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思辨的理论基础

 黄钻会员 2022-11-25 发布于广东

#中医的思辩基础是什么呢?#中医是我国劳动人民与疾病做斗争的经验结晶,是长期实践而形成的独特的医疗体系。

从先秦到东汉未年,《内经》、《难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四部经典相继问世。标志着中医的思辨理论基础已经建立。

文章图片1

这种理论体系是建立在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朴素的辩证法的基础上的自然科学。其思辨基础可分以下三个部分:

1,精气学说:中医认为气为自然界万物的基础。气的变化形成了自然界所有的物质,精气学说可追溯到老子道的范畴。所以中医借助精气学说,来阐述脏腑、经络及病因、病机的辨证论治中,认为人体水谷精微的转送布达全都精气,如气升降失调,就会罹患疾病。

文章图片2

2,阴阳学说:阴阳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基础,古人认为万物一分为二,分阴阳两性。易经中对阴阳做了详细的解释。阴阳之间对立而又统一,相互间约制、消长、转化。黄帝内经把阴阳列为中医思想的核心。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中把阴阳辨证达到炉火纯青。

文章图片3

3,五行学说:是古人朴素的唯物论和辨证法。广泛地运用到各个领域。认为世上万物的形成都是金、木、水、火、土、相关连。五行之间不是孤立静止不变的,而是存在着相生、相克、相乘、相侮。

文章图片4

从五行中有派生出自然界的 五方、五时、五音、五色、五味。人体则分五脏、五体、五窃、五液、五华等。形成天人统一的整体,自然是一个大天地,人是一个小天地,天人合一是中医思辨的又一个特点之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