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理论自信、文化自信的董其昌

 画游记 2023-03-02 发布于广东

看完上博的董其昌大展已经近一个月,年底一直在各种忙,这几天才把背回来的图录翻看完,但仍不敢说已经懂董,只当补充些感受。

此次展览被称为大陆首个董其昌大展,其实2014年广州艺术博物院就举办过一次董其昌书画展,那也是我这个公众号的最初推送之一。不过那次只是广州艺博院自己的藏品,并没有借展,在学术圈也没什么影响,网上几乎找不到相关的讨论。从规模来说,这次上博大展的确是前所未有的。

早在2005年,澳门艺术博物馆就借故宫和上博的藏品举办过董其昌大展,然后台北故宫在2016年也举办过董其昌大展,可惜这两次我都完美地错过。说起来这些董展的名字也颇有意思,澳门的叫“南宗北斗”,从地位来定性;台北的叫“妙合神离”,说的是笔墨精髓;广州的叫“天机妙化”,就空了一点。上海的叫“丹青宝筏”虽有所出,却隔了一层。我认为叫“宇宙在手”其实挺好的。

上博的董展,前辈精品似乎抢了风头,因为它们都难得一见。董其昌的作品因为数量多,平时并不难见,就算是在广州本地的博物馆也不乏精品,譬如广州艺博院的《临唐宋诸家书卷》、《剪江草堂图》,广东省博物馆的《青山白云红树图》,也是佳作。此外在大行拍卖中,也时见董其昌精品,譬如2017年嘉德春拍的《行书龙神感应记》2018年香港苏富比春拍的《仿米芾烟江叠嶂图书画卷》等。

这种董其昌大展的意义,在于精品和标准件都在了,看多了它们之后,再看拍场上那些“滥董”,就会不舒服,就不会再降低标准,认为董其昌“可能偶尔也会因为状态不佳有这样的作品”。不过,上博拿出来做对比的赝品,其实并不算很差的那种,以我的拙眼还不太能分辨出来。

翻看图录的作品,觉得董其昌的书法受颜真卿和米芾的影响最深,但展览中没有米芾作品,是个小遗憾。在画方面,影响他最深的应是王维、董元、米芾、黄公望。前两者都是他认定的“王维”和“董元”,以致也间接影响了后世几百年。看董其昌书画,最佩服的是他的自信,完全没有一笔犹豫,特别是书法,无论是多长的篇幅,几乎很难找到败笔,这当真是很难做到的。他的书画理论也是如此,对南北宗的划分且不管对不对,他很自信地说出了自己的看法,然后用这一整套理论来指导创作,“南宗北斗”这个名字其实也是恰如其分的。

董其昌临仿的书法,都是见别人身影少,见自家面目多,各种仿的画也是如此,前人特征全都融入了自己的笔墨中,却还是要写仿这个拟那个,这也是一种自信,只不过到了四王以及后面的徒子徒孙那里,又变成了套路。

董其昌这样影响力的人,他之前有赵孟頫,他之后还有吗?似乎没有了。张大千在画艺及鉴藏等方面颇有宗师之风,泼墨画法也开先河,自称“血战古人”,在“自信”方面是不遑多让的,但是理论及书法比较欠缺。今年是张大千诞辰120周年,台北故宫即将举办纪念大展,大陆应该也会有相应的展览(我自己当然是期待有个大风堂鉴藏展),希望学界能够梳理出更多成果吧。

●《丹青宝筏——董其昌书画艺术大展》

时间:2018年127日—2019310

地点:上海博物馆三楼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