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年级语文下册18《童年的水墨画》

 新用户4068cq0H 2022-11-25 发布于安徽

一、总述。

1、课文结构图示

2、课文主题思想

《童年的水墨画》是著名儿童文学家张继楼先生写的组诗,包括了三首小诗,分别以“溪边”“江上”“林中”为题,表现了儿童极富情趣的生活,似一幅幅水墨画般美丽。
3、课文感悟
美丽的溪边,一个孩子在悠闲垂钓;波光粼粼的江上,一群孩子在拍水戏耍;雨后的树林里,一群孩子在采摘蘑菇。童年,总是那么天真烂漫、无忧无虑。 
4、写作特点
巧用特写法进行描写
 课文从孩子的生活中剪裁了几个特写画面,表现了儿童的无忧无虑。
《溪边》没有直接刻画钓鱼的孩子,而是描写了溪水中孩子的倒影、钓竿上立着的红蜻蜓,以及钓上鱼后的影碎、鱼跳、人笑的务 面。景、事、人融为一体,一个垂钓的孩子形象呼之欲出。 
《江上》先写一群孩子的嬉戏,再写一个小孩子的动作和表情,形象地表现了在江上游泳的孩子们的调皮可爱。 
《林中》没有直接刻画采蘑菇的孩子们, 而是描写了雨后的松树、松针上的雨珠,以及小蘑菇像戴着斗笠一样,孩子们戴着斗笠又像蘑菇一样,形象地写出了采蘑菇的孩子们快乐的心情。
5、写作点津
运用特写镜头法进行描写

学生习作《馋弟弟》中有个片段:杯子倒在了地上,杯子里的酸奶流了出来。弟弟跑过去,一脸喜悦。他蹲下身子,用手指蘸了蘸地面上的酸奶,扭头看了看四周,然后把手指飞快地放进嘴巴里吮吸了一下, 眼睛立即快乐地眯成了一条缝儿。 

这段文字特写了弟弟偷偷吮吸流在地上的酸奶的画面,表达了童年时光的有趣。这种放大人物或景物细节的做法就是特写镜头法。

怎样运用特写镜头法进行描写呢? 

1、特写镜头法是细节描写的一种,呈现的是局部或不完整的画面,起到放大和聚焦的作用。

2、选取能充分表现人物、事物特征的画面作为特写镜头,这样才能给人留下强烈的印象,有强调和加重的含义。

3、背景处于次要地位,甚至消失。由于是局部聚焦、画面不完整,可以引发读者无穷的想象。 


6、作者简介
 张继楼:1926年出生,江苏宜兴人,儿童文学家,出版儿童文学集(包括儿歌、儿童诗、民 间故事等)二十多种。主要作品有《营帐边有一条小河》《在城市的大街上》《在农村的田野》《夏天到来虫虫飞》《种子坐飞机》《彩色的童年》等。
7、资料链接
蜻蜓:昆虫纲,蜻蜓目,差翅亚目昆虫的通称。体形一般较大,休息时四 翅展开,平放两侧;前后翅不相似,后翅常大于前翅。中国最常见的为黄绿 棘臀蜓,体长约50毫米。其幼虫(水虿〔chài)与成虫都捕食其他昆虫或小 动物,有益于人类。 
水葫芦:也称“凤眼蓝”“水荷花”等,雨久花科,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短缩茎,根须状,分散悬垂水中。叶互生,肾形或卵形,光滑,叶柄长或短,中 部膨大呈葫芦状。花茎单生,穗状花序,花被漏斗状,六裂,蓝紫色,顶端最 大一瓣中间有黄色斑块,似凤眼状。喜温暖多湿,喜光,较耐寒。原产于南 美洲,在中国主要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南地区,华北、东北亦有放养。可作为绿肥和青绿饲料。若放养失控,因无性繁殖迅速,易造成危害。 

二、生字街
1、会写、会认的字

墨(墨水)(笔墨纸砚)

(染色)(一尘不染)

竿(钓竿)(立竿见影)

(腾飞)(飞黄腾达)

(碎石)(粉身碎骨)

(拨水)(拨云见日)

(浪花)(乘风破浪)

(葫芦)(糖葫芦)

(清爽)(秋高气爽)

(鲜磨)(蘑菇云)

(香菇)(金针菇)

2、会认的字

3、同音字

gān 

竿(竹竿)干(干净) 肝(肝脏)甘(甘愿)

拨(挑拨)波(波浪) 播(广播)玻(玻璃)

hú 

葫(葫芦)壶(水壶) 蝴(蝴蝶)弧(弧线)


菇(香菇)估(估计) 孤(孤独)咕(咕咚)

4、多音字
钻:
① zuān  钻研  钻孔
② zuàn  钻井  钻石
巧记:装修工人正在用电钻(zuàn)钻(zuān)孔。

三、新词苑

1、词语释义

【梳妆】梳洗打扮。
例:经过梳妆打粉,她显得更漂亮了。 
【平静】(心情、环境等)没有不安或动荡。
例:面对指贡,他的心里仍然很平静。
【扑腾】拟声词。形容重物落地的音。
例:小明扑腾一声,仰面跌倒在地上。
【戏要】玩要。
例:学校的大操场是同学们课间戏耍的好地方。 
【斗笠】遮阳光和雨的帽子,有很宽的边,用竹篾夹油纸或箬竹的叶子等制成。 
例:外面下着大雨,爷爷吃过早饭,穿着雨衣,戴着斗笠出门了。
2、近义词
梳妆 一打扮 
蹦跳一跳跃
戏耍一玩耍 
抖落 一 抖下

四、课文风景线

【赏析】这首诗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儿童垂钓的情景。整首诗的描写,既有色彩的点染,又有动静的转换, 给读者带来视觉与听觉上的美好感受。

【赏析】这首诗描摹了一群水乡孩子江中嬉戏的欢乐画面,令人忍俊不禁。 

【赏析】这首诗描写了孩子们在雨后的树林里采蘑菇的欢乐情景,整个画面充满活泼灵动的美感。
五、课后习题解析。

点拨:

在读通、读顺并理解诗意的基础上,体会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1、朗读时,要注意停顿。如“山溪/像绿玉带一样/平静”“只见/松林里一个个斗笠/ 像蘑菇一样”。 

2、读出音韵美。每首小诗都是六行三句 ,句末押韵。 

3、感受诗歌的意境。《江上》《林中》要读出舒畅,欢快、昂扬的情绪。读《溪边》的 时候语气要舒缓。 

背通指导:

在熟读的基础上按照“垂柳——山溪——人影 ——钓竿——草地”的顺序进行背诵。

答案示例:

《溪边》——钓鱼的孩子是那样的悠闲,静静的溪水映着爱美的柳树,映着钓鱼的孩子的倒影。静静的钓鱼竿上立着一 只红蜻蜓,空气仿佛都停止了流动,而鱼上钩的一刹那,这种痕静立刻被打破了,溪水动了人影碎了,鱼跃人欢。

《江上》——戏水的孩子们是那样的调皮。一群孩子像鸭群一样跳入水中,在水里你拨我溅地嬉戏。其中一个孩子钻入水中 不见了,突然一阵水花,他又出现了,调皮地笑着,露出两排银牙。 

《林中》—— 采蘑菇的孩子们一个个戴着斗笠,是那么快乐。雨后的松树像洗了澡 一样,树下的小蘑菇都钻了出来。孩子们在快乐地采蘑菇,他们和小蘑菇相映成趣。

答案示例:

溪水如镜,青翠的山倒映在溪水里,把溪水染绿了,因而人在溪水中的倒影也被溪水染上了绿色。松林里戴着斗笠的孩子们像蘑菇一样, 这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显得妙趣横生。

六、课外拓展,知识积累。

描写儿童的四字词语

天真烂漫 天真活泼 伶牙俐齿 
少年老成 调皮捣蛋 天真可爱
虎头虎脑 天真无邪 两小无猜 
朝气蓬勃 金童玉女 稚气未脱

描写童年的诗句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唐]胡令能《小儿垂钓》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宋]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宋]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清]袁枚《所见》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清]高鼎《村居》

《童年的水墨画》之《街头》

 街头
  [宋]杨万里
听不见马路上车马喧闹, 
哪管它街头广播声高。
书页在膝盖上慢慢翻动, 
嘴角旁牵动着一丝抹不掉的笑;
阳光从脚尖悄悄爬上膝盖, 
也想看“黑旋风”水战“浪里白条”。 

【赏析】读《水浒传》的孩子,是那样的专注, 尽管马路街头是那样的喧闹,却丝毫不能影响他,对时间的流逝也浑然不觉。无边的喧闹和一隅的安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古诗

溪上遇雨(其二)
[唐]崔道融 
坐看黑云衔猛雨, 喷洒前山此独晴。
忽惊云雨在头上, 却是山前晚照明。 

【译文】我坐看天空中浓密的鸟云含着雨水喷洒在前方的山峦上,而这里却依然阳光灿 烂。我忽然惊讶地发觉滚滚的乌云挟带着骤雨已泻到了头顶,而这时前方青翠的山峰被夕阳的余晖照得一片灿烂。 

折柳送别 

在我国古代,亲朋好友分离时,送行者总要折一支柳条赠给远行者。“折柳”一词寓含“惜别”之意。“折柳送行”的习俗在汉代已较常见。古时柳树又称“小杨”或“杨柳”,因“柳”与“留”谐音,可以表示挽留之意。离别赠柳表示难分难舍、不忍相别、恋恋不舍的心意。南北朝时期的乐府民歌《鼓 角横吹曲》中有《折杨柳》,歌词是:“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蹀座吹长笛,愁杀尔客儿。”

  美文感悟

怎么去奶奶家 
[美国]弗娜·萨夫兰  
我们怎么去奶奶家? 
是骑自行车还是坐火车? 
是乘公交车还是坐飞机?
当然了,要是我们生活在很久很久以前,
我们就会骑着驴或者马去看望奶奶。 
要是我们生活在未来, 我们就可以坐火箭去, 
顺便在我们的太空服口袋里, 
装一颗星星送给奶奶。 
怎么去奶奶家? 
我们还可以坐轿车去。
不过我们还是走着去吧, 
奶奶就住在马路那头的另一个街区。 

  阅读小语

我们怎么去奶奶家?小作者进行了充分的想象,从很久很久以前想到了未来,最后选择了走着去,因为奶奶就住在马路那头的另一个街区呀! 

自悟空间

1、“我”想了哪些去奶奶家的方法?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2、你觉得“我”是个怎样的孩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