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营养悖论||超级食物大都含有凝集素,不能吃?

 夏季三伏天 2022-11-22 发布于湖北

当我科普了大量的超级食物后,有朋友留言“这真是妥妥的凝集素合集呀,不是说凝集素对身体有害吗?”

今天我们来聊聊这个话题

01 什么是凝集素?

在大自然中,无论是动物还是植物都有着自己的一套防御策略。凝集素就是植物的防御机制,作为一种大蛋白分子,凝集素普遍存在于植物的种子和果皮中,当动物或人吃掉这些种子后,因为其消化系统不能分解这种蛋白质,大多数种子会被完整的排出。


02凝集素分类

凝集素在自然界中无处不在,而且很多所谓的“健康食物”,如全麦、豆制品、牛奶等等都是富含凝集素的。

下面这三类是生活中比较常见的凝集素。

1、醇溶谷蛋白(Prolamin)

醇溶谷蛋白是植物中含量较为丰富的蛋白质,早在18世纪末就已经被人发现,可以将其分为麸质谷蛋白(简称麸质)和非麸质谷蛋白,多存在于麦类、玉米、大米中。

文章图片2

由于人体的小肠没有分解谷蛋白的酶,所以它们是很难被消化掉的。

2、植物血凝素

它们的毒性比较大,其中毒性最强的要属蓖麻毒素,只需要极少量的蓖麻毒素就会迅速引起体内红细胞聚集,导致大血块阻塞动脉,严重的可导致死亡。

另外,很多豆制品必须煮熟之后方能食用,便是因为黄豆、芸豆、豌豆等在内的豆类中,含有大量的血凝素,只需要生吃少量就会出现恶心、呕吐和腹泻等症状。

小麦中的小麦胚芽凝集素 (wheat germ agglutinin,WGA) 也是恼人的一种凝血素。相比于小麦中的麸质,它对健康危害更大。

另外,茄科植物(茄子、番茄、土豆、辣椒)和葫芦类(南瓜、西葫芦)也含有少量植物凝血素。

3、酪蛋白A1

牛奶中的酪蛋白A1便是一种凝集素,酪蛋白A1会在肠道中代谢产生β-酪啡肽,这个物质进入血液循环后,可附着在胰腺β细胞,引起自身免疫系统攻击。

目前大多数奶牛产出的牛奶含有的多是A1型酪蛋白。

04凝集素敏感与疾病

凝集素的有害影响是指未被分解或被降解的活性凝集素,以下是凝集素敏感可能导致的一些疾病。

1、凝集素敏感与消化道健康

因为人体无法消化凝集素,所以有潜在消化系统疾病的人(如肠易激综合征)在食用这些抗营养素后,可能会产生负面影响,包括腹痛、便秘、腹泻、胀气、放屁等。

另外,由于凝集素没有被消化系统分解成氨基酸就直接进入了肠道,这样会破坏小肠壁上的绒毛,以及损害肠道屏障的完整性。

2、凝集素敏感可引发自身免疫性疾病

未消化的凝集素一旦进入血液,由于它容易与细胞表面糖蛋白相互作用,可与各种组织细胞和抗原结合,如胶原组织、甲状腺、胰腺等。

这种结合会引起免疫系统错误的攻击与凝集素结合的组织,进而导致自身免疫反应。

目前发现这种反应几乎可发生在人体的任何部位,引发多种疾病,如乳糜泻、炎症性肠病、多发性硬化症、类风湿性关节炎、全身性红斑狼疮等。

3、凝集素敏感会影响内分泌功能

由于凝集素的结构与一些激素相似,它们可以与受体直接作用,干扰细胞的正常通信。

比如,通过模拟甲状腺激素,可能会引发身体攻击甲状腺;与血清素的受体结合,可扰乱血清素的功能,引发焦虑、抑郁等。

05凝集素不能摄入吗?

请注意,营养学不是非黑即白,并非人人都要避免凝集素,事实上富含凝集素的食物也大多富含植物抗氧化物质,含有膳食纤维,所以我们需要辩证看待。

首先是每个人的肠道菌群都是独特的存在,而且是实时变化的,会对食物做出不同的反应。因而需根据自身情况选择。

其次,由于凝集素与自身免疫性疾病、肠道健康密切相关,因而如果是存在自身免疫性疾病、焦虑症、肠易激综合征的人,应该认真考虑尝试低凝集素饮食。

06关于凝集素具体建议

  • 需要规避的凝集素食物:牛奶,花生,腰果
  • 高温可以摄入的凝集素食物:鹰嘴豆,蚕豆,豌豆,芸豆,黄豆
  • 肠漏不应该摄入的:大麦,小麦,黑麦
  • 类风湿不应该摄入的:番茄,茄子,辣椒,土豆
  • 安全的凝集素:大蒜,橄榄,蘑菇,西兰花,花椰菜,牛油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