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纪平:北洋魂

 昵称73531636 2022-11-25 发布于北京
【总第187201期】



   北 洋 魂  


张纪平


提到北洋,就叫人想起北洋政府,想起北洋政府,就叫人记起兵败的北洋水师,腐败的北洋政府,奴颜婢膝的北洋大臣,丧权辱国的一系列条约。总之,北洋是和混乱、黑暗、腐败、软弱,是和国之不国、家之不家联系在一起的。北洋,这两个普通的汉字也就此沾上了秽气,常常叫人不耻。可在天津大学,人们却以北洋为荣。这个占地面积只有2000多亩的校园,专门辟出一块不小的空间,建起了北洋广场;学校最有名的讲座叫北洋大学堂;标志性的学校东大门的门楼上有着“北洋”的变体字;校徽、校旗、校歌都不离北洋的字样,总之,走进天津大学就叫你感受到“北洋”的无处不在。



这当然是事出有因,因为天津大学的前身就叫“北洋大学”。从它的发始和变革,它还有许多校名,但现在天津大学更愿意向人介绍的是它曾经叫北洋大学。外人提起天津的大学,自然会想到南开大学,以为那是天津学府的名片。但天津大学的人不服,他们把那个和他们仅一路之隔的南开大学不大放在眼里,在心里认为自己当是天津学府的龙头老大。他们的不服也是有底气的,天津大学是中国近代第一所现代大学,它的创办也是一段传奇式的佳话。1895年,也就是中日甲午战争后的第二年,以当时国民生产总值九倍于小日本的国力却战败于倭人的舰下,有识之士认识到国富不强的恶果,也认识到国兴在于科技,而科技非人才不能,人才必得大学培养。当时的民族资本家,享誉社会各界的天津海关道盛宣怀通过直隶总督王文绍禀请光绪皇帝设立西式学堂。现在这份奏折的原件在天津大学校史馆里成了镇馆之宝,而在天津大学附近一些大宾馆、大酒店的大堂也常作装饰物挂在醒目处,光绪皇帝御笔钦批的“该衙门知道”五个字成就了中国近代第一所大学。盛宣怀也被任为首任督办,也就是第一任校长。



这以后历任校长均是或社会名望或学术根基翘楚者担任,包括任过民国总理唐绍义在内的留美幼童就有四人任过校长,也显见了它的西学方向。而它的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包括教科书完全西式。不自觉地,它担负的是中国近代大学的办学方向,有别于旧式私塾和各类书院。是以科技兴国为已任的,它的校歌上就明确提出了“穷学理、振科工、重试验、薄雕虫”。开设之初设的学科是工程学、矿务学、机器学、律例学,后根据外交需要又增设了外文学。现在回过头来看,天津大学的先人是有何等的眼光,即使是现在,这些不也正是我们的大学,我们的民族之缺吗?


天津大学的校训是很有意思的:实事求是。这是建校二十周年校庆时,当时的校长,著名法学家赵天麟提出来的,现在,它依然以此作为办学、教学、求学之训。这个95年前提出的校训,现在被我们各级党校所禀承。相信,知道天津大学校训历史的人多会感叹自己的无知。许多被奉为神明的东西,我们的先人是有悟性的,只不过我们太热衷于喧闹和浮华,也就使世事明理的来龙去脉茫然无知,无知又自以为已知,就应了那句话:无知者无畏。只不过这个无畏是很可“畏”的。
天津大学的校园里有两尊雕像,一座位于校园有名的湖-----敬业湖畔的广场上,是张太雷烈士的半身像;另一尊是位于北洋广场,北洋大学堂门楼前,是马寅初的头像。他们都是天津大学的校友,都是学矿务科出身,一个投身革命,一个献身学术。这是天津大学的骄傲,令他们骄傲的学子不计其数。有意思的是,这个以理工科著称的学府还出了一个纯粹的文人,他是徐志摩,在校是学法科的。



近年,叫天津大学扬眉吐气的是北京奥运会。奥运会的主体工程绝大多数出自天津大学毕业生之手,他们称之为“会师奥运”。北京奥运会工程总负责人是天津大学1984年毕业生,鸟巢的中方设计人是1991年的毕业生,水立方的中方设计人是1988年的毕业生……而在天津大学校史馆展墙上那长长的校友名单上,随处可见两院院士及社会各界名望之士,不经意地就会遇见一段不平常的历史……天津大学不愧为中国近代大学开山鼻祖。
天津大学占地不算大的校园里保留了好几块湖泊,尽快基建项目急需土地,这许多年来,天津大学的人没舍得丢弃它们。他们似乎很喜欢这湖泊,喜欢这水,还把水引到了校园的各个角落,整个天津大学校园都有水相伴。就使平静祥和中有着一份灵气。安静与灵气不正是这大学之魂吗?只是,天津大学的人心底似还有一份不甘心,那就是对北洋大学的留恋,前不久,他们在学校搞了第二届北洋文化节,私下里,也有师生在议论:什么时候,该恢复北洋大学的名号才好。



作者简介
张纪平,1959年6月出生,祖籍辽宁黑山,幼年既随转业军官的父亲到北大荒。大学学历,教授级高级政工师。曾任黑龙江省农垦绥化管理局党委宣传部长、铁力农场党委书记、绥化管理局党委副书记等。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北大荒作家协会名誉副主席。
1978年开始发表作品,在《北方文学》《黑龙江日报》《农民日报》等报刊发表作品200百余万字。散文集《往事在说》《独自行走》,由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散文集《比若故乡》由北方文艺出版社出版。散文集《往事在说》获第八届丁玲文学奖二等奖;散文集《比若故乡》获第九届丁玲文学奖一等奖。
在场文学
The presence of literature

主       编:明桦
微  信  号:zhaominghua0526
本期编辑:学英
微  信  号:shaiwangnv
来稿须知:原创,文责自负。
稿件题材:诗歌、散文、小说、杂文,书法、摄影、绘画作品。
初次投稿:附作者姓名(笔名)、个人简介(150字左右)、照片一张。
投稿信箱:438371346@qq.com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