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文|通讯员 沐白 传承经典名方,凝聚中医智慧。在党和国家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大背景下,中医古代名方展露新颜,新旧交融焕发生机。通过临床筛选出的有效方剂“三药三方”,正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发挥出独特优势。一张小小的中医名方,已经跨越千年,通过系列创新在新时代展现出中国智慧。 几载春秋 古方再造闪耀“时代之光” 大疫出良方,疫情考验着中医人的智慧,每一个经典良方的出现都是中华民族同疾病做斗争的实践与经验的总结。在与新冠肺炎疫情斗争的过程中,中医人也在不断探索和拓展中医药的治疗方案,一次次的实践充分证明,中医药可以历久弥新,值得珍惜。“好使、管用”是百姓对中医药最朴素的评价。 在没有硝烟的抗疫战场上,中西医各有所长,协同配合,可以发挥最大优势的理念已经被无数次验证。中医药通过临床筛选出的有效方剂“三药三方”,实现了持续作战、协同作战的目标,功不可没。 名方难求,百转千回。据《中国疫病史鉴》记载,从西汉至清末,中国至少发生过321次大型瘟疫,也累积了数量巨大的中医经典名方,每一个名方的出现都凝结了中医人的智慧,都体现了中医人的执着探索。 “三方”(清肺排毒汤、化湿败毒方、宣肺败毒方)均来源于古代经典名方。以宣肺败毒方为例,由国医大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及首都医科大学北京中医医院院长刘清泉等根据多个古代经典名方加减化裁而来,包括麻杏石甘汤、麻杏苡甘汤、葶苈大枣泻肺汤、苇茎汤等。 一张名方的诞生过程并非坦途,宣肺败毒方是张伯礼、刘清泉等在武汉抗疫过程中边治疗、边总结而成。要用现代科学的理论把中医说清楚、讲明白,要用数据说话,用疗效说话,是这个中医团队携手研发名方的一致原则。正是一批中医人的群策群力,才有了宣肺败毒方的出现,造福当代患者。 谁也没有想到,从汉代张仲景时期的《伤寒杂病论》到新时代中医药名家的新成果,已逾千年。一张小小的古方,悄然连接起一次跨域时空的、属于中医人的“邂逅”,这背后也是一场现代科学与古代智慧的交融与探索。 经典名方是中医人的临床经验总结,古今莫不如此。中医并不是万能的,但中医人的坚守与传承精神永不过时,也正是在这种精神的感召下有了更多名方的淬炼再造,焕发出新的生命力,让其能够与时代共舞,让中医国粹闪耀时代之光。 以科技之名 “新名方”大放异彩 通过分析多次、多地的中医临床救治经验,新冠肺炎的特征逐渐被摸清,在中医看来其属于湿毒疫,即湿毒郁肺所致的疫病,湿毒内蕴是其核心病机,兼夹发病是临床特点。 历经多轮、多次临床验证效果后,包括宣肺败毒方在内的多个名方的成果转化项目迅速启动,事实上,在此之前,许多中医专家团队已经有了多年的临床实验积累,包括对中药有效成分的化学结构、活性等特性的研究。 这是地道的“中医药+现代科技”产物。3月2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的清肺排毒颗粒、广东一方制药有限公司的化湿败毒颗粒、山东步长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的宣肺败毒颗粒上市。 至此,通过临床筛选出的“三药三方”均获批增加新冠肺炎适应症或有转化药品获批上市。自此,“三药三方”开始发挥更大价值,在抗疫战场“大放异彩”。 各方舱医院广泛应用“三药三方”,还针对儿童患者配送了扶正和解方。同时还推广了小儿推拿、中医功法、香囊等中医非药物疗法,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等方面起到了有效作用。 科技创新成为古方转化的有效催化剂,更多经典名方在现代科技加持下,可以成为当代名方,更加适合现代人治疗需求。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重,这不单单是此次抗击疫情的经验收获,也为今后的临床治疗提供了好的模式。在看不见硝烟的“战场”上,只有掌握更多主动权,才会有最大胜算。 科技是中医药发展的翅膀,“中医药+现代科技”是推动中医药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抓手。从药材种植生产,到组分中药创制和智能制造,再到研究证据转化落地,中医药发展全方位与现代科学新技术新方法紧密相连。 为中医鼓与呼 政策“把方向”企业“趟路子” 中医药产业向好的同时,中药板块资本市场表现也十分亮眼。据统计,从2022年9月底中药板块反弹以来,9月26日至11月17日不到两个月时间,中药板块已经累计上涨超过30%。 对于近期中药板块反复走强,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有两大原因:一方面受益于治疗新冠肺炎相关药物需求预期,另一方面源于板块长期发展向好。 乘政策东风,踏时代浪潮,把脉中医药,政策开“良方”。2022年1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印发了《推进中医药高质量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发展规划(2021-2025年)》,计划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合作建设30个高质量中医药海外中心,颁布30项中医药国际标准,打造10个中医药文化海外传播品牌项目,建设50个中医药国际合作基地和一批国家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等。 2022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到2025年,中医药健康服务能力明显增强,中医药高质量发展政策和体系进一步完善,中医药振兴发展取得积极成效,在健康中国建设中的独特优势得到充分发挥。 政策“把方向”,企业“趟路子”——这是新时代为中医人吹响的号角。在传承中求新,在发展中谋变,正在成为当下大环境中中医药企业生存与发展之道。 “创新是医药企业扩张、全球化发展的必经之路。”作为万千中医行业代表之一,步长制药董事长赵涛指出。在创新道路上,步长制药一直在探索与实践。近年来,步长制药正进行全方位布局,做了大量投资,向化学药、生物药企业学习,在制造专利中药的同时拓展创新性的化学药产品线,坚持聚焦大行业、培育大品种的发展方向,积极进行多类型药品研发,逐步完善大健康产业链。 掌握了科技驱动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就掌握了更多的市场主动权。包括步长制药等在内的众多中医药企业,正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焕发新的活力。有了更加广阔的市场空间,大批企业开始走新路、闯难关,科研投入大幅度增加。 ![]() 中国中医药报开设抖音官方号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