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康伟 | 太极拳练的是用意识感知和控制气机的能力

 winriman 2022-11-25 发布于中国香港
图片

(这篇短文)说对了一部分大的概念,但实际运行的真实细节作者还是不清楚的,还是自身没练出来,所以很多东西还是猜想。如'蓄劲如张弓,就是力从人借″,这个说法就是错的。

内家拳的蓄发之劲,跟脚蹬地用力没关系,但跟脚的气机呼吸反弹有关系,所以拳论特别强调了,“由脚而腿而腰,总需完整一气”,作者明显的还没感悟到这种气机的贯通反弹是怎么回事。

(拳友:多谢老师指点迷津,一层功夫夫一层理,一层不到一层迷,我理解的真太极劲是不是不需要蓄劲,而是一种本能,比如有人偷袭你它会自动发出自保?)

先要搞清楚“蓄”的概念。蓄,存蓄,收藏,含而未出。

看看我们身上的力,会干这事吗?

我们身上的体力,只要有,哪怕是一点点,都是向外出的,从阴阳性质的角度讲,都是纯阳无阴的性质,所以我们的力的作用只能是要么就是向外的顶,要么就是没力的丢,要它存蓄而不发的即不丢也不顶,“力”是做不到的。

所以,只要是在力的层面研究和训练,太极拳的不丢不顶是永远谈不上的,因为它就是纯阳无阴的性质。

所以,太极拳的前人才让你完全舍弃用体力的概念,并通过真正的放松训练彻底消除力的作用习惯,所以,才说练太极拳,不许用一点力,用力就不是太极。

″蓄而未发,存而未用″,就像你的钱放到银行,叫“储蓄”,有没有?有!拿出来了吗?体现作用了吗?没有,但即没丢,也没体现作用,这种状态叫“蓄”,叫含而未发!

你用身上的力试试,看他有这种状态吗?

所以,在没有练出气机的收敛能力时,蓄劲是谈不上的。

所以,练太极拳要练的是收,练的是阴,是用意识能够感知和控制自身的气机进行先收后放的能力,而且要彻底消除以前习惯了的力的作用!

现在很多人都认为练了太极拳的拳架就是在练太极拳功夫了,而且拳架抠的越仔细,会的拳架越多,就代表太极拳的功夫越好。

这种对拳架和功夫的错误认识使大批的太极拳修炼者走入了死抠动作的呆练傻练误区。

拳架是个工具,是用来练出相应的功能和技术的载体,如果你不知道用这个工具训练怎样的功能,形成怎样的技术,把这个工具比划的再准,训练的再熟,也等于啥都没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