅亭课易》。

II 黄云鹄(1819-1898),湖北蕲春县人,国学大师黄侃(1886-1935)之父。咸丰三年癸丑科(1853年)进士,曾官至四川盐茶道,清廷二品大员。但晚年仕途坎坷,身后声名黯淡,最终《清史稿》亦未为立传。黄云鹄博学多才,集诗、书、画为一体,亦善弹琴,为晚清著名经学家、散文家、书画家、琴师。当然也喜欢《易经》,著有《课易问旨》《读易浅说代问录》等。

图片

III 黄云鹄还有一部很特别的著作,名为《念昔斋寤言图纂》,记其家世生平游历见闻,有图画和文字纪事,在某种意义上算得上个人的画传。此书有清光绪元年(1875)建南官廨刻本,和光绪十二年(1886)成都重刻本两种。其中的图画,大多为黄云鹄作品(有些可能是门客所绘)光绪元年刻本最末一幅图画为《茅亭课易》,描绘的是黄云鹄教子研读《易经》的情形。画中三人,亭内端坐、手持经书、有髭须者当为黄云鹄;中间肃立于书桌前者,当为黄侃兄长中的某一人;亭外的女性,疑为黄云鹄之母胡氏。光绪《黄州府志》卷三〇《人物志》有黄云鹄之母胡氏小传,曾专门点明,说她“尤喜听诸孙诵书史”。

IV 那为什么说画中听父亲讲《易》者为黄侃之兄,而非黄侃呢?因为黄侃出生之时,正是该《图纂》重刻的光绪十二年,此时黄云鹄已年近古稀,而当光绪元年初刻时,黄侃远远没有出生。光绪十七年(1891),黄云鹄致仕归里,先后客居江宁、武昌等地讲学,到其去世之时的1898年,黄侃也才十三岁。黄侃早年都在湖北蔪春乡间读书,远不如诸兄有机会从父亲那里接受的家中经学教育。我们知道,后来黄侃以小学闻名,年仅五十岁就去世了,这或许与他没有受到过足够的经学滋养有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