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让学生拥有一双数学的眼睛 ——听蔡宏圣老师《倍的认识》有感

 听月思雨001 2022-11-23 发布于安徽

图片

让学生拥有一双数学的眼睛
——听蔡宏圣老师《倍的认识》有感

著名特级教师蔡宏圣老师一直是我崇拜的长辈之一,记得他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发现这也是一条路!”蔡特的课一直有他自己独特的风格:伴随着数学的发展,让孩子体会知识的生长。
图片
图片
教     材

最近有幸听到了蔡宏圣老师的新作品《倍的认识》,这节课可以说是一件颠覆性的艺术品。《倍的认识》一课在“2011版课标”中属于“数的运算”领域,如今“2022版新课标”,把《倍的认识》这一课移至“数量关系”领域,从“数的运算”到“数量关系”应该说关注的点完全不一样了。学习了蔡特的这节课,我收获颇多,下面简单谈谈以下几点收获:

课堂注重培养学生数学的眼光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其中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居于“三会”之首。也就是说数学要为人们提供一种认识与探究现实世界的观察方式。通过数学的眼光,可以从现实世界的客观现象中抽象出数学的本质。

课堂上蔡特在经过简单数数后引导学生,数学课要有一双新的数学眼睛,即以前是一个一个数,今天要一份一份数。同样的数,蔡老师巧妙的语言吸引了学生的兴趣,随即追问:“这里一份的东西有什么不一样?”视觉上的直观对比,明明白白让学生知道前面的一个的1就是1,而这里一份的1却有多有少。多么棒的发现呀,倍数的第一个特征就是要找出标准量,即一份是多少,才能知道有这样的几份,也就是几倍。蔡老师通过创设一双新的眼睛,让孩子换一个角度去观察现实问题,从而追寻数学的本质。我想孩子在这样的课堂上会越来越聪明,思维越来越开阔。

图片
课堂重视知识与知识间的勾连

熟悉蔡特的老师应该都知道,蔡特是研究数学史的,他的每一节课都追溯本源,寻找知识的根。通过数学的历史发展,在课堂上进行一次小小的知识重现,以达到知识和知识之间的勾连。

课堂上蔡老师从一个一个比:一瓶酸奶和一个鸡蛋,发现了什么?学生根据前知和生活经验知道“没区别”,也就是“一样多”。一般的教师这时候会顺势出示一份一份比,“一样多”的形式,而蔡特没有这么做,他出示了4瓶酸奶为一份和6个鸡蛋为一份,让学生产生和前面“一样多”的认知冲突,从而达到记忆深刻。相信此时蔡特再把两样变成“一样多”的时候,学生对于一份可多可少就烙下深深的印记了。从这里在引出1个一样多,2个一样多,几个一样多……直到倍感概念的出示一切都变得那么水到渠成。在我看来,课上到这个份上,“倍”出不出来,已经不重要了,学生对于一个数可以表示量,也可以表示两个量的关系这一深层的含义已足矣。

注重新课标与现行教材的过渡

2022年4月21日,“新课标”发布,而我们的“新教材”不出意外要到2024年9月才能问世。这两年半的时间,我称之为“过渡”期。在这尴尬时期,蔡特很好地把新课标和现行教材有机地融合。

在蔡特的课堂上,不但紧扣数量关系,让孩子理解几个一样多就是几倍,同时,还原现行教材,在理解几个一样多的同时衔接几个一样多就是几个几。从几个一样多→几个几→几倍,顿时有一种爬坡的舒适感,感觉站着够不着,努力一把就能成功。我想这就是我们数学课堂该给孩子应有的思维挑战吧。

图片
一节有思想的课,让人百看不厌;一节颠覆性的课,让人看后有尝试的冲动。蔡特的这节课,我过不了多久还会拿出来看,拿出来学习,因为每看一次我都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END

图片

追寻数学活力课堂
——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