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周厚健:几十年就做了一件事——“技术立企”! | 海信经验系列报道二

 中外管理传媒 2022-11-22 发布于北京

萨缪尔森:“市场经济的最终两个主宰是消费者与技术。”

 

文:本刊记者 朱 冬   责任编辑:李靖


“怎样的技术路线更有未来?”
9月19日,海信集团董事长周厚健在“首届全球激光显示技术与产业发展论坛”上,对行业重大技术趋势进行“干货分享”。

周厚健分享道:“虽然行业充满了激烈争论,但是我们认为激光显示无疑是这其中最好的潜力股!”该论坛吸引了来自全球激光显示产业链的近百家中外知名企业,深度探讨激光显示产业的未来。
几十年来,周厚健不知多少次在专业技术论坛上发表过重要趋势研判。从海信人到电视行业,乃至整个传统制造业从业者,熟悉周厚健的都知道他是一个“典型的技术崇拜者”。而他自己也直言不讳:38年前自己一毕业就加入了电视行业,经历过显像管电视一统天下的辉煌,也亲历了它的悲惨退场,更是目睹了等离子和液晶电视惊心动魄的生死之战,深知显示技术的更新换代是客观规律,残酷无情且简单直接。
技术迭代的残酷无情,不止于显示技术。对技术迭代的敏感,更是渗入到中国制造业的骨血里。而50年海信发展史对中国企业界的一大贡献,就是对“技术立企”追求的一以贯之,以及超越行业技术迭代的挑战,在几十年里践行“技术是治企、立企之根本”所积累的经验财富。

1


要做“种水果的人”,而不是“水果贩子”
老一辈的海信人都记得,海信的办公区域有一个标语赫然在目,是诺贝尔奖获得者、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萨缪尔森的一句名言:“市场经济的最终两个主宰是消费者与技术。”
海信人心中“技术立企”的信条,确实有段渊源。
1992年,年仅35岁的周厚健出任青岛电视机厂(海信集团前身)厂长。当时一面是中国市场经济的地位刚刚确立,另一面是国际高新产业发展的势头渐盛。十几年后,周厚健听过日本有企业说过一句话:“中国的企业就像是一帮水果贩子,市场上需要什么水果,他们就去包装贩卖什么水果。但他们不是种水果的,更种不来优质水果,而只是水果贩子。”这句话的潜台词是:水果贩子不具备技术创新能力,尤其是主观上不重视技术的自主创新,因此理所当然会被跨国竞争对手藐视。
正是这句话,深深刺痛了周厚健。带着山东人直爽的豪气,也有一股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儿,他立志坚定地追求技术研发,誓把海信打造成“种水果的人”,让中国的民族产业在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
上任厂长的当年,周厚健就坚定地对海信提出了“发展电视,不唯电视;发展电子,不唯电子”的构想,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也是在这一年,海信确立了“技术立企”的发展战略,并把其作为稳健经营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他看来:“最先进的技术用钱买不来。那些只引进、不研发,落伍了再靠引进的企业,没有追求,必死无疑。”他要求海信坚持自主创新,坚持不断拥抱新技术,不断学习和自我革新。
此后,年轻的海信进入了快速发展的壮大时期。
后来,在很多公开场合周厚健都颇有感慨地说:“中国企业在改革开放后走了10年弯路:打开国门一看,我们的技术差距这么大!于是很多企业放弃了研发,单靠引进。而如果说海信今天走到了前面,就是因为没走这10年弯路。”

在海信,上上下下的人,都以底层技术研发和创新为荣

2


技术突围,闯过中国彩电业的生死关口
2005年,液晶电视机爆发式增长,韩国、日本等上游企业控制了占电视成本7成的液晶面板生产,甚至还要将占成本15%的模组等核心器件一并集成。如果实现,那么留给所有中国彩电整机企业的,就只有套上机壳、拧上螺丝等简单组装加工的产业空间了。
中国彩电业面临的危机堪称生死一线。怎么破?
周厚健为了跟当时的信息产业部领导汇报行业危急情况,前后跑了五次。“做模组是唯一可以阻断外部'侵蚀’中国电视制造业的办法。”但这谈何容易,因为要做屏,首先要把液晶灌到玻璃里做成液晶玻璃面板。
没有液晶玻璃面板,做屏,没戏!
“咱们中国人不比外国人笨,外国人能做,我们凭什么不能做?”周厚健斩钉截铁地对同事们说:“至于液晶玻璃,只要玻璃企业有竞争,就一定有人卖给我们!”
就这样,玻璃面板还没有着落,海信便坚定地开始了屏的研发。果然,有厂家卖给海信玻璃面板了,接下来,屏的技术突破水到渠成。2007年9月,中国第一条电视液晶模组线在海信投产,打破了我国液晶模组几乎全部依赖外企的状况,由此海信率先完成了平板电视上游产业链的突破。

2007年9月,海信液晶模组投产

海信做成模组之后,信息产业部召集7家企业来谈共同做液晶模组的事。最后在信息产业部的推动下,全国电视企业都开始做液晶模组,中国电视企业在整机的上游夺回了空间。而日本企业则遭遇了至今仍被商界津津乐道的“液晶之败”,成为中国企业与海外巨头竞争的经典案例。
自此,中国品牌在平板电视核心技术领域的屏障被有效突破,国产平板技术真正站到了国际一流水平的平台上。

3


低端产品没有意义!保持技术突破“方向感”
坚定不移地推动产品走向高端,通过技术积累形成差异化优势,是海信一直在坚持的事情。“卖低端产品对企业的未来积累是没有意义的。我亲眼目睹了很多做低端产品企业的发展,几乎没看到一个做成世界级的低端产品企业。”海信集团董事长周厚健曾多次向内部阐释这一经营哲学。
2013年,海信历时3年自主研发的ULED技术正式发布,这是首个由中国企业主导的重大显示技术革新。迄今,ULED已经历5代技术更迭,不断将电视画质推向极致,两度获得“全球年度显示技术金奖”。

2013年,海信推出了自主研发的LED背光液晶电视画质提升技术,效果大大超越了LED,被命名为“ULED”。

 “中国电视市场已经不缺,也从来不缺价格更低的品牌和产品,缺的是真正能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高端品质生活的发烧级产品。”海信电器副总经理王伟表示,2019年以来,海信连续推出重磅产品,保持增长态势,正是在消费升级背景下,拒绝价格战,牢牢抓住电视市场高端智能大屏的趋势:
2019年7月8日,海信发布全球首台“叠屏电视”,冲破液晶电视技术的天花板。1个月后的8月9日,发布全新的大屏交互系统Hi Table,实现“TV+AI(人工智能)+IoT(物联网)+社交”架构,在业内创造了全新的智慧屏体验。仅10天后,海信又推出国内首款“社交电视”S7,可以支持六人同时在线视频通话,和“共享放映厅”等多种模式。
 “怎样的技术路线更有未来?”周厚健坚定地看好“激光显示”。认为它不仅是技术发展前沿的产物,最重要的是真正给消费者带来了来了实用与实惠。
周厚健介绍:相比于其他显示方式,激光电视具有明显的五大优势:第一,激光电视是反射成像的被动发光,具有明显的健康护眼效应,甚至优于纸质阅读20%以上;第二,激光具有极高的光谱纯度,拥有最好的“颜色表达”能力;第三,节能环保,激光电视耗电量只有同屏幕尺寸液晶电视的1/3多一点;第四,在同等屏幕尺寸及性能指标下,激光显示更经济,更能满足消费者的大屏需求;第五,相比能耗巨大,且动辄投资数百亿的LCD或OLED面板生产线,激光显示投入较小,且产业链较短,只要有较好的量的增长,成本及人力费用会被大幅摊薄,拥有更好的前景。
这样的技术方向判断不是现在才出现的。2007年,几乎在模组生产线投产的同时,海信设立了光学投影研究所,开始着手从底层技术进入激光电视的研发。海信的目标就是:提前锁定全球彩电产业在下一代显示技术竞争的主动权。
也许是寄托着彻底摆脱受制于人,重新定义彩电游戏规则的热望,从那一刻起周厚健就深度介入。某种意义上看,他就是海信“激光电视”项目的首席产品经理。在中国家电企业的最高领导者中,还坚守在研发一线战斗的,周厚健大概是唯一一人。
2014年,海信推出全球首个自主研发的激光电视。此后4年3次重磅升级激光电视产品线,完成激光电视在大尺寸市场的产品布局。2018年5月,海信推出80英寸4K激光电视新品L5,在画质升级的同时,价格定位在2万元以下,快速引爆大屏市场,连续多周位居中怡康畅销榜单前10位,并两度度登顶畅销榜榜首(是中国彩电畅销榜榜首有史以来第一次由激光电视占领),从消费市场到产业技术,成为真正的换代首选。

海信推出80英寸4K激光电视新品L5

在不久前结束的IFA(柏林国际电子消费品展览会)上,海信首度展出“屏幕发声激光电视”,以及75英寸、100英寸两款三色激光电视。这也标志着海信在激光电视领域持续扩大着领跑优势。
短短五年,激光显示已经从一个产品到一个产业,从一家企业到一个行业,展现出巨大的市场空间和技术活力。在周厚健看来,经过产业链上各企业不懈的努力,激光显示产业将成为与液晶产业比肩的全球性显示产业。“这里承载着我们朴素而美好的情怀,为美好的追求值得我们拼尽全力!”

4


以技术突围为支点,完成跨界布局
几十年来,周厚健带领海信耐住了寂寞、冲破了重重技术垄断封锁。而在涉及未来的重点科技领域,周厚健更跨界布局了智能交通、精准医疗、光通信等新兴技术领域,这在中国制造企业里可谓超前谋划、大胆探索。并且依托“技术孵化产业”模式,在B2B业务领域扎实崛起。
跨界布局,对多数企业都是生死考验。但是技术立企的战略思路,在应对跨界挑战中,依然得到了充分的验证。
其实在1998年,海信就开始涉足智能交通领域。当时国内的智能交通市场大多被德国西门子和美国泰科两大国际巨头把控,智能交通建设成本居高不下。但是它们面对中国独特交通情况时的“水土不服”,这让海信看到了机会。
于是,在起步之初,海信就没有选择国外产品计算“交通流量”的算法,而是针对中国的道路交通特点独创了计算“交通强度”的算法,并且不断完善。
这一技术上的独辟蹊径,为今后海信在智慧交通领域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05年,海信自主研发的交通信号控制系统击败西门子,竞标取得北京奥运会智能交通项目,结束了国外智能交通系统对中国市场的垄断,单信号机的价格大幅下降。此后,2009年济南全运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和广州亚运会、2016年杭州G20峰会、2018年上合青岛峰会……几乎所有大型活动的承办城市的智能交通系统,海信都参与了搭建。


在跨界版图上,还有另一个核心技术:图像与视频数据处理,这也是海信转型的重要方面。并且,基于电视和显示技术的研究积累,海信将这一技术一步步延伸到了数字医疗等新兴产业——长久以来,CT只能为手术医生提供二维图像,医生只能凭经验自己在脑中构建肝脏、血管及肿瘤的立体图像。海信却通过自主研发的CAS(计算机辅助系统),让手术过程拥有更精准、清晰的三维立体图像成为可能,也将中国数字医疗水准拉升至国际一线。
专家对此评价:这一技术突破彻底改写了外科医生手术的思维模式和方法,打破了中国高科技数字医疗设备完全依赖进口的窘境。目前,海信CAS被全国40多家三甲医院,68家三级医院引进应用,成功救治了2000多例疑难肝胆手术患者。
凭借敏锐的产业判断,以及强悍的技术迭代能力,海信迅速成为数字医疗这千亿级新兴产业的强力竞争者。

5


“27年我就做了一件事:坚持技术立企”
技术立企,让海信从昔日的地方国营小厂,成长为产值过千亿的国内彩电行业巨头,还成为光通讯、智能交通等领域的中国第一;凭借在技术创新方面的显著优势,海信不仅两次获评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等权威部门颁发的“自主创新品牌”单项冠军。还成功在海外建成54家公司、设立12个研发机构,2018年海外销售收入378.38亿元人民币,在南非、澳洲等地成为家电第一品牌。
技术立企的信条,也成为每一位海信人的日常:在海信,上上下下的人,都以底层技术研发和创新为荣。当很多公司愿意把钱花在眼前效果更明显的“品推”时,对于技术极端重视的海信“是一个异类”。
而周厚健本人,也不否认自己对于技术的钟情。在当选“2017十大经济年度人物”时,周厚健站在台上以寥寥数语总结自己和这家企业的过往,同样没有脱离“技术”二字——“我大学毕业后就分到海信,在海信已经干满了36年,在'当家人’这个位置上也已经干了27年,这27年实际上我就做了一件事,那就是坚持技术立企,促进企业健康持续发展。”



(点击图片了解详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