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代文人画家溥心畲山水欣赏

 情系书画 2022-11-23 发布于河北

文章图片1

溥心畲

(1896-1963)

原名爱新觉罗·溥儒

初字仲衡,改字心畲

自号羲皇上人﹑西山逸士

北京人,满族,为清恭亲王奕訢之孙

曾留学德国,笃嗜诗文、书画,皆有成就

画工山水、兼擅人物、花卉及书法

与张大千有“南张北溥”之誉

又与吴湖帆并称“南吴北溥”

溥心畬曾住在西山草堂,即北京西山戒台寺。

光绪十七年,恭亲王出资重修戒台寺,辟为避暑修养之地。辛亥革命爆发之后,溥心畬同母亲、弟弟避难于清河二旗村,随后两度到西山戒台寺读书绘画,前后隐居达十数年之久,有“西山逸士”之号。

文章图片2

戒台寺多松,以唐代栽种的千年古松而闻名。在溥心畬现存的画作中,有多幅以松为主题。其笔下的老松枝干虬曲盘踞,笔锋方向如松树之偃仰姿态多变。线条灵动而具韵律感,配合浓淡干湿交杂的墨色,气势雄浑刚健,夭矫如龙,展现古松老而弥坚的活泼生机。

文章图片3

溥心畬 鹤寿松龄

松枝间留白处,常题有记忆中与松相关之二三事。甚至在后来的一些诗词文章中也多提及这段隐居生活和景致,忆旧怀乡之情甚浓。

身为旧王孙,这样缠绵的文化乡愁其实一直都在。尤其到了台湾之后,溥心畬用秋园杂卉笔法所绘花草勾绰纵掣,萧散闲逸,但始终遮不住寂寥之情。如曾题《诗画四屏》:“今日重开满园树,卷帘不见旧宫人”;又如《变叶木赋图》题说,“知白守黑,善变奚为”。

或许正是这种旧王孙的情愫,在面对西方强势文化冲激时,使他本能守护着一种文人的坚持和一个传统时代的精神价值,而成为“中国文人画的最后一笔”。

文章图片4
文章图片5
文章图片6
文章图片7
文章图片8
文章图片9
文章图片10
文章图片11
文章图片12
文章图片13
文章图片14
文章图片15
文章图片16
文章图片17
文章图片18
文章图片19
文章图片20
文章图片21
文章图片22

疫情猖獗,祝您健康!!!

文章图片23
文章图片24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