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士族为什么是制约皇权的最大敌人?就为了消弱它三个王朝耗尽国运

 haior 2022-11-22 发布于重庆

大家都很熟悉,我国封建时代的等级制度森严,不同阶层按照:皇—士—农—工—商的顺序分列于社会,每个阶层与每个阶层之间有着相当严格的界壁,各自有自己的权利地位。不过,这种权力金字塔并非是完全的层级压制关系,对于权力的最上层的两个阶层:皇家与士族,有的时候又是一种相互制约的关系,而士族有时甚至可以决定一个王朝的命运,历代的帝王都对此头痛不已,而为了减弱甚至消除士族的力量,甚至连续三个王朝付出了自己的整个王朝国运的代价。

士族为什么是制约皇权的最大敌人?就为了消弱它三个王朝耗尽国运

士农工商的概念来源于《管子·小匡》,是对古代四种民众的总称。而士族便是这里面士的这个群体。《说文解字》中对于这个字的解释是:士者,事也。任事之称也。引伸之,凡能事其事者偁士。

“士”,原本是上古掌刑狱的官职。商、西周、春秋为贵族阶层,多为卿大夫的家臣。春秋末年以后,逐渐成为统治阶级中知识分子的统称。

士阶层是周代宗法制度的产物。周代每世卿大夫以嫡长子继承父位仍为卿大夫,其诸弟为士;士的嫡长子仍为士,其余诸子为庶人。士作为一个等级,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士之子恒为士' 。

为什么会说“士”阶层会是皇权最大的敌人呢?因为这一阶层掌握的权力太大了。作为以读书人为主体,皇帝管理国家的实际执行者们,他们数量庞大,触手遍及各个领域,上到朝堂决策军国行动,下到社会治安春耕播种,都在他们的管辖范围之内。

在科举制度出现之前,由于士的继承极其稳定,血缘关系的连接使得这一阶层的联系密不可分。为了维护他们自身的地位,士族把持了一个最重要的权利—受教育权。寒门子弟除非愿意卖身于某一个士族的家族,否则是无法读书学习的,也没办法为官。这种垄断使得当时的皇帝在挑选大臣的时候除了在原有士族子弟之中挑选之外再没有了别的选择余地。而这又催生出了另一个恐怖的权利怪兽—世家。

士族为什么是制约皇权的最大敌人?就为了消弱它三个王朝耗尽国运春秋末期,家学取代了官学寒门子弟慢慢失去了读书的权利

世家的出现,代表了士族的权利到达了顶峰。而当底层阶层的人无法再向上层阶层流动的时候,除了会使得更上层的人不满也必然会引发下层的反抗。秦末时期,陈胜吴广虽然最先喊出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口号,但是实质上在当时并不能动摇士族尤其是已经形成的世家的地位。

例如汉高祖刘邦虽然是寒门子弟出身,但帮助他夺得天下的汉初三杰:萧何、韩信、张良,无一不是士族出身,虽然家道中落,但是所受到的教育远非平民子弟可比。到了汉武帝时期,虽然汉武帝实行举孝廉选拔官吏的方法,但是因为私学教育水准各方面远胜官学的原因,即便是有一两个出身寒门的子弟幸运闯过竞争,最后也还是会变成原有士族的旁支补充。

士族为什么是制约皇权的最大敌人?就为了消弱它三个王朝耗尽国运汉代举孝廉的人多数为士族或世家子弟

当时的世家权利甚至大到可以影响皇帝的决定甚至皇帝的生死。众所周知,东汉曾经有一个非常出名的世家大族:梁氏。他们家族势力最庞大的时候一门前后九人封侯,三位皇后,六位贵人,两位大将军,女人拥有食邑称君的有七人,娶公主的三人,其余任卿、将、尹、校的共五十七人。梁氏的最后一位掌权者是大将军梁冀,当时的汉质帝因不满他权利太大把持所有朝政,说他是“跋扈将军”,结果就因为这个,梁冀居然下毒毒死了质帝。世家猖狂可见一斑。

士族为什么是制约皇权的最大敌人?就为了消弱它三个王朝耗尽国运梁氏一门九候

到了晋朝,八王作乱导致晋朝南迁,在琅琊王族,王氏家族的帮助下司马睿得以重建东晋,但是随后便又爆发了士族反叛,领头的便是王氏族人王敦。东晋时期的事情也为后来的王朝敲响了警钟,削弱士族权利、消灭世家的事情已经迫在眉睫,不然随时会上演东周旧事。

最刺出这一刀的,是南北朝时期南朝刘宋开国皇帝刘裕。

刘裕虽然是西汉楚元王刘交之后,但是家族没落已久,算得上是屌丝逆袭高富帅的代表。刘裕小的时候因为穷吃不上正赶上当时晋朝灭亡在即天下大乱,索性便参军,成为北府军将领冠军将军孙无终的司马。作为晋朝将领出身的刘裕深知士族世家的权利之大,也知道晋朝时期士族豪强挟主专横的教训。但是碍于政权初建又不得不依靠世家力量。于是就派自己的舅舅去琅琊王氏家中拜访,但没想到,王氏态度倨傲不说,对刘裕和他的舅舅根本没有放在眼里,言语之中透露,刘裕离了世家就连皇位都坐不稳的意思。至此,刘裕痛定思痛,决定和世家士族进行一场权力战争。他实施“义熙土断”,打击豪强,抑制兼并,同时大规模建立官学,打破世家和原有士族对教育的垄断。

刘裕的改革在他在位的时候,颇见成效,但是世家士族对他的反扑在他死后随即展开,世家采取了不抵抗但也不合作的态度,甚至在后来继位的宋文帝初期施行“寒人掌机要”的改革时还有所退让。但是在宋文帝后期,世家和原有士族突然发力,在她们的怂恿支持之下,宗室不断有人试图篡位,宗室之间战争不断,在当时甚至有民谣称:“遥望建康城,小江逆流萦,前见子杀父,后见弟杀兄。”

而其后的齐国,也没能逃过相同的命运,虽出身兰陵萧氏的齐高帝本身为世家一员,但是因出身不高,并不被世家承认备受鄙视。他采取了刘宋初期一样的策略,扶持寒门子弟对抗原有士族的世家门阀。但是仍然被同样的手段打败,齐国只存在了24年就被世家支持的萧氏灭国。

南北朝时期,刘宋和齐的打压没能削弱士族力量,反而催生出了另一个庞然大物—门阀。

等到隋朝建立,隋文帝终其一生都在努力削弱门阀势力,等到隋炀帝即位后,首创了科举制度,这才在根本上找到了削弱士族世家的方法,但是随即隋炀帝便在世家门阀的围剿之下失败了,科举被世家子弟垄断,朝堂之上的寒门子弟再一次被驱逐出权利中心。

而后,隋炀帝又试图用战争削弱世家力量,却反被世家利用扫落了皇权和威信,导致后期全国范围内起义不断,隋朝因此而亡。

隋朝衰弱之后,身为当初最大的门阀世家之一的关陇李家,在家主李渊的带领下,取得了裴氏、独孤氏、长孙氏的支持,趁势而起,建立了唐朝。本就是世家门阀出身的李世民很清楚在经历了三代朝廷打压和隋末全国烽烟之后,世家的力量已经被削到最弱,于是在他继位之后,果断再次施行科举,并且与此同时,他还吸取了刘宋王朝的经验,大力发展学校先后建立洛阳书院、长安书院、荆襄书院等官方书院,同时设立官学等级制度,设立专门机构为寒门子弟求学提供经济支持,完全打破了世家门阀对教育的垄断。

士族为什么是制约皇权的最大敌人?就为了消弱它三个王朝耗尽国运唐代科举取士

唐太宗李世民的举措使得世家再也无法对科举结果产生干扰,同时由于后来由科举产生的士子同原有士族并没有血缘联系,士族无法对他们造成像原来举孝廉或是九品中正制推举的人那样大的影响。而科举制度的改革也使的掌权者可以根据自己需要量产士子。士族对于权力的掌控才被完全打破,无法再成为皇权的最大对手。不过,即便是这样,世家也曾进行了最后一次反扑的尝试,李世民在位的后期,太子李承乾、吴王李恪、越王李泰的三子夺嫡便是世家暗中操控的结果。

而唐代以后,虽然士族权力影响力大减,但是在有些时候还是偶有反扑,明朝末代皇帝崇祯的悲剧,便是士族架空皇帝的缘故。不过到了清代,由于满清政府对于汉人的不信任和在思想上的完全奴化,士族的影响力被完全终结,成为了统治者手中的工具。


参考资料:《中国通史》、《二十四史》、《中国教育变迁》

图片来源于网络。

感谢大家的阅读点赞,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留言转发,您的支持是我最大的动力。

士族为什么是制约皇权的最大敌人?就为了消弱它三个王朝耗尽国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