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85倪海厦-人纪系列黄帝内经篇】

 艳子很安静 2022-11-25 发布于辽宁

第六十二篇调经论

帝曰:阴盛生内寒奈何?

岐伯曰:厥气上逆,寒气积于胸中而不泻,不泻则温气去,寒独留,则血凝泣,凝则脉不通,其脉盛大以涩,故中寒。

帝曰:阴与阳并,血气以并,病形以成,刺之奈何?

岐伯曰:刺此者取之经隧,取血于营,取气于卫,用形哉,因四时多少高下。

帝曰:血气以并,病形以成,阴阳相倾,补泻奈何?

岐伯曰:泻实者气盛乃内针,针与气俱内,以开其门,如利其户,针与气俱出,精气不伤,邪气乃下,外门不闭,以出其疾,摇大其道,如利其路,是谓大泻,必切而出,大气乃屈。

帝曰:补虚奈何?

岐伯曰:持针勿置,以定其意,候呼内针,气出针入,针空四塞,精无从去,方实而疾出针,气入针出,热不得还,闭塞其门,邪气布散,精气乃得存,动气候时,近气不失,远气乃来,是谓追之。

帝曰:夫子言虚实者有十,生于五藏,五藏五脉耳。夫十二经脉皆生其病,今夫子独言五藏。夫十二经脉者,皆络三百六十五节,节有病必被经脉,经脉之病皆有虚实,何以合之?

岐伯曰:五藏者,故得六府与为表里,经络支节,各生虚实,其病所居,随而调之。

病在脉,调之血;病在血,调之络;病在气,调之卫;病在肉,调之分肉;病在筋,调之筋;病在骨,调之骨。

燔针劫刺其下及与急者;病在骨,焠针药熨;病不知所痛,两跷为上;身形有痛,九候莫病,则缪刺之;痛在于左而右脉病者,巨刺之。必谨察其九候,针道备矣。

第九节中寒证

那阳盛会生外热。黄帝说:“阴盛生内寒”,为什么呢?“厥气上逆,寒气积于胸中而不泻,不泻则温气去”。

你如果身体里面有寒的时候,泻不出去,那造成寒停在身体里面很久的时候,胸阳的“温气”会没有,就是心脏的温度会降下来。

本来心脏“砰砰砰砰”会跳得很厉害嘛,现在寒气很多在里面,那心脏的搏动力量会减缓,这时候“寒独留”。

这个时候血,因为寒会造成血凝固住,血行的速度会受到影响,就是造成脉会盛大以涩。所以说,阴盛就会生内寒,这就是里寒的来源。

所以这种呢,阴气本来居于下,阴在下。那你过度的劳动的时候,阴就会一直往上升嘛。

这时候停留在胸中,如果没有办法排出去,那刚刚好你是在冬天,比如说你冬天在外面,冬天我们要主收敛,不适合流汗。

那你冬天一直在运动,劳动的时候,你这个气,肚子里面的阴气一直往上升。那表汗再出来的时候,造成上面太冷,你呼吸进来的空气又是冷的,里寒就会生出来。

第十节阴阳相争

那黄帝说了:如果“阴与阳并”,气血互相并在一起,造成的病的话,如何用针灸来刺它?

501页,岐伯就说了:刺这种病呢,都在发生异常的经脉上面做就可以了。如果是血,我们就扎在这个血气上;如果是气,我们扎在卫上面。那“用形哉,因四时多少高下”,这就是怎么样?

比如说,我们讲的血、气,以胸腔来说,心就是血,肺就是气。所以如果病是发在胸腔的时候,如果是血的话,我们下针在心经上面,气的话,我们在肺经上面。

第十一节 补虚法 经络痛之虚实治法

那501页,这个如何做“补泻”?气血的偏差,产生疾病的时候,造成阴阳相争,我们如何做针灸?岐伯说:“泻实者气盛乃内针,针与气俱内,以开其门,如利其户”,这个意思怎么样?

就是我们下针,如果是我们要使用泻法,我们针可以扎到子穴上面。针下进去的时候,在我们起针的时候,可以摇大针孔,让它气流出来。

那如果是补针的时候,我们就不要拉它气,针出来的时候,我们要把针孔按住。

所以说,你看这是我们讲的“补泻”嘛,我们讲补泻的时候,诸位看这就懂了,“以出其疾,摇大其道,如利其路,是谓大泻”,有没有?

“必切而出,大气乃屈”,如果是气实的时候,我们摇大针孔。实证的时候,我们叫做什么?苍龙摆尾。

那刚刚是“大泻”,泻实证。那诸位在学针灸的时候,你看到《黄帝内经》是这样,实际上针灸的时候,我们看他肺经上面的实证,我们在肺经上下针,对不对?

就按照经络来取穴就好了嘛,那这个地方讲的还没有针灸讲的那么详细。

502页,如果是“补虚”,就是补气的手法呢,岐伯就讲了,其实我们讲针灸都讲过,有没有?吐气的时候,气吐完的时候,我们下针,因为气吐尽了,气就扁了,这个时候下针,不会影响到他的气,对不对?

吸气的时候,针把它伸进去,那出针的时候,要把针孔塞住。这都是我们的补泻的手法而已,诸位可以参考我翻译的东西。

503页,我们刚刚说“虚实”呢,五实五虚,对不对?有十种,“生于五藏”,五脏跟五脉都有联络到。

现在呢,“十二经脉”全连上身上三百六十五个关节,那“节有病”,关节有问题的话,也会蔓延到他的经脉上面去。那经脉也有虚实之分,这个我们前面教针灸的时候都有讲过。

五脏和六腑是表里对不对?所有的经脉,我们有肺经、膀胱经、肾经啊,很多的经络各有虚实。那你就按照虚实,虚证,“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这里介绍的东西呢,还没有我们针灸讲的那么多。

第十二节  巨刺与缪刺之差异

504页,诸位看这里。有几个重点,像那个“燔针”,我们在介绍针灸时都介绍过。

504页第二行中间那一边,“病不知所痛,两跷为上”,这个痛呢,全身难过,全身痛,要是不知道痛在哪里,我们可以在跷脉上面,两个跷脉上面取证。

如果是“身形有痛,九候莫病”,就是说“身形有痛”,可是你帮他摸脉啊,那个手部的脉,太阴肺经的脉,还有或者我们三部九候的脉,都没有问题,那就是全身有痛,我们用“缪刺”。

“痛在于左而右脉病者”,我们用“巨刺”。那“巨刺”和“缪刺”呢,差异在哪里?按照《针灸大成》里面呢,后面还会再讲到。

“巨刺”和这个“缪刺”,这两个呢,共同点都是左病右治、右病左治,都是这样子,这是共同点;差异点呢,“巨刺”是在经上面,“缪刺”是在络上面,这就讲完了。

为什么?巨比较大嘛,所以我们在正经上面取左表。比如你现在看到这个手太阴肺经,虚证,那你在对侧上面,我们在母穴太渊穴下针呢,就是“巨刺”,因为是经上面。

那如果是我们刺在络上面的时候,那就是“缪刺”。所谓络,这我们常常在用,我都有教过你们。

比如说我现在痛,这个痛呢,我就不痛在这个正经上面,“老师,我痛在旁边这个地方”,你看这个叫混蛋,这个你跟我讲的又不是肺经,又不是阳明经,火大了!找麻烦,对不对?

其实不是找麻烦,正好在络上面嘛,那你扎对面的络就好了,当你在络上面治络病的时候,就叫做“缪刺”;当你在经上面做左病右治,右病左治的时候,我们叫做“巨刺”,就是名词的差异而已。

那你说:“老师,我如果不了解名词”,你还不是照做。所以,我们有的时候行可以,就是行。我们知道了,把它区分开来,你只要知道就好了。

真的忘掉的时候,你在临床治病的时候,你针已经下去,你按照我们那个及时反应,按照我讲的讲法,及时反应,有没有?下去就好了。

所以有的时候,我们看病的时候速度很快。比如说一个病人呢,“我这里痛”,我不要想他是手太阳小肠经,我一看这里痛,对侧那一针一下去他就好了。

那还有呢,那这里痛,对不对?是不是像脚关节的那个申脉的地方痛,对侧扎申脉一下,在络上面下针,一下就好了,这就是“缪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