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京东交民巷,一条胡同,几代历史

 蔓萝花 2022-11-23 发布于安徽


       来到北京旅游有机会一定要走下这条饱经沧桑的街巷,有着过去皇权尊贵,也有着近代的战火硝烟,更是见证中国屈辱的过去。

       东郊民巷在东城区东华门街道辖区内,东起崇文门内大街,西至天安门广场东侧路,全长1552米。明永乐十七年(1419)十一月,拆除今东、西长安街一线的元大都城南城垣,南移1公里筑北京城南城垣,将今东交民巷地段括入城内,形成街巷,名“东江米巷”。当时此处初为江米(糯米)交易市场。明朝是坊市制度,此地属南熏坊。街区内有户部街、兵部街、台吉(基)厂、白家栅栏、花子营、卖羊肉胡同、洪厂(昌)胡同、水獭胡同等街巷。自北向南的御河(玉河,今正义路)将东江米巷裁为东、西两段,“御河中桥”将其连通。


       顺治元年(1644),清承明祚,入主中原。在此增建皇帝祭神的堂子和佐命殊勋八大“铁帽子王”之一豪格的肃亲王府。中央机构设置基本沿用明制,衙署也均用前朝旧址,此地归属正蓝旗。

       乾隆年间,因安定门外建有接待蒙古族、藏族等少数民族来京官员的“外馆”,位于东江米巷的骚达子馆(明代上林苑监)则被称作“里馆”,专门用于接待外国使臣,也被称为“迎宾馆”。乾隆皇帝八十寿辰,朝鲜、安南、琉球等国派使团朝贺,盛极一时。然而,令人椎心泣血的也即将迎来。

东交民巷使馆界入口

       从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南京条约》签订。以此为标志,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东江米巷居留的外国人擅自改“江米巷”为“侨民巷”;国人则将“侨”“交”音转,称“东交民巷”。

       咸丰十年(1860),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逼迫清政府签订《北京条约》,列强在东交民巷大建使馆。光绪二十六年(1900),八国联军攻占北京,逼迫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把东交民巷划为使馆界。规定“大清国国家允定各使馆境界以为专与住用之处,并独由使馆管理。中国民人,概不准在界内居住”。岂止“中国民人,概不准在界内居住”,就连清代皇帝祭神的堂子也被迫迁至东长安街以北(今贵宾楼饭店所在地)。东交民巷成了“国中之国”。

       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可对使馆界却没有丝毫触动。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中国作为战胜国却不能享有应有的权利;1928年,国民政府南迁,可使馆界仍然为帝国主义列强所控制。直到1949年2月3日上午10时,北平举行盛大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入城式。由装甲车队、炮兵车队、骑兵分队和步兵方队组成的入城部队进入正阳门之后右拐,浩浩荡荡地挺进东交民巷。北平城里万人空巷,欢呼这伟大的历史时刻。从此,东交民巷掀开新的一页。

北平解放

       从道光二十年(1840)第一次鸦片战争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9年的时间,中华民族蒙受了太多的苦难和屈辱。东交民巷这部凝重的史书记录了中国人民蒙羞忍辱进入20世纪,经过不懈努力昂首阔步跨入21世纪的百年奋斗历程。

       如果你们早起看升国旗的话,可以从西口过安检进天安门广场,有时间可以走走这条北京最长的胡同,看着两侧遗留的外国使馆,时刻提醒我辈当自强,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