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试论武术运动中套路运动与技击运动的关系(全文)

 大成教育图书馆 2022-11-25 发布于山东

试论武术运动中套路运动与技击运动的关系

中图分类号:G85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6)02-000-01

摘 要 武术具有极其广泛的群众基础。狭义的武术分为套路运动与技击运动,套路运动是按固定套路编制的武术动作的组合,较重视表演。而技击运动是指比较实用,比较灵活的使用武术动作的运动,较重视实用。二者既有联系又存在差别。

关键词 武术 套路 技击 关系

武术己经经历了几千年的历史,武术运动主要包括技击和套路两种运动形式,套路和技击,是不同社会文化需要的产物,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二者都讲攻防,加之一些传统观念影响,容易混淆。事实上,二者有一定联系,又存在很大差别,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体现的。

一、概念

(一)套路运动

指编制成套的武术动作,武术运动的一种形式,应当属于“演法”。旧时称“套子”或“套”。一般由四段或六段组成,应有起势与收势。现行的竞赛套路类型有规定套路、自选套路、传统套路及对练套路等。

(二)技击运动

用于搏斗的武术。激烈而多变,它的基本要素是速度、力量、耐力、灵敏、柔韧、技术、战术、心理、方位、战机等十个方面。这十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紧密配合、协调一致的。

二、套路源于技击

套路源于技击,但它又不同于技击。套路是以技击的攻防动作为素材并按中华民族的文化观念,将其进行修饰、演化、分解、组合、概括、抽象,排列组合成套路。如果用套路中的动作来进行实战显然是不符合实践需要的。因此套路不等于攻防实战,它是技击动作经人们改造、组织和提炼后再加入其它艺术内容串连编排而成的。随着时代的发展,物质生产越加丰富,套路内容和各种演练技巧就越加多样,从而出现了像“木兰拳”等这样很少有实战技术意义的观赏和健身类拳术。

武术套路是以技击动作为素材,以攻守进退、动静疾徐刚柔虚实等矛盾运动的变化规律编成的整套练习形式,被称之为“套路运动”。一般认为套路是技击的高度提炼和艺术再现,它来源于技击,又高于技击,是武术的最高表现形式。它之所以是武术的最高表现形式,就在于它来自技击,而又进一步规律化、艺术化。正如文学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一样,而套路中绝大多数动作取材于技击。

三、套路不是技击的照抄照搬

套路虽源于技击,但技击不是套路的上位概念,它们同是武术运动的两个平行的子系统,自成体系。二者虽都讲攻防,但具体内涵不尽相同,甚至相去甚远。技击和套路本是两个技术体系,不是因为技击派生了套路,套路就显示了技击的功能。

从产生背景看,技击术萌发于人类谋求生存的需要。谋求生存是人类的本能,所以世界各民族都有技击术,但唯独中国的技击术演化出了套路,这说明套路的出现不是技击术发展的普遍现象。另外,套路的产生也不是技击术自身发展的需要和自身的完善,而是有着丰富的中华文化背景。

从二者的功能看,技击是门实用性技术,其功能是“战”,所以讲“击”,重实效。技击以攻防动作为内容,是实战经验的提炼总结,并要不断接受实战规律的检验。套路,尤其是现代套路,其主要功能是体育和观赏,所以要“健”、要“美”。很多传统拳为了适应比赛的场地、时间等要求,删减动作,运动员大多选择自己喜爱的动作,加以串排,有的为了追求气氛,增加一些击响。“击”是技击的灵魂,“健”与“美”是套路的本色。技击是要“真打实击”,而套路是艺术化的“虚攻花击”。

四、套路的艺术表现形式高于技击

做作是技击的大忌。所谓做作,就是在技击中拿架子,就是摆。它要求双方要以最快的速度和最有效的方法制服对方。不论拳打还是脚踢,都要动作快速、迅疾,以快来攻击对方无防备或薄弱的部位,达到“攻其不备,出其不意”“先发制人”的目的。而不是像套路那样要摆好姿势,等裁判员允许才能开始演练。

套路的本质特征是艺术,套路是中华民族以独具的哲学观念、价值取向和审美情趣,对人之共有的技击格斗术的艺术把握,即中国式的艺术再创造。武术家把套路演练成精、气、神的和谐统一,从而创造出形神兼备,情景交融、内外兼修、富有意境的艺术化“技击”―套路运动,它可使练者陶醉其中,可使观者赏心悦目,诱发联想,得到高品位的艺术享受。套路的这些特征和艺术效果,是派生它的技击术所不能概括和远不能相提并论的。当然习练套路也可以增长防身自卫本领,但这与习练技击也可供人看一样,毕竟不是问题的主要方面。所以本人认为套路是技击的艺术升华。

套路的艺术特性和美学禀赋,并非现代才有,古今套路相比,古者较重“击”淡“艺”,后者“舞”的成分多,“艺”的境界高。这是套路适应不同社会需要的结果,并非是武术的衰落。以前称武术为武艺是有道理的。“击”为“艺”用,戚继光提及的花法武艺就是当时“重艺淡击”的武艺,春秋战国之际的越女论剑,其剑道中就提到了形与神、气与意,内与外等美学范畴。这就说明武术“艺”并非今日始。其实没有“艺”“舞”的因素就没有套路可言。

五、套路与技击互相制约,协调发展

套路内容多数取材于技击,因而技击内容的发展无疑也将促进其形式―套路的发展。从今天的“刚柔虚实、动静疾徐、起伏转折”等套路节奏转换的特点中,不难看出这一影响所产生的效果之大。正是这种节奏的参入,套路才得以充分表现攻防技击含意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才使得其更加符合人们健身和审美的需要。在表演和演练的过程中,通过这种节奏所组织起来的步法、动作、姿态和动作组合,实际就是套路表演中动作意义的主要提示,从视觉和本体感觉上感染观者和练者,从而直接从套路演练中感受套路动作的寓意。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