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方症对应

 经方人生 2022-11-22 发布于四川
  1. 风湿,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防己黄芪汤主之。风湿为病,偏风重者,脉浮汗出而恶风,风一来即表现出烦躁等,方用防己黄芪汤;偏湿重者,一身尽疼痛,身重,方用麻杏苡甘汤。方证:身体沉重,汗出,怕风,阴雨天加重。喘者,加炙麻黄,胃中不和加芍药,气上冲加桂枝,下有陈寒加细辛。
  2. 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桂枝附子汤主之。若大便坚,小便自利者,去桂加白术汤主之。桂枝附子汤方证:身体肌肉疼痛(酸重疼痛),局部怕风(恶风),怕冷,阴雨天加重,严重者不能转侧,不呕,不渴,便溏,脉浮虚而涩。兼见大便干则用白术附子汤。组成:桂枝附子姜草枣。病位:全身肌肉酸疼。
  3. 白术附子汤方证:身体疼烦,肌肉痛,恶风恶寒,大便干。或头晕、头重、纳差,全身畏寒或肢冷,以胃部为甚,胃部喜按,大便溏,精神差。组成:术附姜草枣。病位:肌肉疼痛,大便干。
  4. 风湿相搏,骨节疼烦,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衣,或身微肿者,甘草附子汤主之。方证:骨节疼烦(剧),掣痛(拉扯痛)不可屈伸,近之则痛剧,恶风恶寒,汗出短气,尿少。组成:术附桂甘。病位:关节疼痛。
  5. 白虎加人参汤方证:大渴,欲饮水数升,口干舌燥,心烦。方中生石膏用量1斤,为清阳明胃腑实热之圣药。粳米配合石膏,可使石膏清热力度更佳。药理证明粳米可提高石膏在汤药中的溶解度。
  6. 药理证明瓜蒂的主要成分为甜瓜素,刺激胃粘膜感觉神经,反射性兴奋呕吐中枢,引起呕吐。
  7. 百合病,发汗后者,百合知母汤主之。药理证明百合具有抗抑郁作用。方证:口苦,口干,小便黄赤,小便少,心烦少寐。主证:口苦,小便赤,心烦。
  8. 百合病,渴不差者,栝蒌牡蛎散主之。天花粉  牡蛎各等分,日 三服。方证:口干 口渴。本方为治口渴第一方。临床多用作汤剂,二者等分,可用至30-60g。
  9. 狐惑之为病,状如伤寒,默默欲眠,目不得闭,卧起不安,蚀于喉为惑,蚀于阴为狐,不欲饮食,恶闻食臭,其面目乍赤、乍黑、乍白。蚀于上部则声喝,甘草泻心汤主之。常用本方治疗顽固性口腔溃疡,溃疡色红有脓疼痛。方证:口腔溃疡、阴部溃疡。此方中甘草量最大,常用剂量为40g,药理证明甘草有类激素作用,多用可致水肿、水钠潴留,故临床用量需观察患者情况,防止出现水肿。(可用泽泻拮抗生甘草的副作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