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早无意得知上海博物馆的董其昌特展“丹青宝筏”到3月10号结束。这是上海博物馆为上海人董其昌举办的一次史无前例的大展,除了上博自己的藏品,还特意借展了全球十五家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因为展品多达145件,这一场持续100天的展览,前后经历了四次换展。 其实去年12月13号,大展开始后的第一个星期我就迫不及待地去看了这场展览。只是当时人太多,很多绝世珍品我都来不及细看。再加上这四次换展,我错过了颜真卿《自书告身帖》、五代董源《夏景山口待渡图》、宋徽宗赵佶《雪江归棹图》,当然还有第一次未能细看的唐人摹王羲之《行穰帖》、王羲之儿子王献之的《鸭头丸帖》。 我虽不是书画爱好者,却是行走历史的人,博物馆是我的工作也是我的生活。我不能也不该错过这些艺术孤品。想着这些,我立马拿上围巾,出门乘坐775路公交前往上海博物馆,姑且算他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吧。 位于上博三楼的《丹青宝筏——董其昌书画展》因为入口处陈列着闻名于世的王羲之《行穰帖》唐人摹本,聚集了大量人群,我选择“逆流而上”从出口进去参观。入口处的第一幅作品是董其昌的楷书作品《崔子玉座右铭轴》,开头便是“無道人之短無道人之長施人慎勿念受施慎勿忘…”据说董先生屡屡书写,这朗朗上口通俗易懂近似于《三字经》的座右铭,乃是明朝士大夫的行为准则,似乎能听到年迈的文敏公在你耳边碎碎念叨叨叨,不禁莞尔。 我不懂书法绘画,不能说清楚这些作品的绝妙之处,但是看到这些收藏于上海博物馆、辽宁省博物馆、浙江省博物馆、故宫博物院、日本台东区立书道博物馆、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艺术博物馆、赛克勒美术馆等十五大博物馆的展品,这些跨越千年的丹青文墨,心里一遍一遍地感慨“收藏无价,眼光无二”。想我的人生不过才三十年的光景,竟然没有一件东西能完整地见证从出生到现在的三十年时光。我喜欢收集,却又一次一次断舍离,不断扔掉旧物,不断清理成长的痕迹,只能用文字一遍一遍去怀念、展示。 我在董其昌《临颜真卿裴将军诗卷》前停留时间最长,大概是我生得粗犷,也爱这意气风发的文字。每一笔都像写进了纸里,这大概就是传说中的“力透纸背”吧。只是旁边两个男人用伤感的语气笑着说:“哎呀,可惜了,还是一片亡国之气啊!”想起在博物馆听了无数奇妙的言论,有人读错字,有人不耐烦地边刷手机边对身边的孩子说:“你怎么什么都问我啊,你就不会自己看!”还有这种随便感慨,把时代悲哀强加个人,强加艺术。 那么?我们去博物馆到底看什么呢?除了欣赏、感受,更多的是从这些物件去读历史、看历史。这世上本没有展览、东西全了便有了展览;历史从来都很小,串在一起就成了历史。实在不行,找点乐子也行啊。 不懂书画的我,因为这场展览,看到了董其昌的一生。他祖籍上海闵行,长于松江。生于明朝嘉靖三十四年,万历十七年得中进士,入职翰林院,任皇长子朱常洛(明光宗)的老师,官至南京礼部尚书。为官十八年归隐二十七年,卒于崇祯九年,享年82岁。当然,真正让他留名后世的身份是书画家。他17岁字写得极差,25岁发奋,55岁成器,晚年臻于炉火纯青之境,传世佳作多成于花甲之后。说他是南北画的集大成者,大概很多原因是活得长吧,要不怎么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呢? 董其昌仿禅宗的南北派,把古代山水画也分为“南宗”和“北宗”。南宗以那位写了“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大诗人王维为鼻祖的文人画家,追求“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代表人物有董源、巨然、米芾米友仁父子、黄公望、倪瓒、文徵明、沈周等。北宗则以唐朝李思训为鼻祖,代表人物有李昭道、赵伯驹、赵伯驌还有南宋四家。其中呢,李思训和李昭道是父子,这两人是唐朝宗室;赵伯驹和赵伯驌是兄弟,两人乃宋朝宗室。想想艺术文化圈这种父子和兄弟组合真是不少,最出名的莫过于爱吃东坡肉的苏轼以及他老爸苏洵、老弟苏辙的“三苏”组合了。 董其昌临摹了一幅米芾的《天马赋》,用笔如策马啸西风一般,在书卷末尾笔力雄厚地大书“襄阳米芾”。作为襄阳人,看到这几个大字,真是热泪盈眶,暗暗发誓下次回家一定要去一次米公祠。 俗话说“会看的看个门道,不会看的看个热闹”,如果我们实在不想理会这复杂的书画史,那就来点儿热闹好玩的。比如米芾和他的儿子米友仁,两人合称“大小米”,这名字也是相当萌了。再一想米芾的老婆若是现在怎么叫他们父子呢,是大米和小米,还是老米和小米呢?突然又想起来我高中同学有个叫米倩的,她大概是米芾后人吧,我们叫她老米,她叫乔“老乔”,叫我“大宋”,但是现在,我和乔总都被人叫作“小乔”和“小宋”,她听起来像美女,我听起来像小跟班儿。 明代四大家(文徵明、沈周、唐伯虎、仇英)之一的仇英也展示了一幅作品,这位擅长人物、花鸟、山水的大画家这次画了一幅《朱君买驴图卷》。这幅买驴图记录了朱存理攒钱买驴的故事,为这事儿另一位徐先生还专门写了《朱君买驴记》。不知道当时驴子是不是文人们的网红座骑,引得艺术家们纷纷挥毫泼墨。赶明儿我攒钱买齐二十四史,也得写篇《小宋买书记》,再请人画个《小宋买书图卷》。 我是强烈建议大家抓住这次大展最后的五天展出时间,赶紧前去一饱眼福,画作之多,精品之盛,涵盖之广都值得我们专门去一趟。作为过来人和以博物馆为工作的人给大家几点热心Tips: 1⃣ 想要透过艺术了解,那么去之前做点功课,简单了解下中国书画史,尤其是山水画作南北宗。 2⃣ 只想单纯欣赏书法绘画作品,那么先请教书法绘画专业人士关于董其昌的艺术成就和艺术特点。想要get书法绘画之美的,那么先翻翻宗白华的《美学散步》,反正我自己受益良多。 3⃣ 如果不想做准备,那么就租个语音导览器吧。如果只是为朋友圈打卡,那记得拍照时关掉闪光灯。 4⃣ 带娃来的,去之前可以先读读董其昌的逆袭故事(从字迹不工到书画巨匠),也可以让他们找出自己最感兴趣的作品,哪怕是书法里的某个字、画作里的一个小房子,又或者是仇英画的那头驴。 5⃣ 参观结束,可以安排去一次松江,看看董其昌出生的地方,这里还出了一位画家叫程十发,画过连环画。还有一位很厉害的婆婆叫黄道婆,特别会织棉布。 6⃣ 因为入口处的王羲之《行穰帖》最吸睛,人群全部集中于此。为节省时间可以倒着从出口处先参观,省时省力,体验更好。 7⃣ 参观时长1-1.5小时,带孩子去的备好棒棒糖和水,因为博物馆和棒棒糖很配哦。 最后,如果陪同孩子参观不要刷手机,更不要说“你不会自己看吗?”,因为是你带他/她来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