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抑郁的人,不想说话?

 青少年心理分析 2022-11-22 发布于广东

在面对抑郁的孩子时,家长们常会有如下的困扰:

孩子不爱出门,回避社交,甚至跟家人都不愿交流。

沉默、自我封闭,完全猜不透他们内心的想法。

就算原本活泼开朗的孩子,也变得难以接近。

家人想帮他们,却又不知道如何下手,只能干着急。

抑郁的人,究竟是什么原因,不想说话了?

今天我们就来聊一下这个话题。

1

基础代谢降低

人在抑郁时,基础代谢会适当地降低。

从而集中更多的资源修复伤口,使我们更快地从损失和受伤中恢复。

受伤时,通过调动资源,让身体更快地恢复正常,这种代偿也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生物学现象。

所以,当人们受伤时会对各种活动失去兴趣,才能减少不必要的能量消耗。

抑郁,会增加我们对可能的伤害来源的逃避行为。

这可以让我们藏起来,保证自己的安全,避免受到二次伤害。

所以,在自然界中,一般受伤的动物会找个地方藏起来等到恢复之后再外出行动。

为受伤的动物缺乏自我保护和捕食的能力,出行就意味着面临高度的危险。

久而久之,那些喜欢在受伤时还到处乱跑的生物都逐渐被淘汰了。

抑郁作为一种生物进化的生存策略,被保留了下来。

2

害怕说错话

抑郁的人不是不想说话,而是怕说错话。

不是不爱说话,是因为低自我评价导致的社交回避。

当出现类似的征兆,可能代表孩子抑郁已经到了中度甚至重度的时候。

抑郁发作的初期,有些孩子会出现反复验证自己是否价值的行为。

渴望认同、欣赏,拼命表现自己。

于是,会表现得超出常态的积极:健谈,热情,乐于表现自己,寻求认同。

但是事后又总认为自己做得不够好,全盘自我否定,陷入自责当中。

另一方面,热闹散去,孤独、不安的情绪会愈加明显。

久而久之,抑郁也在这样的过程中,不断加深。

直至到重度抑郁的情况,懒得动弹,完全丧失动力。

既然说话怕说错话,怕他人不理解,那干脆就不说话。

做多错多,干脆就什么都不做。

这时候的抑郁孩子们,会完全缩回自己并不算坚硬的壳中,回避所有的人际相处。

当然,这并不是一个好的状态,越自我封闭,越难接触外界的信息,就越难自我改变?

3

避免过度消耗

在抑郁状态下,人的情感会处于相对封闭的状态,来自于他人的信息会经过处理后再反馈到大脑中。

抑郁的时候,人的生理机能是下降的,精力会下降。

只能处理有限的信息

而另一方面,抑郁状态下,人会变得异常敏感、脆弱,容易陷入内耗状态。

俗称:想得多。

举个例子来说,如果我是一名抑郁症患者:

我送给女朋友一束花。

女朋友跟我说谢谢,说她很高兴。

外界人来说,女朋友对自己说高兴,对自己说谢谢。

在抑郁状态下,我会首先分析女朋友是不是真的高兴。

一束花,又不能吃,又不能喝,也不是黄金钻石,马上就凋谢的东西她高兴的理由并不充分。

所以,她对我说的谢谢不是发自真心的只是单纯只是处于礼节性的答复。

于是,我下次就送钻石黄金。

女朋友又很高兴,很开心,对我说谢谢。

然后我就会觉得,送了这么贵的东西,人家是看在这种东西的价格上才高兴的,并不是因为是自己送的她才高兴。

别人送她黄金钻石她也一定会高兴。

自己只不过是在用金钱在收买她的感情而已。

怎么想怎么不对,就像掉入一个自我怀疑的怪圈,总也走不出去。

这就导致,抑郁患者在沟通时,要消耗更多的体力,直观表现就是与人沟通会觉得很累。

为了减少不必要的消耗,抑郁症患者,在与外界沟通时通常会进行选择性屏蔽。

在接收到语言信息时,抑郁症患者会做一个简单的筛选。

甚至当抑郁严重到一定程度时,直接竖起一道墙,尽量不接收任何信息。

没有信息输入了,自然也就更不需要说话,来输出信息。

4

理解抑郁的意义和功能

很多人觉得抑郁是不好的,实际上抑郁应该是中性的,甚至可以说是对人有益的。

只不过,当理性的需求——躲避危险和自我疗愈没办法得到满足时,才会产生危害。

很重要的一点是,不要把抑郁当成一种威胁。

凡是我们想要控制的,也都在控制着我们。我们越是排斥它,越是会造成自己的失调。

这种挥之不去的念头,让我们产生更多的无能感,甚至连情绪都没办法控制好,才会真正伤我们。

当然,还有一类人因为对抑郁不够了解,认为自己有抑郁症之后,就变成一辈子的残疾人。

这种想法会让他们采取更为消极的态度面对抑郁,进而加重抑郁症。

相反,如果用积极的态度去面对抑郁,就更容易变好。

就像很多试图通过拜神让自己变得更好的人一样。

但实际上,变好并不是因为神灵保佑,而是他们认为得到了神灵保佑,进而采取更积极的生活态度。

生病谁都不想,孩子变得沉默寡言、自我封闭,家长也常常难以接受。

但在某些时候,抑郁确实是心理疗愈的必经过程。

5

我们也照例提供几个参考建议:

 a.不强迫交流,不责备沉默

对于没有交流意愿的抑郁症孩子,尽可能表达尊重,留出适当的空间。

要知道,这时候孩子并非不尊重父母,也不是疏远家长。

只是抑郁的原因,让他选择退回自己的领地,自我修复。

过度责备,可能会加重孩子的心理负担。

b.在交流时,多表达理解和认同。

某些时候,因为我们太着急想帮到孩子,总是忍不住想教育他们,多教他们。

但是处于严重抑郁状态下的孩子,其实很难吸收这些教育,甚至会理解成一种负担。

他们更需要的是心理的支撑,以及来自父母的认可。

c.安静地陪伴孩子。

其实语言本身,能够表达的意思,传递的情感很有限。

双方不说话,只是安静地陪伴孩子,也是一种帮助。

让孩子不会有因为交流.而过度消耗的担忧,又能避免孤独。

有家长陪着,会觉得更安心、踏实。

作者简介

周治琼,心理学硕士。

曾多年任广州市某三甲医院儿童青少年科心理医生。

目前自己开设工作室,专职从事儿童青少年心理治疗工作。

接触过大量各类家庭及青少年,咨询小时数6000小时以上。

球分享

球点赞

球在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