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跟着村上去旅行

 简慢人生 2022-11-23 发布于上海


《假如真有时光机》作为游记曾经翻看过几页,感觉一般就放下了。这次看了作者二十四年前旅居欧洲之后的游记,再看此书,就更没感觉了。《远方的鼓声》就写得有意思多了。

看来,身后跟着摄影师,带着目的写游记,怎么都有一种刻板做作的味道,不如路边偶遇的惊艳呢。

曾有人说余秋雨写的罗马,充满着政治正确,他眼中的罗马是伟大,是满满的遗址。而在八零年代村上春树的眼中,罗马是一个活生生的城市,埋葬着许多死的死迹。

可是二十年后的村上,也找不到当年的感觉了,再也没有让我哈哈大笑的乐趣了。

我原以为一个人的游记都是一样的,原来目的性太强的写作都是不精彩的。

不过,我还是会把所有村上春树的游记找来都看了,下一本《雨天炎天》。

现在不能出门旅行了,只有通过别人的游记继续旅行了。谁的游记,更精彩呢?

喜欢一个人,是无缘无故的。谁知道哪一天,你会喜欢哪一个人。世事真是令人难以琢磨。比如,我是怎么喜欢上村上春树的,我也不知道。

大概回忆下,起先是因为他的某些格言吧,可以很任性地过自己想过的生活。自从开始码字,就开始在知道的作家中寻找标杆。中国的作家,值得学习的,或者说,我喜欢的,至少是民国以前的,现存的作家中,趣味相投的几乎没有。余秋雨的游记曾经很喜欢,几乎到了可以背出来的地步,可是时间长了,就觉得太做作,架子端得太高、太正式,让我觉得很累,不想再跟随了。莫言虽然拿了诺贝尔奖,但我并不喜欢他,他太严肃,太政治正确,让我觉得压抑。其余的,我就不太了解了。

遇见村上,也是偶然,那年某位旧同事,不知怎么就扔给我一本《挪威的森林》,在短暂的借期里快速看完,也快速地忘记了书中的内容,只是记住了书面和作者,那可是一本标榜小资的很著名的文艺书呢。伪文青们,怎么能说没有读过《挪威的森林》呢?所以,我当然就读过,也记住了这个日本作家。至于内容,今天我也不清楚呢,话说,当年,我是怎么读的呢?

然后,在跑步开始盛行的日子里,知道了村上对于跑步的热爱,第一次买回了村上的书:《当我跑步时,我在想些什么》。无端的,一个从小憎恨跑步的人,也开始幻想自己跑马拉松的美好场景了。真是见鬼了,跑步自然是没能坚持,很快夭折了,但对于村上的喜欢,倒是延续了下来。

于是,在有免费阅读卡的情况下,偶尔看到村上的书籍,便开始看了起来。《远处的鼓声》似乎是村上旅居欧洲时期的随笔,很是好看,常常看得我哈哈大笑,想着爱琴海上的左巴希腊人热情地打招呼,马虎地砌着被雨水一冲就垮的豆腐渣墙,一边在悬崖峭壁上开着大巴一边喝着葡萄酒唱着歌,一边对你表示万分同情一边又完全不承担任何责任,这实在是太有趣了。惹得我一段时间里尽想着是不是也去希腊住一段时间,只是想起稻城回来后的承诺,只得打住。

还有什么都不在乎的意大利人,无论公共事务怎么糟糕,都可以快乐生活。罗马的小偷无所不能偷的超级技艺,必须拎着汽车音响逛街的开车人,想跑步还要带着打狗棒,从被狗追到追着狗玩,在黑手党和荷枪实弹的警察之间穿行,听闹哄哄地格局,感受糟糕的意大利邮政,吃意大利美食。呀呀呀,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原来是这么个说法。对于意大利的刻板印象,一下子就生动了很多。

我已经不用去希腊和意大利了,因为我已经跟着村上一起游玩了很久。想来不喜欢余秋雨的游记是有道理的,因为已经被村上洗了脑,只喜欢一些平民的生活乐趣,至于那些高大上的“伟大遗迹”都是死的过去,而我想要的是活的现在。

当然,村上的旅行已经是很多年前的往事了,阿兰 德波顿则是现时现刻的旅行,两者的区别还真是一个时代的变化。

两相比较,我会更希望跟着村上,一边遭遇生活中的各种困境,一边笑眯眯地接受现实说着,“哎呦,生活就是如此啦。”

阿兰则太唠叨,想得太多,跟着他太累太紧张,一边要熟悉完全不同的异国情调,一边还要预防着不断蹦出来的故人们,恨不得拿本笔记,不断地记下:这里是罗马时代的遗迹,那里是哥特式建筑风格的大教堂......

谁说出门旅行轻松呢?回家后的命题作文,就让你不得不记住你不想记住的旅途中的无聊。

所以,还是跟着村上一起旅行吧,无论遇到什么都只需要傻傻地哈哈哈哈大笑就可以了。

可惜,村上对中国的影响好像不是很好,当年那一瞥,留下了极不好的印象。我始终记得他曾说,中国人有让崭新的大楼很快就变旧的奇怪特性。我很想否认,但当我想起楼道里堆满的无用的废旧家舍,街道里连年累月都无法清除,便不得不低下头

真希望有一天,村上可以重游中国而不再失望。


-作者简介-

夕茜,私人定制留学生涯设计师,喜欢读书,专注于书评荐书。可同时关注头条号、知乎、豆瓣账号:简慢人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