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1.伊尹负鼎, 宁戚叩角。 [注释]《史记·殷本纪》 : “伊尹名阿衡。 阿衡欲奸汤而无由, 乃为有莘氏媵臣,负鼎俎, 以滋味说汤, 致于王道。 或曰, 伊尹处士, 汤使人聘迎之, 五反然后肯往从汤, 言素王及九主之事。 汤举任以国政。 ”○《吕氏春秋·离俗览·举难》 : “宁戚欲干齐桓公, 穷困无以自进, 于是为商旅将任车以至齐, 暮宿于郭门之外。 桓公郊迎客, 夜开门, 辟任车, 爝火甚众。 宁戚饭牛居车下, 望桓公而悲, 击牛角疾歌。 桓公闻之, 抚其仆之手曰: '异哉! 之歌者非常人也。 ’命后车载之。 ”《琴操》 曰: “宁戚饭牛车下, 叩角而商歌曰: '南山矸, 白石烂。 生不逢尧与舜禅,短布单衣裁至骭gàn , 长夜冥冥何时旦。 ’齐桓公闻之, 举以为相。 ”(《艺文类聚》卷九四引) 142.赵壹坎壈, 颜驷蹇剥。 [注释]《后汉书·文苑传》 : “赵壹字元叔, 汉阳西县人也。 体貌魁梧, 身长九尺, 美须豪眉, 望之甚伟。 而恃才倨傲, 为乡党所摈bìn, 乃作《解摈》 。 后屡抵罪,几至死, 友人救, 得免。 ……州郡争致礼命, 十辟公府, 并不就, 终于家。 初,袁逢使善相者相壹, 云'仕不过郡吏’, 竟如其言。 ”梁沈约《怨歌行》 曰: “时屯宁易犯, 俗险信难群。 坎壈(麟按: 音览) 元叔赋, 顿挫敬通(冯衍 ,字敬通,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南)人,幼有奇才,二十岁而博通群书。王莽时,不肯出仕。义军起,投更始帝部下;因后降刘秀,故不被重用,出为曲阳县令。在此期间,由于结交外戚,迁为司隶从事,然亦由此而得罪,免官归里,闭门自保。建武末年曾上疏自陈,犹不被任用,故作《显志赋》以自励。)文。 遽论班姬(班婕妤(约公元前48年-2年后),名不详,楼烦(今山西朔城区)人,西汉女作家,汉成帝嫔妃。班氏为班况之女、班彪的姑母、班固、班超、班昭的祖姑。)宠, 夙窆贾生坟。 短俗同如此, 长叹欲何云。 ”(《艺文类聚》 卷四一引) (麟按: 《楚辞·九叹·怨思》 : “惟郁郁之忧毒兮, 志坎壈而不违。 ”王逸注: “坎壈lǎn, 不遇貌。 ”)○《文选》 卷十五张衡《思玄赋》 : “尉尨眉而郎潜兮, 逮三叶而遘武。 ”李善注引《汉武故事》 曰: “颜驷, 不知何许人, 汉文帝时为郎。 至武帝, 尝辇过郎署,见驷尨眉皓发, 上问曰: '叟何时为郎? 何其老也? ’答曰: '臣文帝时为郎。 文帝好文而臣好武, 至景帝好美而臣貌丑, 陛下即位, 好少而臣已老, 是以三世不遇,故老于郎署。 ’上感其言, 擢拜会稽都尉。 ”(麟按: 《易·蹇》 : “蹇, 难也。 ”又《剥》 : “剥, 不利有攸往。 ”以喻不遇也) 143.龚遂劝农, 文翁兴学。 [注释]《汉书·循吏传》 : “龚遂字少卿, 山阳南平阳人也。 以明经为官, 至昌邑郎中令, 事王贺。 贺动作多不正, 遂为人忠厚, 刚毅有大节, 内谏争于王, 外责傅相, 引经义, 陈祸福, 至于涕泣, 蹇蹇亡已。 面刺王过, 王至掩耳起走, 曰:'郎中令善愧人。 ’及国中皆畏惮焉。 ……遂见齐俗奢侈, 好末技, 不田作, 乃躬率以俭约, 劝民务农桑, 令口种一树榆, 百本薤(藠头读音 jiào ,薤(xiè)的别称:~子。~头。~白。江西省新余市等赣西一带又称“野蕌”,当地方言音为“yăqiáo”;而浙江一带称为:qiáo头、qiāo子(衢州这边叫狮子葱)。)、 五十本葱、 一畦韭, 家二母彘、五鸡。 民有带持刀剑者, 使卖剑买牛, 卖刀买犊, 曰: '何为带牛佩犊! ’春夏不得不趋田亩, 秋冬课收敛, 益蓄果实菱芡。 劳来循行, 郡中皆有蓄积, 吏民皆富实。 狱讼止息。 ”(脱贫要术)○《汉书·循吏传》 : “文翁, 庐江舒人也。 少好学, 通《春秋》 ,以郡县吏察举。 景帝末, 为蜀郡守, 仁爱好教化。 见蜀地辟陋有蛮夷风, 文翁欲诱进之, 乃选郡县小吏开敏有材者张叔等十余人亲自饬厉, 遣诣京师, 受业博士,或学律令。 减省少府用度, 买刀布蜀物, 赍计吏以遗博士。 数岁, 蜀生皆成就还归, 文翁以为右职, 用次察举, 官有至郡守刺史者。 又修起学官于成都市中, 招下县子弟以为学官弟子, 为除更徭, 高者以补郡县吏, 次为孝弟力田。 常选学官僮子, 使在便坐受事。 每出行县, 益从学官诸生明经饬行者与俱, 使传教令, 出入闺阁。 县邑吏民见而荣之, 数年, 争欲为学官弟子, 富人至出钱以求之。 由是大化, 蜀地学于京师者比齐鲁焉。 至武帝时, 乃令天下郡国皆立学校官, 自文翁为之始云。 文翁终于蜀, 吏民为立祠堂, 岁时祭祀不绝。 至今巴蜀好文雅, 文翁之化也。 ”(致富法门) 144.晏御扬扬, 五鹿岳岳。 [注释]《史记·管晏列传》 : “晏子为齐相, 出, 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 其夫为相御, 拥大盖, 策驷马, 意气扬扬甚自得也。 既而归, 其妻请去。 夫问其故。妻曰: '晏子长不满六尺, 身相齐国, 名显诸侯。 今者妾观其出, 志念深矣, 常有以自下者。 今子长八尺, 乃为人仆御, 然子之意自以为足, 妾是以求去也。 ’其后夫自抑损。 晏子怪而问之, 御以实对。 晏子荐以为大夫。 ”○《汉书·朱云传》 :“朱云字游, 鲁人也, 徙平陵。 少时通轻侠, 借客报仇。 长八尺余, 容貌甚壮,以勇力闻。 年四十, 乃变节, 从博士白子友受《易》 , 又事前将军萧望之受《论语》 , 皆能传其业。 好倜傥大节, 当世以是高之。 ……是时, 少府五鹿(指才高之人。唐陆希声《山居即事》诗之二: “五鹿归来惊岳岳,孤鸿飞去入冥冥。” )充宗贵幸,为《梁丘易》 。 自宣帝时善梁丘氏说, 元帝好之, 欲考其异同, 令充宗与诸《易》家论。 充宗乘贵辩口, 诸儒莫能与抗, 皆称疾不敢会。 有荐云者, 召入, 摄齐登堂, 抗首而请, 音动左右。 既论难, 连拄五鹿君, 故诸儒为之语曰: '五鹿岳岳,朱云折其角。 ’由是为博士。 ” 145.萧朱结绶, 王贡弹冠。 [注释]《汉书·萧望之传附》 : “(萧) 育字次君, 少以父任为太子庶子。 元帝即位, 为郎, 病免, 后为御史。 ……育为人严猛尚威, 居官数免, 稀迁。 少与陈咸、 朱博为友, 着闻当世。 往者有王阳、 贡公, 故长安语曰: '萧、 朱结绶, 王、贡弹冠’, 言其相荐达也。 始育与陈咸俱以公卿子显名, 咸最先进, 年十八, 为左曹, 二十余, 御史中丞。 时, 朱博尚为杜陵亭长, 为咸、 育所攀援, 入王氏。后遂并历刺史、 郡守相, 及为九卿, 而博先至将军上卿, 历位多于咸、 育, 遂至丞相。 育与博后有隙, 不能终, 故世以交为难。 ”(麟按: 《汉书·王吉传》 : “王吉字子阳, 琅邪皋虞人也。 少好学明经, 以郡吏举孝廉为郎, 补若卢右丞, 迁云阳令。 ……吉与贡禹为友, 世称'王阳在位, 贡公弹冠’((1).弹去冠上的灰尘;整冠。《楚辞·渔父》:"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 王逸 注:"拂土芥也。"(2).多用以表示喜庆或敬肃等。宋 苏轼 《借前韵贺子由生第四孙斗老》诗:"今日散幽忧,弹冠及新沐。"宋 王禹偁 《李太白真赞序》:"予乃弹冠拭目,拜而窥之,宿素志心,於是并遂。"(3).比喻相友善者援引出仕。晋 葛洪 《自叙》:"内无 金 张 之援,外乏弹冠之友。"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七:" 唐 襄阳 孟浩然 ,与 李太白 交游。 玄宗 徵 李 入翰林。 孟 以故人之分,有弹冠之望,久无消息,乃入京谒之。"王闿运 《上曾总督书》:"故人朝升而良友弹冠,时相夕贬而党与并空。"(4).指为官。北齐 颜之推 《古意》诗:"十五好诗书,二十弹冠仕。"宋 陆游 《忆昔》诗:"早知虚起弹冠意,悔不常为秉烛游。"参见" 弹冠相庆 "。), 言其取舍同也。 元帝初即位, 遣使者征贡禹与吉。 吉年老, 道病卒, 上悼之, 复遣使者吊祠云。”) 146.庞统展骥, 仇览栖鹰。 [注释]《三国志·蜀书·庞统传》 : “庞统字士元, 襄阳人也。 少时朴钝, 未有识者。 颍川司马徽清雅有知人鉴, 统弱冠往见徽, 徽采桑于树上, 坐统在树下,共语自昼至夜。 徽甚异之, 称统当南州士之冠冕, 由是渐显。 ……先主领荆州,统以从事守耒阳令, 在县不治, 免官。 吴将鲁肃遗先主书曰: '庞士元非百里才也, 使处治中、 别驾之任, 始当展其骥足耳。 ’诸葛亮亦言之于先主, 先主见与善谭, 大器之, 以为治中从事。 ”(麟按: 裴注引《襄阳记》 曰: “诸葛孔明为卧龙, 庞士元为凤雏, 司马德操为水镜, 皆庞德公语也。 ”) ○《后汉书·循吏传》 :“仇览字季智, 一名香, 除留考城人也。 少为书生淳默, 乡里无知者。 年四十,县召补史, 选为蒲亭长。 劝人生业, 为制科令, 至于果菜为限, 鸡豕有数, 农事既毕, 乃令子弟群居, 还就黉学([ hóng xué ] 1. 古代的学校。2. 又称文庙,坐落在河南省太康县县城内北大街路西,黉学街路北,坐北向南。)。 其剽轻游恣(轻薄;轻浮。放纵。)者, 皆役以田桑, 严设科罚。 躬助丧事, 赈恤穷寡。 期年称大化。 览初到亭, 人有陈元者, 独与母居, 而母诣览告元不孝。 览惊曰: '吾近日过舍, 庐落整顿, 耕耘以时。 此非恶人, 当是教化未及至耻。 母守寡养孤, 苦身投老, 奈何肆忿于一朝, 欲致子以不义乎? ’母闻感悔, 涕泣而去。 览乃亲到元家, 与其母子饮, 因为节人伦孝行, 譬以祸福之言。元卒成孝子。 乡邑为之谚曰: '父母何在在我庭, 化我鸤枭(shī xiāo 李贤 注:"鸤枭即鸱枭也。")哺所生。 ’时考城令河内王涣, 政尚严猛, 闻览以德化人, 署为主簿。 谓览曰: '主簿闻陈元之过, 不罪而化之, 得无少鹰鹯zhān之志邪? ’览曰: '以为鹰鹯, 不若鸾凤。 ’涣谢遣曰: '枳棘非鸾凤所栖, 百里岂大贤之路? 今日太学曳长裾, 飞名誉, 皆主簿后耳。 以一月奉为资, 勉卒景行。( (1)崇高的德行。《诗经·小雅·车舝》:“高山仰止,~行止。”曹丕《与钟大理书》:“高山~,私所仰慕。”(2)景仰。颜延之《直东宫答郑尚书》:“惜无丘园秀,~彼高松...) ’”(麟按: 仇览自居“鸾凤”, 此拟作“栖鹰”, 不伦也) 147.葛亮顾庐, 韩信升坛。 [注释]《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 : “诸葛亮字孔明, 琅邪阳都人也。 汉司隶校尉诸葛丰后也。 ……时先主屯新野。 徐庶见先主, 先主器之, 谓先主曰: '诸葛孔明者, 卧龙也, 将军岂原见之乎? ’先主曰: '君与俱来。 ’庶曰: '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 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 凡三往, 乃见。 ”○《史记·淮阴侯列传》 : “淮阴侯韩信者, 淮阴人也。 始为布衣时, 贫无行, 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 常从人寄食饮, 人多厌之者, 常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 数月, 亭长妻患之, 乃晨炊蓐食。 食时信往, 不为具食。 信亦知其意, 怒, 竟绝去。 ……于是王欲召信拜之。 何曰: '王素慢无礼, 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 此乃信所以去也。 王必欲拜之, 择良日, 斋戒, 设坛场, 具礼, 乃可耳。 ’王许之。 诸将皆喜,人人各自以为得大将。 至拜大将, 乃韩信也, 一军皆惊。 ”(《汉书》 略同) 148.王褒柏惨, 闵损衣单。 [注释]《晋书·孝友传》 : “王裒, 字伟元, 城阳营陵人也。 祖修, 有名魏世。父仪, 高亮雅直, 为文帝司马。 东关之役, 帝问于众曰: '近曰之事, 谁任其咎? ’仪对曰: '责在元帅。 ’帝怒曰: '司马欲委罪于孤邪! ’遂引出斩之。 裒少立操尚,行己以礼, 身长八尺四寸, 容貌绝异, 音声清亮, 辞气雅正, 博学多能, 痛父非命, 未尝西向而坐。 示不臣朝廷也。 于是隐居教授, 三征七辟皆不就。 庐于墓侧,旦夕常至墓所拜跪, 攀柏悲号, 涕泪着树, 树为之枯。 母性畏雷, 母没, 每雷,辄到墓曰: '裒在此。 ’及读《诗》 至'哀哀父母, 生我劬劳’, 未尝不三复流涕, 门人受业者并废《蓼莪》 之篇。 ”《三国志·蜀志·袁张凉国田王邴管传》 注引王隐《晋书》 : “(王仪) 子褒, 字伟元。 少立操尚, 非礼不动。 身长八尺四寸, 容貌绝异。 痛父不以命终, 绝世不仕。 立屋墓侧, 以教授为务。 旦夕常至墓前拜, 辄悲号断绝。 墓前有一柏树, 褒常所攀援, 涕泣所著, 树色与凡树不同。 读诗至'哀哀父母, 生我劳悴’, 未尝不反覆流涕, 泣下沾襟。 ”(《艺文类聚》 卷八八略同)○《说苑》 : “闵子骞兄弟二人, 母死, 其父更娶, 复有二子。 子骞为其父御车,失辔, 父持其手, 衣甚单; 父则归, 呼其后母儿, 持其手, 衣甚厚温。 即谓其妇曰: '吾所以娶汝, 乃为吾子, 今汝欺我, 去无留。 ’子骞前曰: '母在, 一子单;母去, 四子寒。 ’其父默然, 故曰: '孝哉闵子骞! 一言其母还, 再言三子温。 ’”(《艺文类聚》 卷二十引, 今本《说苑》 无) (麟按: 闵损字子骞, 孔子弟子。《论语·先进》 : “子曰: '孝哉, 闵子蹇!人不间于父母昆弟之言。 ’”) 149.蒙恬制笔, 蔡伦造纸。 [注释]《博物志》 曰: “蒙恬造笔。 ”(《艺文类聚》 卷五八引) 《史记·蒙恬列传》 : “蒙恬者, 其先齐人也。 ……恬尝书狱典文学。 ”(麟按: 《索隐》 : “谓恬尝学狱法, 遂作狱官, 典文学”, 后世遂讹传其造笔。 旧说: “《史记》 云: '恬取中山兔毛造笔。 ’”今本《史记》 不见, 且“史记”之名不专属司马迁《太史公书》 也。 晋崔豹《古今注》 : “牛享问曰: '自古有书契以来, 便应有笔, 世称蒙恬造笔, 何也? ’答曰: '蒙恬始造, 即秦笔耳。 以枯木为管, 鹿毛为柱, 羊毛为被。 所谓苍毫, 非兔毫竹管也。 ’”) ○《后汉书·宦者传》 : “蔡伦字敬仲, 桂阳人也。 以永平末始给事宫掖, 建初中, 为小黄门。 及和帝即位, 转中常侍, 豫参帷幄。 伦有才学, 尽心敦慎, 数犯严颜, 匡弼得失。 每至休沐, 辄闭门绝宾, 暴体田野。 后加位尚方令。 永元九年, 监作秘剑及诸器械, 莫不精工坚密, 为后世法。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 其用缣帛者谓之为纸。 缣贵而简重, 并不便于人。 伦乃造意, 用树肤、 麻头及敝布、 鱼网以为纸。 元兴元年奏上之, 帝善其能, 自是莫不从用焉, 故天下咸称'蔡侯纸’。 ” 150.孔伋缊袍, 祭遵布被。 [注释] 刘向《说苑·立节》 : “子思(麟按: 孔伋字也, 孔子之孙) 居于卫,缊袍无表, 二旬而九食, 田子方闻之, 使人遗狐白之裘, 恐其不受, 因谓之曰:'吾假人, 遂忘之; 吾与人也, 如弃之。 ’子思辞而不受, 子方曰: '我有子无, 何故不受? ’子思曰: '伋闻之, 妄与不如遗弃物于沟壑, 伋虽贫也, 不忍以身为沟壑, 是以不敢当也。 ’”○《后汉书·祭遵传》 : “祭遵字弟孙, 颍川颍阳人也。 少好经书。 家富给, 而遵恭俭, 恶衣服。 丧母, 负土起坟。 尝为部吏所侵, 结客杀之。初, 县中以其柔也, 既而皆惮焉。 ……遵为人廉约小心, 克己奉公, 赏赐辄尽与士卒, 家无私财, 身衣韦裤, 布被, 夫人裳不加缘, 帝以是重焉。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