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87-1990】中国经济第8次波动之财税发展(2)—加强国有资产管理(8.7)

 昵称21405352 2022-11-25 发布于湖南
本篇接中国经济第8次波动,财税发展(1)—建立市场发展相适应的税收制度,介绍财税发展第2篇,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共 3894字,阅读需13分钟)


01

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隐患
新中国建立以来,通过多年的努力积累,形成了巨额国有资产。这些资产是社会主义建设的物质基础,是不断提高各民族物质文化生活的重要保证。
在传统体制下,国家对这部分资产制定了必要的管理制度,起到了重要作用,但随着发展深入,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和弊端。加强国有资产管理,促进资产保值增值,任务迫在眉睫。
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新形势下,原有的管理制度不适应新情况,新的管理制度又没有建立起来,致使管理上出现了许多漏洞。

(一)管理混乱,“家底”不清

由于制度不严,管理松弛等原因,国有资产普遍存在账实不符、账账不符、账外设账、账外资产膨胀等现象。
大量国有资产及其权益脱离了国家和监督管理,也为一些单位和个人侵占国有资产开了方便之门。
(二)国有资产大量流失
由于过去没有专门机构代表国家对国有资产实施管理、监督,致使一些单位和部门擅自将大量国有资产化为集体所有,化预算内管理为预算外管理,甚至化公为私。
特别是在企业转制的过程中,化公为私的手段花样繁多,致使国有资产及权益大量流失。国家投资损失浪费严重,大量投资未能形成可供有效使用的国有资产。
据统计,1988年国家基本建设投资中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只有65.8%同1981年比较,下降了20个百分点,相当于少形成300多亿元国有资产的生产能力。
由于种种原因形成的重复建设、盲目引进,整个工厂、整条生产线长期闲置的情况,更是触目惊心。
1988年,仅全国预算内国营工业未使用、不需用、封存的固定资产达258亿元,如果加上预算内其他企业和大量预算外国有企业所闲置的资产,以及由于设备利用率低,实际处于闲置、半闲置状态的资产,估计可达1000亿元以上。
(三)国有资产“吃老本”现象十分严重
或者因为在通货膨胀情况下,按原值提取折旧基金无法满足固定资产更新的需要;或者因为国家从折旧基金中通过征收“两金”用于重点建设,而无力进行固定资产更新,以致企业吃固定资产的老本。
也有企业将提取的折旧基金根本未用于固定资产更新,而是用于其他非生产性建设中。更有甚者,企业在经营承包中出现短期行为,一味拼设备,不提折旧基金,或少提折旧基金,造成固定资产无法更新。
由诸多原因,造成固定资产补偿基金大量欠账。
(四)没有建立起有效的违约机导致所有者权益受损
这个问题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对企业留利的使用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措施,使大量应用于国有资产生产性积累的资金,被转化为非生产性积累和消费性支出。
二是资产所有者对企业职工工资、奖金等收入增长的制约机制没有形成,职工奖金和各种形式补贴猛增,使工资性收入增长的幅度远超过劳动生产率增长幅度,甚至出现企业亏损增加,而职工的奖金、工资仍旧增长的情况。
三是对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贷款缺乏必要的约束,企业负债比例过大,资产收益状况趋于恶化。企业往往不是以贷款项目的新增利润归还贷款,而是挖原有国有资产的经营收益还贷。
(五)国有资产的经营效益下降,亏损额上升
这些问题的原因与国有资产产权管理多元化的管理体制有关,即财政、银行、经委、企业主管部门等都是国有资产产权管理的主体。
这种管理体制产权关系模糊,多头管理、责任不清,对提高国有资产经营使用效益,发展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极为不利,严重制约着国有企业经济效益提高。

02

强化国有资产

管理制度、政策措施
为了强化国有资产管理、堵塞漏洞,促进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一)建立国有资产专职管理机构
建立新型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首先得建立相应的国有资产主管机构。
随着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两权分离”改革,客观上要求国有资产产权人格化,建立一个专职的管理机构,代表国家对国有资产实施产权管理。
过去在,主要是财政部对国有资产行使管理职能。但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国有资产的管理任务十分繁重,许多复杂棘手的问题需要研究处理。在这种情况下,建立专职国有资产管理机构就提上了日程。
1988年8月,国务院决定设立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由财政部归口管理。国有资产管理局作为国有资产的代表者,行使国家赋予的国有资产代表权、监督管理权、收益权、处置权。同时明确了具体管理职责、对象、范围。
国有资产管理局以优化国有资产管理,保障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维护国有资产使用者的合法权益,巩固和加强全民所有制经济骨干作用。
推动社会生产力和经济不断发展,逐步完善国有资产管理制度,促进国有资产使用单位有效地经营和使用国有资产,依法缴纳国家规定的各项税收和费用,依法向国家上缴利润和国有资产股权收益,并按照“统一政策,分级管理”原则,逐步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国有资产管理体系,更好地为建设服务。
在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组建之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也陆续建立了国有资产专职管理机构。

(二)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开展清产核资、产权登记和资产评估工作

对于加强国有资产的管理,中央十分重视,明确提出了“认真清产核资,加强国有资产管理”的任务。
对国有资产开展清产核资,是我国20世纪80年代后继工业普查、人口普查之后的又一次大规模调查
通过清产核资,摸清国有资产的“家底”,是解决管理混乱、资产闲置浪费、被侵占的前提条件,也是为实现资产管理规范化、现代化奠定基础。
根据中央、国务院的指示精神,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清产核资工作,积极进行国有资产产权登记工作,大力推进国有资产的评估工作。
由于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国有资产的管理得到加强,国有资产流失的势头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
(三)清理整顿公司和参与完善承包经营责任制工作
为了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国有资产管理局参与了清理整顿公司和参与完善承包经营责任制工作。
(1)参与清理整顿公司工作。1989年,为了保证国有资产在清理整顿过程中不遭受损失,各级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在全国清理整顿公司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工作。
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国有资产管理局、工商管理局先后出台措施,有力地推动了清理整顿公司的工作。
(2)参与完善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工作,建立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考核指标和管理制度。
1990年,明确提出,新一轮承包要“在正确处理国家、企业、个人利益关系的原则下,确定承包合同中的资产、财产指标,严格考核,确保国有资产完整和增值。”
(四)境外国有资产的管理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境外资产数量增长很快。但是不能按国内的办法对其进行管理,也没有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因而漏洞百出。
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成立以后,对境外资产进行摸底。发现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一是大量企业以个人所有的名义在所在地注册登记,国家所有权在法律上不能得到保证;
二是许多企业不向国内投资部门或派出机构如实申报真实的经营状况,并接受监督;
三是有些企业内部管理混乱,经营不善,账目不清,给国家造成严重损失,个别领导甚至贪污公款,携款外逃。这些问题说明,境外国有资产管理的失控已经十分严重。
为了加强境外资产的管理,首先要从法律上明确境外单位国有资产产权关系,进而从制度上、组织上加强产权管理。
为此,要求驻港澳机构中,凡以个人名义持有国有资产的,都应在当地办理有关的声明,声明其拥有的产权为国有财产,递交给所在国或地区的公证部门,以保证国有资产的合法权益。
自此以后,境外国有资产的管理工作,逐步得到改进。

03

加强国有资源管理
国有资源,包括土地、矿山、森林、水等,是国家的巨大物质财富,也是极为重要的生产要素。为了节约有限的国有资源,促进资源的有效利用,国家对国有资源管理也相应进行了改革。

(一)国有土地使用

1.相继出台制度措施。为了加速国有资源管理方式改革,国家决定以土地使用权作为改革突破口,然后再推广到其他国有资源。
1980年,首次提出城市土地有偿使用问题;
1982年,深圳经济特区开始按土地的不同等级,向土地使用者收取不同土地使用费;
1984年以后,抚顺、广州等地都相继开征了土地使用费;
1987年,深圳试行土地使用权有偿出让、转让。此后国务院正式批准广州、深圳、上海、天津为国有土地有偿使用改革的试点城市。
这项改革的中心,就是使无偿无限期的土地使用制度转变成有偿、有限期的土地使用制度。目的在于节约使用土地,发挥更大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
1988年4月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规定:“土地的使用权可以依照法律的规定转让”。
此后,《土地管理法》也相应地作了修改。
自此,土地使用制度的改革有了宪法和法律依据。进一步使土地使用权的出让和转让改革纳入了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
2.对国有土地使用权有偿出让收入的征管。
1989年5月,国务院正式发出了全国统一的征管办法:
一是出让土地所有权的出让收入必须上交财政;
二是出让土地所有权的出让收入,40%上交中央财政,60%留归地方;
三是不论上交中央部分,还是留归地方部分,都主要用于城市建设和土地开发,专款专用。
国有土地使用权有偿出让收入、城市土地开发建设费用,实行收支两条线方式管理。
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扣除土地出让业务费后,取得收入的城市财政部门先留下20%作为城市土地开发建设费,其余部分的40%上交中央财政,60%留归取得收入的城市财政部门。
(二)其他国有资源的资产化改革
土地使用制度的改革为其他国有资产改革提供了经验和方法。所以在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后,随即对森林、水资源、矿产资源的有偿开发、地质勘探成果的有偿使用,也开始尝试。
国有资源的资产化管理是我国经济生活中的一大观念转变,是国有资源管理制度上的重大改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