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评:所谓思考,就是要解决问题

 简慢人生 2022-11-23 发布于上海

单身狗们最大的烦恼是,好无聊,没人陪。而恋爱的男生最大的烦恼则是,为什么女生的心像海底针,一不小心就要被分手。

创业的CEO们最大的烦恼就是企业的各种发展问题,招不到人啦,产品没销路啦,利润太低啦,竞争对手太强大啦,行业前景不乐观啦。

看起来不相关的两类人,都遇上了无法解决的问题。要是问题这么好解决,也就不会有人生的喜怒哀乐,和商场的尔虞我诈了。

然而,就算是简单的问题,如果你不会深度思考,找不到问题的本质和根源,也只能治标不治本,最终小事变大、大事变得不可收拾。

不过,办法总是有的,在漫漫书海中,前人已经为我们总结了很多有用的方法,《麻省理工深度思考法》就是其中的一本。只要你真正学会深度思考法,不依赖外界的信息,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

《麻省理工深度思考法》作者平井孝志,麻省理工学院(MIT)斯隆商学院MBA、博士(学术型)。曾任职于贝恩咨询公司、戴尔、星巴克、罗兰贝格战略咨询公司,在经营战略、市场营销、逻辑思维等企业培训方面经验丰富。

本书介绍的深度思考法源自麻省理工斯隆商学院的明星课程——“系统动力学”,首先指出你的九大思维定式误区,然后建立模型,解读动力机制,通过直击问题本质,解决商务难题。

《麻省理工深度思考法》是一本非常专业的解决商业难题的工具书,平井孝志利用自身多年的咨询业经验,把著名商学院的课程“系统动力学”,用来解决商界经营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我感觉是杀鸡用牛刀,但真管用。

这本书的内容不能帮助我们解决具体的问题,它提供给我们的是一种思考方式。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比解决问题本身更重要。

我觉得这本书虽然不是恋爱秘籍,但你恋爱中犯的错,这里可能都有。好好看看,也许能帮你挽回一段濒临破灭的爱情。

首先,我们得知道是什么阻碍了你深度思考的。要知道平时你以为的思考,只是简单地想了想。

一、阻碍深度思考的9个思维定式

1、初级的思维定式

因果倒置:不理会现象背后的本质,直接以现象作为原因去回答。

女生“肚子好痛呀”——男生“喝杯热水吧”

这实在是有些敷衍,不是所有肚子痛,都可以用一杯热水解决的。难怪,女生要提分手。

满足于普通解:遇到不得不解决的问题时,只停留在原先普通的解决方式。

女生“长胖了”——男生“跑步去吧”

减肥失败的原因有很多,运动方式也有很多。单单说跑步,好像对谁都合适,既没有针对性也很无趣。

2、陷入两难的困境的思维定式

依赖框架:沿用某个框架进行信息整理并到此为止。

比如SWOT矩阵,整理出自己在恋爱中的优势和劣势,机会与威胁,就结束了。这完全没有意义呀,SWOT矩阵只能帮助你整理信息,开始思考,并不能自动导出答案。你得根据整理的信息,找出为什么会这样的原因,推导出4种策略,想想未来又将产生怎样的动力机制。

范围适应:着眼于事物分类以寻找解释的思维定式。

“他太爱较真了”——“因为他是理科生嘛”

这种简单将人归类的做法也太武断了,并不是通过自己头脑进行的逻辑思考,而是社会上的传言,大家都这么说,但并没有被证实。

思考止于关键词:用一些抽象的词语来总结自己的思考,以为都明白了,实际上已经停止了思考。

比如,避开“红海”,运用“蓝海战略”,过程要“浪漫”,表白要有“差异化”,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等等,听起来冠冕堂皇,实际却缺少具体的措施和步骤。

执着于初步假设:能够进行假设思考的人,逐渐对自己的假设有了过分的自信,不再接受新的信息,忘记了事物是不断变化的本质。

这往往都是经验丰富的人容易犯的错,被过去的经验蒙住了眼睛。比如,上周末晚上,女朋友建议看电影;这周末白天,你便提出一起看电影。然而上周女朋友想看的电影这周停播了,你的提议被否决了。

3、不得其门而入的思维定式

忘却思考的初衷:过分沉迷于工作,反而丢失了本来的目的。

这在日程生活中是经常会发生的,原本想找某本书参考写论文的,因为书橱太乱,便想整理好了容易找到书,结果理着理着就忘记了自己的目的,专心地分门别类整理书籍了。

有人说话时也会说着说着,就忘了说话的目的。本来是想介绍相亲的,结果变成了单身批斗会。忘记初衷的结果是大脑停滞,但身体在做机械运转。

偏重过程:错把“执行程序”当成了思考。

这种方式单身的大龄青年运用最熟练,回家被催婚,父母问“你到底什么时候结婚”,回答往往是“这个问题我下周回来跟你说”,或者“我已经在考虑了,有机会了再跟你解释”。

一看就是敷衍,但在商业中这样的回答就会隐蔽很多。正确地做法应该是回复,有没有女朋友,双方对结婚的考虑和具体安排,这些都是要深度思考后才能回答的。

失去独立思维:不知不觉依赖他人的想法,自己懶于思考。

附和对方的想法,没有或不发表有别于对方的观点,说轻点是不思考,说重点是溜须拍马。

俗话说,拿着锤子的人,看谁都像钉子。那么,要如何才能进行深度思考呢?

二、深度思考法的步骤

“系统动力学”是通过隐藏于现象背后的模型和动力机制去捕捉本质的综合学科。

模型是指产生某种现象的结构,包括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系统动力学也把模型称为“因果循环图”“因果连锁图”,通过圆形或矩阵展示构成要素,辅以箭头表示相互关系。对模型思考,就是将想法用图形的方式表现出来。

动力机制是以长远目光观察模型产生的现象,以及今后将会产生怎样的结果及动向,即会出现怎样的模式。思考动力机制是指引入时间轴,观察模型会随时间出现怎样的动态。

要进行深度思考,就必须反复思考隐藏于现象背后的模型及动力机制。

系统动力学也把模型称为“因果循环图”“因果连锁图”,通过圆形或矩阵展示构成要素,辅以箭头表示相互关系。

1、建立问题模型:用一张图将思维可视化,展示问题的构成要素及相互关系

考虑5个要素:一张图必须包含5个要素。

输出点:指模型产生的成果,比如为顾客提供的服务,向上司提交的报告;

输入源:指投入模型中的要素,比如工作中投入的时间和掌握的技能,以及支撑工作所需的身体健康等;

影响者:指间接对模型整体产生重大影响的要素,如董事长、地方政府等;

竞争关系:指在输入及输出等方面互相竞争的对象,工作中即同事;

合作关系:指在一起可以互补或协作的对象。

考虑层次:思路要增加厚度。

比如参加一项运动的比赛,在赛前,为了胜利,你会考虑当天的天气状况,参赛选手,比赛策略,赛前补充能量等。但你还要考虑“技术”这一层,有什么必杀技帮助赢得比赛。还有“体力”这一层,通过速度或者耐力,在体力上取胜。这就是“比赛”——“技术”——“体力”三层结构。

验证模型:改变视角再次思考。

要避开思维定式,判断自己建立的模式是最靠近本质的,就必须要进行验证。可以想象用对方的角度来思考,也可以想他人展示进行讨论。越是接近本质的模型越是有趣,因为它能揭示很多不为人知的内容。

2、解读动力机制:观察并思考模型在长期循环过程中产生的变化及结果

思考动力机制,就是预测模型*时间产生的结果。模型产生的动力机制多种多样,关键指标是输出,所以沿着时间轴展示输出的模式就是最基本的动力机制。

动力机制的代表性模式

存量和流量的不同决定了动力机制的不同。比如汽车销售,在发展中国家要考虑的是流量,即购买新车的人数;在发达国家则要考虑存量,即打算置换车辆的人数。

要考虑不成比例的非线性发展。比如年龄增加——身高增长,过了青春期就不成立了。

产生动力机制的作用和反作用,即最初的推动力和周围的反馈。比如努力减肥——反弹后体重更重。

从各要素的视角进行深层次的思考。比如恋爱中,想要获得姑娘的青睐,还要关注对方父母家人对她的影响。

事物的变化必然有分界点,要思考拐点会以何种形式出现,及拐点将在何时出现。关键点总像海市蜃楼般难以捉摸,事物的“相”会忽然发生变化。此时,沿着时间轴展现动力机制已经不是连续的状态。

处于深层的本源动力是什么?比如女朋友和你拌了几句嘴,就提出分手,分手的原因一定不是这次吵架,而是她心中长久以来对你的不满。拌嘴是导火索,导致分手的本源动力是女朋友心中积累的不满。

解读动力机制需要一定程度的自由想象力。因为通过分解、分隔来理解事物的分析途径多少会与真实有些偏差,这就需要注重逻辑性的连续,一步步向深处发散思维。

从某种程度上讲,验证对动力机制未来运转的解读是否正确,有个简单的办法:可以编个故事,即讲明什么事物因为什么原因变成怎样的结果,是存在连续性的逻辑的证明。比如仙鹤报恩的故事,“年轻人”+“违背了约定”+“错失了自己的幸福”等。

3、改变固有模型:寻找改变模型的支点

系统动力学中有一个思考原则是“治疗方法比疾病更重要”,所以深度思考应以治本疗法为目标。支点往往与本源动力相关,或者是作为模型中存量性的因素。

深度思考的重要出发点是从模型出发,正确理解当前的课题和问题;针对困扰自己的问题,大胆质疑是不是必须解决的问题;针对现行措施,质疑其目的究竟是什么;针对眼前出现的问题,质疑其究竟是由哪种模型及动力机制引发的。

在寻找支点时,要记住“原因不一定在时间或者空间上与结果接近”的思考方法。在思考问题时,必须努力把思考范围扩展到一切可能对问题造成影响的边边角角。“思考涉及的范围”=“影响存在的范围”,这两者范围一致是最理想的。

这一点让我想到,在很多案件中,最明显的动机和目的往往都是假象。系统动力机制用来破案,一定是很好用的。

要尝试偶尔放下眼前的问题,提升视角。很多人在高考冲刺努力学习时,不知不觉拼命解决难题,忘记了高考的目的是成功考上理想大学,只要综合成绩好,不用纠结于难题。

最后一点就是要“想想可以怎样思考一种事物”,就是首先思考的应该是思考顺序和判断标准。在解决问题之前,就要想好,到什么程度算是问题解决了,就像恋爱到什么阶段可以结婚,设定好目标,就不会忘记思考的目的。

4、在实践中进行完善:将思考的结果付诸实践,根据现实的反馈进一步完善思考

反复进行步骤1到步骤3,对思考进行锤炼,设定截止日期,用输出倒逼输入,重视实践反馈的结果。

没有经历谈何思考,也可以这么说,失败是成功之母,实践是检验思考能力的唯一标准。

三、掌握深度思考的训练方式

1、专项训练方法

从报纸杂志的报道标题开始联想,只看标题,推测文章的内容:

比方说,看到这样一个标题:《某某公司利润创新高》,

首先,联想模型,从5个要素及层次结构的角度思考,“为什么利润创新高,输入到输出之间存在怎样的因果关系,所处竞争环境如何,合伙伙伴是谁”,从而推导出一个自己感觉合理的模型。

接下来思考动力机制,想想“这个情况会一直持续下去吗?10年、20年后会怎样呢?以现在为节点,利润还能再创新高吗”,尽可能向故事的终点延伸思维。你还可以试着为这个公司十年后的报道拟定标题。

最后阅读报道内容,并与自己所推想的故事做比较。要留意报道中的视角,如果报道中有自己没想到的内容,就反省一下自己的推导过程遗漏了什么,并学习这一视角。

把自己的思考用图表写下来:

要重视自己思考中不完整的地方,一点点确认遗漏的地方,加以完善。并且对自己的构建的模型和动力机制,要抱着批评和怀疑的态度,不断否定和补充,这样才能提升自己的思考能力。

另外,运用白板比在笔记本上涂写,效果更佳,你可以一试。

和别人交流观点:

所谓实践出真知,训练思考能力,就要不断地把自己的观点说给身边的家人、朋友、同事,听听他们的意见,和他们讨论交流,听取不同的见解。

2、扩大格局,增加知识,关注时事,了解常识,积累经验;

要多读经典书籍,把前人的经验教训放进自己的抽屉里。

积累相关案例信息,增加自己的经验,迅速找到相类似的案例。比如企业因快速增长失败的案例、良性发展的案例、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案例、必须脱离零和游戏的案例,还有一些基于国情、民俗等其他原因的案例。

当你的脑海中储存了很多相关案例,就像经验丰富的医生,遇上病患,一眼就能看出问题的所在。这就是名医与庸医的区别。

《麻省理工深度思考法》这本书针对的,应该是具备一定思考能力的读者,有一定的知识储备。但书中涉及的“系统动力机制”又是比较高深的知识,本书只能点到为止,借用科学家的思考方式,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商业问题。

从简单的日常生活到商业活动,再到关系地球存亡的大事,都需要深度思考。但对于一般读者,这本书的缺点就是,专业术语太多,显得太深奥。听到“麻省理工的系统动力机制分析”,头都大了。实际上,说的简单点,就是教我们怎么透过现象看本质,要治本求源,打破砂锅问到底,然后用实践来检验我们的思考成果,吸取经验和教训。

不管用什么样的语言描述,不管用什么样的模型解读,归根结底,如果你觉得你思考得很累,快坚持不住了,这就对了。正确的道路总是艰难的,因为你正在上坡。


-作者简介-

夕茜,私人定制留学生涯设计师,喜欢读书,专注于书评荐书。可同时关注头条号、豆瓣账号:简慢人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