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

 liuhuirong 2022-11-24 发布于湖北

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超级大国的前提条件

启迪治大国,如烹小鲜

秦始皇没解决好的问题,被汉武帝解决了。

公元前135年,西汉太皇太后窦氏去世,汉武帝刘彻得以掌握大权。随后,汉武帝开始在政治、经济等领域进行一系列旨在加强中央集权的改革。

西汉初年,政府一方面承袭秦朝的政治制度,另一方面吸取秦朝暴政的教训,实行黄老无为政策,不过多干预经济。这一政策让社会得到恢复,经济开始繁荣,但皇帝和中央政府的存在感却相对有限。

汉武帝继位以后,他的雄才大略和好大喜功,让他无法持续此前的政策。于是,他下决心加强中央集权。

汉武帝

那么,汉武帝之前的西汉政府,国家权力出现了哪些问题?

第一,相权过大,皇权被挤压。

西汉采用秦朝的三公九卿制。

三公指丞相(最高行政长官)、御史大夫(最高检察官和执法官)和太尉(最高军事长官),三公都可以称为宰相。

三公有自己的施政机构,叫相府,是名副其实的政府。他们独立办公,遇到大事共同商议,确定方案后请皇帝批准。皇帝5天上一次朝,只能选择对方案是不是批准,与橡皮图章无异。

丞相可以否决皇帝的决策,武帝本人就领教过丞相的跋扈。比如田蚡任丞相时,大权独揽,大小官员都由他任命,武帝说不上话。

田蚡剧照

第二,各诸侯国虽被削弱,但仍旧尾大不掉。

西汉初年分封了若干刘姓诸侯王,汉初宽松的政治环境下,他们经济和军事实力大涨,形成尾大不掉之势。汉景帝采纳晁错的《削藩策》进行削藩,引发以楚为代表的七国之乱

七国之乱形势

七国之乱被平定后,景帝采取了一些打击诸侯国的政策,比如不许诸侯王任命高级官员等。但各国经济实力还在,以淮南王刘安为代表的个别诸侯王,仍旧野心勃勃,威胁中央。

第三,豪族、游侠势力强大。

豪族也是宽松的黄老无为政治的产物。他们横行乡里,占夺资源,以致暴富,成为积钱数千金的大财东。

除此之外,汉初也流行游侠精神,游侠扶危济贫,行侠仗义,威望甚至高过地方长官,比较典型的是郭解。郭解为人仗义,常常不惜性命帮人报仇,仰慕他的人越来越多,他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以致贤达豪杰争相跟他结交,有人为了帮他报仇,甚至杀害县官。这样的游侠,也成为威胁皇权的不稳定因素。

郭解

汉武帝针对这些威胁皇权的问题,一一采取措施进行改革。

首先,在政治制度上加强集权。

汉武帝从中央和地方两个层面加强自己的集权:

首先,在中央设置内外朝制度,拥有自己的行政系统。

为了抑制宰相的权力,汉武帝在宫中设置中朝官(中朝又称内朝)处理政务。最重要的中朝官是尚书,尚书不归政府管,算皇帝的私人政治秘书,皇帝用尚书处理政务,就相当于有了自己的行政班子。他又设大司马领尚书事”,大司马也不是正式官职,而是在将军官衔上加的名誉称号,政治待遇跟三公类似。

汉武帝之所以用大将军领尚书事,是因为他执行这项改革时,大将军是卫青,后来是霍去病,这两人都是跟他关系亲近的外戚,而且本本分分没有非分之想。以后,大司马大将军领尚书事几乎成了定制。

卫青

大司马领导、统筹、管辖、主持尚书的工作,让尚书们组成的秘书机构逐渐变成了决策机构。凡军国大事,都先由尚书们提出意见,形成决议后才从宫中转到政府。这显然是在宫中另外设置了一个政府,而且这个“政府”的首脑大司马更亲近皇帝,尚书们在宫中轮流值班,随时等待召见,信息比外朝的政府更灵通。

从此,丞相成了摆设。东汉时直接成立尚书台,在制度上承认两个“政府”同时存在。

其次,在地方设刺史制度,加强对地方政府的监督。

汉武帝为了加强对各郡的监察,设置刺史制度。

西汉初年,国家的监察工作是由御史大夫领导一套班子负责的。中央政府的丞相和各郡县的长官也有对下属的监察之责,但这个制度并不好使,形同虚设。

于是,汉武帝设置13州部,每州设一个刺史,专门监察地方。刺史没有固定的治所,每年八月巡视所辖区域,考察吏治、奖惩官吏、决断冤狱。

刺史级别很低,跟县令差不多,但因为隶属于御史中丞,掌握监察大权,可以毫无顾忌地举劾郡守,再加上赏赐丰厚,所以大部分刺史忠于职守,尽心履行监督职责。

后来,刺史权力越来越大,东汉时改称州牧,成为地方最高行政长官。

最后,打击和削弱地方诸侯国、豪族和游侠。

诸侯国、豪族和游侠的影响力越大、势力越强,对中央政府的威胁也就越大,那么,对他们进行打击就势在必行。那汉武帝是怎么做的呢?

第一,颁布推恩令

削弱诸侯国最主要的措施是推恩令。通过这项措施,各诸侯封国中划出不少侯国,侯的封号由汉武帝确定,封国不再属于原来的王国,而是改属中央,这就以推恩的名义分割了诸侯的土地和势力。

向汉武帝进献推恩之法的主父偃

削弱诸侯势力的同时,汉武帝还设法找茬治他们的罪。按规定每年祭祀宗庙时,各侯国都要献金助祭,如果进献的金子质量不好,侯国会被撤销,侯爵封号自然也不保。但金子质量怎么样,解释权在皇帝手里。

汉武帝通过这种方式,一年之内就夺了106人的侯爵封号,再加上有些王国因为没有后代被裁撤,残存的王国和侯国数量已经非常有限,还被削弱到跟郡县差不多的水平,汉初分封制带来的问题已经得到根治。

第二,让豪族和游侠搬到首都周围,进行监督。

那些横行乡里、左右地方政治的豪族和游侠,危害性与割据一方的诸侯差不多。对他们的制裁方式是,强迫移民到茂陵,移民的标准是家产300万。就是说只要你富甲一方,不管是勤劳致富还是贪污盗窃,都被皇帝视为大财阀和黑社会,是威胁皇权的不稳定因素。最放心的方式,是把他们连根拔起,搬迁到皇帝眼皮底下,时刻被监督,任什么浪也掀不起来了。

有些游侠虽然不那么富有,但因为影响力和号召力太强,风头太大,也被列入移民的对象,郭解就是这样的例子(郭解因为风头太盛最后被汉武帝处死了)。

第三,将民间财源收归中央。

有钱可以豢养军队,打造兵器,所以汉武帝不能允许民间集聚大量财富,将经济权力逐步收回。

首先,铸钱、炼铁、煮盐国营化。

冶金和盐业是西汉最赚钱的商业,很多诸侯国和豪族靠这些发了家。要削弱诸侯和豪族的实力,必须要斩断他们的经济基础,收归国有。所以汉武帝经济改革的第一步,就是将铸钱、炼铁、煮盐这三个利润最高的行业国营化。

西汉初年民间造的私钱

铸钱和炼铁完全由政府垄断,私自铸钱会判死罪,私自炼铁会判重刑。盐业则开放一半:可以由政府提供工具,由民间煮盐,但销售权要统归官方。后来,酒类也归官方专酿专卖。

其次,通过算缗,对富户征税

算缗就是征收“资产税”。武帝规定工商业者要申报财产,然后政府征收10%的所得税,小工商业者则收取5%。号令刚下达时,并没有人主动申报财产,后来官府鼓励举报,举报者可以获得被举报者财产税的一半。这项政策执行后,几乎所有高收入者都被举报了,被强行征税,富户财产被大量收入政府囊中。

最后,用均输法和平准法赚取商业利润

均输,就是政府平价收购土特产,然后运到别处高价卖出。平准,是由政府掌握和控制全国物资,低价买进,高价卖出。这相当于组建一个帝国经营的商业网,虽有调控市场的作用,却是不折不扣地与民争利。

汉武帝的理财专家桑弘羊

汉武帝通过以上措施,将西汉前期积攒的社会财富聚集到政府手中,将民间势力严重削弱。政府集聚力量,连番取得对匈奴战争的巨大胜利。汉武帝的统治区域远超秦朝,统治却远比秦朝牢固,这不能不说是加强中央集权的功劳。

但他的某些举措也存在弊端。比如内外朝制度给外戚专权提供了机会,外戚以大司马大将军身份专权,成为威胁两汉存亡的最严重问题之一。

汉武帝与民争利,大肆搜刮民间财富为己所用,为时人诟病,以致武帝去世后没多久,霍光就召开盐铁会议,取消了部分专卖制度。

但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却极大地稳固了汉朝统治,在分封制向君主专制转型的过程中,秦始皇没有很好地处理战国遗留问题,但汉武帝却解决了,使汉朝在自固自强的前提下,开疆辟土,成为超级帝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