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首部海战电影《怒海轻骑》

 寒冬钓雪 2022-11-23 发布于北京

图片


中国海军建军节

今天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建军节,海军建军73年。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建军节,是指中国海军前身华东军区海军成立的纪念日,时间为每年4月23日。


1949年4月23日,解放军的第一支海军——东海舰队的前身“华东军区海军”在江苏省泰州白马庙成立,张爱萍将军任首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在命名典礼上,张爱萍在司令舰上授予各舰艇以中央人民政府、中央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颁发的命名状、军旗、舰长旗、舰首旗等。然后,张爱萍走到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的像前,带领全体水兵庄严宣誓:“我们是中国人民的海上武装,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成长起来。今天,蒙受中央人民政府颁给我们庄严的旗帜、光荣的称号,我们感到无限光荣和责任的重大……我们保卫这光荣的旗帜和称号,永远像保卫祖国的尊严一样。”从此,解放军开始有了自己的海军。
在战火中诞生的人民海军,立即投入解放沿海岛屿、剿灭海匪、打击敌空、海袭扰的战斗中。组建以来,人民海军同国内外敌人作战达1200余次,击沉、击伤和俘获敌舰船400多艘、击落、击伤敌机204架,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辉煌战绩。
1950年4月14日,海军领导机关在北京成立,这是中央军事委员会领导和指挥的海军部队最高领导机关,肖劲光任司令员,刘道生任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同年任命王宏坤为副司令员,罗舜初为参谋长,后相继组建了东海舰队、南海舰队和北海舰队。1953年2月,毛泽东主席视察海军舰艇部队,为5艘舰艇写下了5张同样的题词:“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我们一定要建立强大的海军!”

1955年,是人民共和国海军历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年份。经苏联的军事援助,以及国内军工企业恢复生产建设的努力,新中国海陆空军的技术装备已经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就在这一年的年初,自新中国成立不久就开始的东南沿海岛屿争夺作战,一改以往小规模低烈度作战的局面,首次开始采用符合现代作战样式的多兵种协同正面强攻作战。
1955年1月18日的清晨,几十架带着红星八一徽记的战鹰呼啸长空,拉开了解放军三军协同进攻一江山岛战役的序幕。猛烈的空中轰炸过后,由华东军区海军第6舰队、温台炮艇大队军舰,以及部分用民船加装陆军火箭炮改装成的火箭炮船,一起抵进一江山岛附近,从海上实施炮火轰击。炮火准备至下午,百余艘登陆舰艇浩荡出发,在空军和海军掩护下发起登陆作战,以摧枯拉朽之势顺利攻占了一江山岛。炮火硝烟中,正规化建设初具成果的人民海军,以全新的形象展现在了世人面前。
也正是在这一年,新中国电影史上的第一部海军题材电影悄然问世。

图片

电影《怒海轻骑》,长春电影制片厂1955年摄制,海军政治部文化部编剧,王滨、汤晓丹执导,郭允泰、高博、于洋、李景波等主演。影片反映的是新中国成立初期东南沿海解放战斗,主角则是当时叱咤海上的解放军炮艇部队。影片中所出现的炮艇部队,实际的原型就是人民解放军第一支炮艇部队——华东军区海军炮艇大队。影片中很多故事情节,也都取材于该部队的真实历史。

图片

50年代初,为解放卧鱼山岛,人民解放军海军基地司令部委派第三炮艇大队大队长李龙江率队侦察敌岛火力配备情况。李龙江率队隐蔽在离卧鱼山岛不远的龙门港。他们在当地渔民的积极协助和配合下,破获了敌人的一个情报组。敌人暗藏的另一个情报组将李龙江等人的活动情况向卧鱼山岛敌潘司令和牛司令报告。敌人企图用一艘运输船引诱解放军炮舰出港,以便围歼。李龙江识破敌人的阴谋,在渔民的帮助下,再歼灭敌情报组,使敌人完全失掉耳目。敌运输船从卧鱼山岛启航后,解放军何政委即率一炮舰中队拦击,并拖住了敌增援舰队。这时,李龙江率炮舰队深入卧鱼山岛 港口,进行火力侦察。惊慌失措的敌人以为解放军的炮舰要攻占港口,便全力迎战,从而暴露了全部火力部署 。李龙江完成侦察任务后,率队胜利返航。于是,解放军陆海空军协同作战,紧密配合,全歼敌人,使卧鱼山岛获得解放。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我们
图片
We
云横九派浮黄鹤
浪下三吴起白烟

图片

图片

图片

1950年9月,海军总司令部命令当时大陆具有较强造船能力的江南造船所(后更名为江南造船厂)创制国产的新式炮艇。1952年初江南造船所制造出52甲型巡逻炮艇。这级炮艇排水量50吨,俗称50吨炮艇,总长度24.64米,宽4.25米,平均吃水1.16米。
52甲型巡逻炮艇一经问世,首先换装战斗一线东南沿海的各炮艇部队,以吨位大,适航性好,而且火炮射速高,火力猛,深受炮艇部队欢迎,在沿海作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甚至在与国民党海军大型的“阳”字、“太”字舰交锋时,也毫不示弱,屡创战绩。《怒海轻骑》电影涉及的多个战斗的原型故事里,主角实际都是这种炮艇。
但是在影片拍摄时,选用上镜的舰船明星,实际是较52甲更新式的炮艇,53甲型巡逻炮艇。根据部队一线对52甲使用的反馈,1952年末海军舰船修造部提出了对52甲进行优化设计,建造53甲型炮艇的意见。相比52甲型,53甲型在总体外观、尺度、排水量等方面与其几乎别无二致,主要的变化是武备、舱内结构以及动力等方面。
影片中海上战斗的主要活动场所就在炮艇上,53甲的甲板面布置、罗经舰桥、驾驶室内景、舱室内景,都一一在片中有所展示。在50年代末60年代初生产的0109、0110、0108、0105艇的图像资料都已难找的今天,人民海军最早期的炮艇竟然能够留下如此丰富生动的资料,可谓是《怒海轻骑》的无心插柳之作,这部电影也成了研究中国舰船史的一部重要影像资料。

图片

图片

电影传奇-汤晓丹 沉静如海

图片

汤晓丹(1910-2012),出生于福建华安,童年时侨居印度尼西亚,10岁回国。毕业于厦门集美农林专科学校。
汤晓丹1929年到上海,结识田汉,沈西苓等戏剧电影界的重要人物。同时迷上电影,经常在电影院一呆就是一整天。1931年,经沈西苓介绍,他进入天一影片公司担任布景师,1932年,在拍摄电影《白金龙》时,导演生病,汤晓丹就顶替做导演工作,影片完成后大获成功。汤晓丹也随即开始了其导演工作,拍摄了影片《飞絮》,《飘零》。1934年起,他赴香港拍片,作品有《翻天覆地》,《民族的吼声》等。香港沦陷后,他辗转到达重庆,拍摄了反映国民党黑暗政治的《天堂春梦》。建国后,汤晓丹拍摄了一系列战争题材的影片,包括《南征北战》,《渡江侦察记》,《红日》,《南昌起义》等,广受大众好评。

1955年,和王滨联合执导海战电影《怒海轻骑》,该片原计划由王滨执导,因王滨身体欠佳,汤晓丹接替,成片时汤晓丹执意要求导演一栏将王滨排在第一位。这是长影初期的重要影片。

1957年,执导电影《不夜城》。1976年,执导《难忘的战斗》。1979年,执导《傲蕾·一兰》 ,该片获得文化部优秀影片奖。
2004年9月,获得第24届中国电影金鸡奖终身成就奖。2012年1月21日,汤晓丹在上海逝世,享年102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