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敢闯“技术无人区”:科技创新管理的海信样板 | 海信经验系列报道七

 中外管理传媒 2022-11-22 发布于北京

为美好的追求值得拼尽全力!

 
采访:本刊记者 朱冬、庄文静
文:本刊记者 王涛  责任编辑:朱冬
2018年发生的中兴事件虽然离我们渐行渐远,但“缺芯”之痛至今仍是国人难以抚平的伤口。2019年,华为因自主研发不断创新,成为民族的骄傲。无论是中国制造还是中国智造,只有掌握核心技术,才会赢得真正的尊重。
成立50年的海信集团,对技术的尊重和极端痴迷,早已让外界从觉得“有点另类”,到肃然起敬。
有数据显示:我国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仅为3年左右,集团企业的平均寿命也仅有8年左右,远低于美国和日本的平均水平。这其中,缺乏对技术创新的真正重视,以及缺乏技术创新管理的能力,是重要原因之一。而靠“技术立企、稳健经营”的海信却能50年稳健领跑,其技术创新管理的经验和智慧,绝对值得中国企业借鉴。

1

绝不会让“造原子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
海信“技术立企”的基因与海信集团董事长周厚健密切相关。周厚健深知技术创新的重要性,在他掌舵下的海信,宁可减少在其他方面的投入,也不吝啬在技术上的投入。
最明显的变化就是,1992年,周厚健刚任厂长就首先在研发队伍中破除“大锅饭”,实行奖金与开发成果挂钩的方法,大幅度提高技术人员工资,形成了推动海信技术发展的“特区”制度。在当时那个年代,这种决心,并不是每个企业都能做到。就是在这一年,海信确立了“技术立企、稳健经营”的发展战略。
以海信空调为例,1990年代初,“定频空调”风口正盛,但海信却敏锐地意识到“变频”的重要性:无论从变频技术本身,还是从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的市场表现来看,变频空调才是未来的大势所趋。于是,果断选择从零开始研发变频空调。
1990年代流行一句话“造原子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这也造成了很多高阶知识分子的出国潮。现任海信集团副总工程师、管理提升部副总经理王志刚对《中外管理》讲道:当时他还在学校读博,在导师的指导下主要研究中国比较稀缺的变频空调技术。海信的高层多次亲自上门“挖人才”。起初,王志刚被海信领导对知识分子的重视,对空调产业的见解和超强的前瞻性打动,遂放弃出国念头,加入海信开始将理论转为实践,研究变频空调领域生产和制造。

2

技术创新:超前研发、允许试错、开放包容
其实一开始做变频空调,海信并没有什么技术和经验。技术人员对市场上的消费者需求也并不太了解,所以产品刚推出之后,因出现了很多问题,立即被叫停。“当时压力很大,停产以后那些半成品、原材料,包括整机库存、质量赔款等加起来将近有4000万的损失,对于当时的海信来说,是很大一笔钱。所有人都在怀疑要不要持续做下去,但是周厚健董事长并无指责,还表示坚持要攻克这道难关。”20年过去了,王志刚说当时的情况如今仍历历在目。
而在海信,像这种鼓励创新、允许试错、用开放的态度拥抱新技术,潜心学习,自我突破的故事,几乎每天都在发生。
海信激光显示公司首席科学家刘显荣经常提到一个细节:在研发激光电视样机时,前后共做了13个方案,都失败了。通过一系列综合性试验,最终发现原来的方案设计存在问题,必须得推倒重来。这意味着,之前的模具全部作废,又得重新投入几百万去开模。
“集团领导给了我们很大的支持,这可能是其他技术团队没能研发出激光电视的原因。”刘显荣说。
“其他岗位的同事搞砸一件事情受到的处罚比较严厉,但研发人员有犯错的机会,相对宽松。”海信激光显示公司研发部总经理钟强记得,他刚到海信时,参与研发模组,出了一次质量问题,第一次见到了当时分管集团质量工作的高玉岭。“我们原以为他会K我们一顿,结果他说公司会给我们交学费,希望我们从中吸取教训,不要犯了这么错误就畏首畏尾,不敢创新了。”

3

剑指“技术话语权 ”
“在技术上,海信从不保守。”周厚健说,对掌握核心技术的重视程度,海信一贯执着。
2005年6月,海信自主研发的中国第一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电视芯片——“信芯”诞生,结束了中国彩电无“中国芯”的历史,并迫使同类国外芯片的价格大幅下降。2015年发布的Hi-View Pro画质引擎芯片,使海信成为中国唯一拥有自主高端画质芯片的电视机企业,直接比肩三星和索尼。
而这背后,蕴含着海信咬定青山不放松,重视创新,敢于攻坚的管理原则。
做电视起家的海信人,深深懂得芯片的重要性。它好比是一台电视的心脏,其好坏直接决定电视性能。周厚健也一直强调:“对于一家彩电厂商而言,如果没有自主芯片,我们的产品将无法摆脱市场同质化的竞争,永远都只能称得上是一家二流企业。”
然而,芯片研发是耗资巨大的领域,也是极易失败的领域,但周厚健认为,技术研发有很大的风险,但它遵循稀缺性规律,却不遵循经济学的边际效率递减规律。也就是说,只要方向正确,高技术就能获得高价位,且越高的投入就有越高的收益,可怕的不是害怕风险,而是不肯在核心技术上投入。
正是由于不想国内的彩电芯片都被外企牵着鼻子走,海信在彼时效益并不太好的情况下坚持投入数千万元研发“芯片”。
马小航为此对《中外管理》解释道:当时要做自主芯片,投入很大,但海信为什么还要投入?因为你不做,国外企业卖给你一个芯片是40美元,你做完之后,国外企业就会立刻降价,目的还是为了打压你。但至少使得同行不再花高价买电视芯片。


4

重视“技术无人区”
正是因为海信对技术创新和获得技术话语权的异常坚定和重视,海信人才敢于挑战更多有前瞻性的难题。
2007年,抱着取得下一代显示技术话语权的想法,海信投入大量资源发力激光电视。前后历时7年,历经多次失败,最终在2014年,海信在全球率先发布激光电视产品。连韩国媒体都惊呼“激光显示技术海信走在了韩国人前面!”
今年9月19日,周厚健在首届全球激光显示技术与产业发展论坛上发表《为美好的追求值得拼尽全力》的演讲,更是大力呼吁业内企业加入到激光电视这片“蓝海”中来。
技术上的投入和积累,让海信厚积薄发。2019年7月8日,海信推出全球首台叠屏电视,8月9日,海信发布全新智慧大屏交互系统Hi Table,8月19日,海信正式推出国内首款社交电视S7,9月6日,IFA展海信首度亮相的85英寸8K智慧大屏电视再次刷新行业高度……种种迹象表明,海信在已经做到市场份额、技术遥遥领先之后,并没有停下脚步,反而持续发力自主芯片、高端电视、大屏电视等领域的创新,向技术无人区勇敢迈进。
“在整个家电行业,论及对研发的重视和投入程度,海信要说第二,没人敢称第一。”马小航如是说。现在,海信在全球设立12个研发中心,面向全球引进高端人才,提升技术产品研发能力。坚持技术创新、重视研发投入已经成为海信人的共识。


5

只做“有效率的技术管理” 
“我们鼓励创新,也舍得科研投入,但技术创新并不盲目”。王志刚对《中外管理》做了这样的总结:海信对技术创新的管理特色就是讲究效果,是有效率的管理。他指的就是海信的创新模式——技术创新和用户需求双擎驱动。
其中第一个层面是,对新产业有一个战略性的选择。具体执行方式是集团设有专家委员会,由一个专门负责技术的集团高管做主任委员,然后从集团的专家里选出一些人员,组成专家委员会。委员会负责论证提案,也会对研发部门的建议和想法进行论证。目的是发挥各个不同专业人才的力量,有针对性的选择产业或技术,对项目进行筛选和取舍,避免无谓的资源浪费。
第二个层面是,集团战略确定下来以后,会有一个类似技术预研的组织承接它,这个组织叫科技孵化产业。从各个地方抽调过来组建一个团队,先进行预研,验证技术是否可行、技术是否领先。同时通过预研工作中也能发现人才,毕竟每一个产业都有它们的领军人物。
从跟跑、并跑到领跑,海信靠的是“技术立企”的根本信条。如今技术创新已如同基因一般渗入到海信集团的方方面面,成为海信企业文化里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而对技术创新的管理,海信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面对海信集团朝着2025年销售额3000亿元迈进的目标,海信去年进行了新一轮组织架构的调整,进一步强化技术驱动,研发体系得到全面重整,不再只聚焦产品研发,同时考虑长远的技术跟踪和储备。
“虽然行业时时在变,但海信的'主场’始终是技术和产品的创新。”周厚健如是说。



(点击图片了解详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