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38年张国焘叛逃后,毛主席写信给他最后一次机会,他却叫嚣一件事

 海曲上人 2022-11-25 发布于山东

1938年4月,延安。

毛主席、刘少奇、陈云、张闻天等一众领导人正聚集在会议桌前,认真讨论如何挽留一个人,那便是:张国焘。

张国焘是我党的早期领导人,见证了党和红军的成立。但就在几天前,张国焘却一声不吭地离开了。

文章图片1

图|左起:张闻天、康生、周恩来、凯丰、王明、毛泽东、任弼时、张国焘

张国焘离开延安

1938年4月1日,张国焘主动来到毛主席的住处,向他提出要去黄帝陵扫墓。黄帝陵古称“桥陵”,位于陕西省延安市黄陵县城北桥山,是历代帝王和名人祭祀黄帝的场所。

国共再次合作后共同商定,每年的清明节双方派代表一起到黄帝陵扫墓。据悉,国民党方面打算派出时任西安绥靖公署主任的蒋鼎文,而我们这边也要派一个相应级别的官员前往共同主持仪式。

一开始毛主席并未打算让张国焘前去,但如今张国焘主动提出来,且意志坚决,毛主席便点头说道:“好吧,你去扫完墓就立即回来。”

翌日,得到毛主席允准的张国焘带着警卫员张海、陆秘书、以及一个警卫班,一行人乘坐大卡车从延安出发,前往黄帝陵。

临行前,毛主席特意嘱咐张海:“你陪着张副主席一块去,一是要保证安全,二是祭祀活动结束后立即回来。”张海将这句话记在了心里。

文章图片2

图|蒋鼎文(左二)

4月4日清明当天,张国焘与国民党派来的蒋鼎文一起主持祭祀活动。按照计划,活动结束后,张国焘一行就该启程回延安了。但就在人们纷纷驱车离开时,张国焘对同行的张海、陆秘书说:“你们先坐卡车回延安吧!我还要到西安办事处,有事找林伯渠商量……”

“张副主席,毛主席不是交代了吗?让我们扫完墓就立即回延安吗?”张海立即开口阻拦,张国焘根本不理会张海,直接钻进一辆车径直离开。而那辆车,是国民党蒋鼎文的。

根本等不及张海等人反应,张国焘就已经乘车扬长而去。他到了西安后,也并没有按照他所说的去找林伯渠,就连林伯渠打电话邀他来八路军办事处来住,张国焘也一口回绝了。

他还在西安与许多国民党将领频繁见面,这副表现,显然不是来找林伯渠的,可见张国焘此举是蓄意为之。

文章图片3

图|张国焘

作为我党的创建者之一,张国焘与陈独秀、李大钊等人一同创建北京共产主义小组,并主持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为党的创立做出颇多贡献。但他虽然是元老级别的人物,却是一个品质恶劣、城府极深、工于心计的人。

在党的队伍中,他曲意逢迎、见风使舵,专横跋扈。南昌起义准备过程中,张国焘出手阻拦,如果不是周恩来的真知灼见,恐怕这场武装起义也会被破坏。而且一旦他的意见与众人不和,或者个人利益受到损失时,张国焘便会起二心。

从二十年代开始,张国焘就做了许多错事,伤害了很多同志,但即使如此,组织依然没有抛弃他,可张国焘却毫不感恩,反而在暗地里谋划着“离开延安”的计划。他已经私下和蒋鼎文取得联系,就趁着这次去黄帝陵扫墓的机会,离开延安,他要去武汉面见国民党首脑蒋介石。

林伯渠一打听到张国焘的动向,立即将这一情况向党中央、毛主席汇报,毛主席指示林伯渠,将此事报告给周恩来,同时采取一切措施拦截张国焘的去路。

文章图片4

图|林伯渠、毛主席、朱德、周恩来

从西安到武汉的火车只有每天晚上7点的一趟,从4月8日起,周恩来就派人每天在车站守候,严密查看行人,寻找张国焘的身影。直到11人,李克农仔细排查,在火车的尾部车厢找到张国焘,李克农把张国焘安置到一家小旅馆。

他原本想带张国焘到八路军办事处去,结果张国焘就是不肯,他无奈之下只好将其暂时安排到小旅馆。找到张国焘的这天晚上,周恩来、董必武、叶剑英等人纷纷来当面见他,批评他私自离开的行为,张国焘本人却不以为然。

周恩来他们致电延安,询问中央领导人的意见,毛主席、刘少奇等人随后给张国焘发去电报,给他最后一次机会。

国焘同志:

我兄去后,甚以为念。当此民族危艰,我党内部尤应团结一致,为全党全民模范,方能团结全国,挽救危亡。我兄爱党爱国,当能明察及此。政府工作重要,尚望早日归来,不胜企盼。

毛泽东、康生、陈云、刘少奇

周恩来亲自将这封信送到张国焘的手中,劝他听从指示;4月14日,周恩来、李克农再次来旅馆见张国焘,李克农强行将张国焘带回八路军办事处,但张国焘哪里愿意被困住,他还是不断叫嚷着一件事——他要见蒋介石。

文章图片5

图|周恩来

两天后,周恩来与张国焘同行,一起去蒋介石设在武昌的官邸见他。张国焘刚一见蒋介石,立刻说出8个字:“兄弟在外,糊涂多年。”其意显而易见。

一旁的周恩来听此话愤怒不已,当面怒怼张国焘:“你糊涂,我不糊涂。共产党人为无产阶级的解放干革命是在世界有名的。”

4月17日,周恩来、王明等人正式与张国焘谈判,向他提出三个方案:

第一,改正错误,回党工作;

第二,向党请假,暂休息一个时期;

第三,自动声明,离开我们的队伍。

张国焘没有当面答复,而是拖着说道:“请给我两天的时间,我要闭门思考,然后再答复你们。”可背地里,他却给周恩来等人留下纸条,坐着国民党特务的汽车离开了。

那纸条上赫然写着:“兄弟已决定采取第三条办法,我已移寓别处,请不必派人去找。至要。”

离开后的张国焘当即投入国民党的怀抱。

文章图片6

图|张国焘在延安期间的合影

被国民党无情抛弃

张国焘离开后,他的夫人杨子烈还留在延安,陈云将张国焘的事情告诉她,气得杨子烈当即痛骂丈夫不仁不义。可张国焘终归是离开了,杨子烈打算去找丈夫,毛主席理解她,还特批给她500元法币的旅费。

杨子烈离开延安前,毛主席意味深长得要她转告张国焘一句话:“我们多年生死之交,彼此都要留点余地。”

杨子烈没有把张国焘再找回延安,相反她这一去,便杳无音讯。她确实来到张国焘身边,夫妻俩过起了另一段生活,这种生活,是为人所不齿的。

文章图片7

图|蒋介石与戴笠

张国焘一开始投奔国民党,蒋介石还沾沾自喜,他甚至派国民党中央常委陈立夫亲自设宴,迎接张国焘夫妇。

国民党那些人套取了张国焘手里几乎所有的情报,随即让他开训练班,培养特务到延安去。张国焘洋洋得意向国民党特务头子戴笠大谈特谈自己的想法,戴笠倒也支持,全部应允。

结果是,这些所谓张国焘精心培养出来的特务,一到延安不是被地方民兵抓获,就是被情报部门发现,或者一看形势不对,悄悄逃了回来。张国焘的“特务计划”全部宣告失败。

戴笠为此一脸失望地告诉毛人凤:“张氏几年努力一无所获,大失委座之所望,让我也难以向委座交差。”言语中显而易见对张国焘的失望。

从一开始的备受期望到门庭冷落,张国焘很快就体会到无人理睬的感觉,戴笠直接将他的训练班给停掉。国民党的那些人见到张国焘都是冷若冰霜,没有一副好脸色,蒋介石也对他不以为然。

这种“养而不敬,用而又防”的局面,张国焘这种性子自然倍感寂寞,他就设法给自己又寻找差事。1941年起,他开始任国民参政会第二、第三、第四届参政员,虽然表面风光,但许多人对张国焘是心中鄙视,并不愿意与他交好。

文章图片8

图|蒋介石

抗战胜利后,张国焘做了国民党政府行政院善后救济总署江西分署署长,他跟夫人一起前往江西,遭到许多当地老百姓的辱骂。不仅如此,张国焘在这个位置上坐了不到3个月,就被王陵基撵下台来。

张国焘随即悻悻离开江西,和夫人杨子烈来到上海,过着无人问津的寂寞、冷落生活。

众所周知,在解放战争中,蒋介石先是不顾人民渴望和平的心愿,执意发动内战,随之而来的是大批精锐部队消耗殆尽,他所仰赖的国民党将领不是阵亡,就是被俘。蒋家王朝到了覆灭之时,蒋介石根本顾不上张国焘。

眼看大势已去,蒋介石带着一批国民党官员败逃,他特意叮嘱毛人凤:不准带张国焘,要把他留下来。

但当时的张国焘没有去处,最后还是违背蒋介石的命令,带着一家老小前往台湾。不论是蒋介石、还是那些败逃的国民党高官,都忙着安置自己的生活,几乎没有人顾得上搭理张国焘。

张国焘带家人住进一间屋子,也被那些国民党官员给挤出来,张国焘气不过,和他们对骂起来,对方毫不畏惧,直接会怼他。张国焘想去找陈诚,解决自己的生活难处,结果陈诚也避而不见。

一家人挤在两间房子里十分拥挤,更令他惆怅的还有陈诚等人根本不帮忙解决他工作的问题,张国焘最后没了办法,只好在1950年春节左右,带着家人前往香港。

文章图片9

图|张国焘

张国焘的日子过得并不好,在自己生活艰难之际,他想到了昔日的战友们。

张国焘的晚年

无论是建国前夕,还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央领导人都礼遇各界人士、以及那些和平起义的国民党将领们,不仅如此,就连被关押于战犯管理所的那些败将,党组织也竭尽全力照顾,为他们治疗伤病,宽慰他们的心理,这样的例子有很多,人人皆知宽容政策。

张国焘也知道。

1953年,在自己最为困难的时候,他鼓起勇气,提笔写信,寄往北京,寄到毛主席的手里。张国焘在信中表示,希望自己能回去,尽余力为党中央、为政府再做一些事。

毛主席理解他的处境,带给他新的希望。毛主席的答复是不是不允许他回来,只要他答应一个条件:写一份报告,深刻检讨自己当年犯下的错误,并且保证改过自新不再犯错。

实际上,这个要求并不难,党中央、毛主席已经拿出最真挚的诚意来接纳他。但这个看起来很简单、很合理的条件,张国焘没有答应。

显而易见,倘若不是生活到了苦处,张国焘恐怕也不会提出所谓“继续做事”的请求,从根本上他只是为了获得组织的救济,改善他的生活而已。

他只能在凄惨穷困的窘境中,艰难维持着自己与家人的生活。

图|毛主席

朝鲜战争期间,张国焘注意到黄金价格有所上涨,便拿出家里仅有的5000美元家产、以及向朋友借来的钱,全部拿来买黄金,一开始他确实赚了一笔,但后来形势急转直下,张国焘亏损太多,生活变得更加窘迫。

他的日子过得十分艰难,一家人衣食住行都特别拮据,几乎没有什么人再提起他的名字,更没有人对他感兴趣,他就宛若人群中一个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人,无人问津,更无人搭理。

晚年的张国焘经济拮据、身体也不好,1968年,他和夫人杨子烈一同前往加拿大,投奔儿子。因为年事已高,身体不好,也总是免不了家人的照料。

文章图片11

图|张国焘与家人

1976年9月9日,毛主席与世长辞。远在加拿大的张国焘也知道了此事,再忆往事,感慨万千。往昔毛主席、周恩来还真挚地希望他回去,可如今他们都已经离开了。

有记者专程去采访了张国焘,他们已经几十年没有相聚了,可多年前并肩作战的情谊言犹在耳,张国焘没有多说什么,只是充满感慨地说出10个字:“我们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周总理、毛主席的逝世留给全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的,都是无尽的思念与缅怀。而那个属于张国焘的时代,恐怕早在多年前就已经远去了......

文章图片12

图|张国焘晚年

“晚景凄凉”应该也算是张国焘晚年较为贴切的形容。

1977年,80岁高龄的张国焘中风,右半身瘫痪,整个人行动不便,只能卧病在床,虽然儿子们也在加拿大工作,但也是诸事繁忙,张国焘就住在医院,平时靠医护人员的照料,有时候医院忙得顾不上来,便无人理睬这位老人家。

他在医院过了两年多这样的日子。1979年12月2日的夜晚,天气严寒,张国焘躺在病床上,被子却掉在地上,冻得他瑟瑟发抖,却无力捡起近在床边的被子,只能在寒夜中被活活冻死。

12月3日,张国焘逝世。3日后,他被安葬于多伦多公墓。

文章图片13

图|张国焘的墓地

这个往昔赫赫有名的人物,就这样在无人送葬、无人问津的境况下安静离去,留给后人的一出可悲、可气的故事,而“张国焘”这个名字也将永远留在历史的长河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