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年级语文下册24《火烧云》,傍晚时分的火烧云颜色炫丽、形态各异,作者眼里的火烧云是怎样的呢?

 新用户4068cq0H 2022-11-25 发布于安徽

一、总述。

1、课文结构图示

2、课文主题思想

课文以时间推移为线索,描写了傍晚时分,火烧云从出现到消失的变化过程,重点描写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极多、极快,表达了作者对火烧云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3、课文感悟
 大自然是神奇的魔术师,它用手中的画笔涂抹出一幅幅色彩斑斓的美好画卷。美,就在我们身边! 
4、写作特点
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
正面描写,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或景物的状态直接具体地描绘出来。侧面描写,是指在文学创作中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使其鲜明突出,即间接地对描写对象进行刻画描绘。
课文中,写火烧云照到地面引起人和动物颜色的变化就是侧面描写,写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就是正面描写。 
5、写作点津
用好侧面描写
 侧面描写,是指在写作中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使其鲜明突出,即间接地对描写对象进行刻画描绘。 
通常情况下,文学作品中人物或事物的刻画多采用正面描写的手法,来表现人物或事物的各类特点。但有时恰当地借助一些侧面描写,常常可以起到正面描写无法替代或很难达到的艺术效果。
比如课文第1自然段写霞光照到地上的情景。火烧云照到地面,引起“大白狗” “红公鸡”“黑母鸡”“喂猪的老头儿”“小白猪”颜色的变化,这就是侧面描写。
侧面描写多结合正面描写进行,好的侧面描写往往能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
6、阅读点津
巧用表示色彩的词
作者主要用以下三种方法来写火烧云的色彩变化。 
1、使用重叠式的词语写出色彩的浓、 深。如“红彤彤”形容火烧云很红,“金灿灿”形容火烧云的颜色闪亮。 
2、使用并列式的词语,两种颜色混合在一起。如“半紫半黄”“半灰半百合色”。 
3、使用比喻式的词语形象地写出了火烧云的颜色。如“葡萄灰”“梨黄”“茄 子紫”。
 
7、作者简介
萧红(1911一1942):原名张(nǎi)莹,黑龙江呼兰(今哈尔滨市呼兰区)人,现代女作家。1933年开始文学创作。1934年到达上海,与鲁迅相识,往来密切。1935年,第一次以 “萧红”为笔名,出版了长篇小说《生死场》,这是最早反映东北人民在日本帝国主义统治下生活和斗争的作品之一。它引起当时文坛的重视,鲁迅为之作序,给予热情鼓励。1936年去日本养病,写了短篇小说《牛车上》《家族以外的人》《孤独的生活》等。全国性抗日战争爆发 后,她回国投入抗日救亡运动,写了多篇以抗日为主题的作品。后应李公朴之邀到山西临汾民族革命大学任教。她于1940年去香港,抱病勤奋写作,完成长篇小说(呼兰河传》等作品。1942年病逝于香港。她的作品还有《马伯乐》《小城三月》等。
8、资料链接
火烧云产生的原因:在红、橙、黄,绿,青、蓝、紫这七种颜色的太阳光中,红光穿过空气层的本领最强。在日出,日落时,如果空气中含有大量的微小尘埃或雾状水滴,旭日和夕阳就会呈现橘红色,使飘浮在大气里的云也染上了相似的颜色。 

二、生字街
1、会写、会认的字

必(必须)(骄兵必败)
(胡须)(胡作非为)
(灿烂)(灿若繁星)
(骑手)(骑虎难下)
(秒表)(分秒必争)
(凶手)(穷凶极恶)
(凶猛 )(突飞猛进)
(接手)(接二连三)
(庙宇)(庙堂)
(威武)(威力)
(英武)(武力)
(镇静)(坐镇)
2、会认的字

3、同音字

bì 

 必(必然) 碧(碧绿)闭(关闭)毕(毕业)

  骑(骑车)奇(奇异)其(其余)棋(围棋)

wēi

威(威猛)微(微笑)  危(危险)巍(巍峨)

zhèn

镇(镇定) 阵(阵雨) 振(振作) 震(震惊)

4、多音字
模:
mó   模仿   模型  
mú   模样   一模一样

巧记:小杰模(mó)仿孙悟空的模(mú)样还真有几分神似。 
好:
① hào   美好  好事 
② hǎo    好奇  爱好
巧记:对大自然充满好(hào)奇是件好(hǎo)事。

三、新词苑

1、词语释义

 【笑盈盈】形容满面笑容的样子。
例:老师笑盈盈地抱着书走过来。 
【红彤彤】形容很红。
例:红彤彤的晚霞染红了一片天,美丽极了。 
【恍恍惚惚】(记得、听得、看得)不真切,不清楚。
例:我恍恍惚惚听见他回来了。
2、近义词
乘凉 一纳凉 
出现一浮现 
凶猛一凶狠
威武一威风 
爱好一喜好
寻找一寻觅 
模糊 一朦胧
镇静一镇定 
沉静一平静
笑盈盈一笑呵呵
3、反义词

乘凉一取暖 

模糊一清楚

凶猛一温顺 

镇静一慌张 

恍恍惚惚一清清楚楚

一模一样一截然不同

4、词语搭配

景色(奇异) > 景色(迷人) 景色(优美) 景色(秀丽) 

闪烁的(星星) > 闪烁的(灯光) 闪烁的(泪花) 闪烁的(宝石)

5、多义词

沉静:

① 寂静。例:夜深了,四周沉静下来。

② (性格、心情、神色)安静,平静。例:他性情沉静,不爱多说活。

6、成语求源

一模一样 

出自《西游记》第四十七回:“不要说二三百两没处买,就是几千万两,也没处买这般一模一样同年同月的儿女。”该词形容完全相同,没有两样。

四、课文风景线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火烧云上来时,霞光照到地上的奇异色彩和光泽。

第二部分(第2—6自然段)写火烧云“烧”起来的壮观景象,以及瞬息万变的颜色和形状。

第三部分(第7自然段)写火烧云下去了。

五、课后习题解析。

点拨:

课文描写了绚丽多彩和变化多端的火烧云,朗读时,要体现出对火烧云的喜爱之情。 

“霞光照得小孩子…金胡子了”应读 出火烧云“上来”时人们的喜悦心情。“一会 儿……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 要读出变化之快之多,注意语气的轻重缓急。“过了两三秒钟,那匹马大起来了,腿伸开了,脖子也长了,尾巴却不见了”重读“大” “伸”“长”等表示变化的词语。

背诵第3自然段时,可以先画出段落中描写颜色的词,注意构词形式;背诵第4~6 自然段时,可以先记住每一个自然段所描写的火烧云的形状,一边想象形状是怎样的, 一边背诵。这样就容易记住相关段落了。

点拨:

在总结火烧云的特点时,先通读全文,抓住描写颜色、形状、变化的词,归纳出火烧云在颜色、形状和变化方面的特点。 

答案:

课文写了火烧云的颜色极多、形状丰富和变化极快的特点。 

“一会儿红彤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写出了火烧云颜色多、变化快的特点。“葡萄灰、 梨黄、茄子紫,这些颜色天空都有”表现了火烧云色彩绚丽的特点。“一会儿,天空出现一匹马,马头向南,马尾向西。马是跪着的, 像等人骑上它的背,它才站起来似的”描写了火烧云的形态千姿百态。“忽然又来了一 条大狗。那条狗十分凶猛,在向前跑,后边似乎还跟着好几条小狗。跑着跑着,小狗不知哪里去了,大狗也不见了”写出了火烧云瞬息万变的特点。

点拨:
第一组:表示颜色的“ABB式”的 词语。
第二组:事物和这种事物的颜色构成的词语。 
第三组:“半X半X”形式的表示颜色的 词语。
恰当地运用这些描写颜色的词语,可以使我们表达的内容更具体、更形象。 
答案示例: 
绿油油  柠檬黄 半灰半白 
蓝晶晶  橄榄绿 半嫩黄半浅绿 
六、课外拓展,知识积累。

含有“云”字的四字词语

风起云涌 风卷残云 行云流水 
浓云蔽日 烟消云散 拨云见日 
过眼云烟 风云突变 叱咤风云
关于云的气象谚语
日落云里走,雨在半夜后。 
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清早宝塔云,下午雨倾盆。 
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

与云有关的古诗

独坐敬亭山 

[唐]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译文】群鸟高飞无影无踪,孤云独去自在悠闲。你看我,我看你,彼此之间两不相厌的, 只有我和眼前的敬亭山了。

  美文感悟

 天鹅(节选)
 张抗抗

我在沼泽地里见到了它—美丽的天鹅。 

刚看见它时,我惊呆了,甚至怕我的呼吸会惊动它。我凝视着它,惊叹它的美丽—洁白、轻盈。白瓷一般的光滑的羽毛,没有一丝杂质,就好像一团浓墨泼上去, 也会整个儿滚落下来,沾不上一星半点。 

它悠悠然浮在水面上,身子一动不动, 好像在倾听,又好像在思索……也许任何一 种飞禽都无法具有这种个性,它的美是独特的——高傲、纯洁、娴静、深沉。发黑的沼泽地并不能破坏这种美,枯败的芦苇也无法使它的风采略微逊色。不知是它那云一样的翅膀照亮了这片水,还是暗色的水更对托出那圣洁的白色。世界上还有如此纯白的动物,我总算亲眼看见了。可是我忽然又不相信,不相信天鹅会同沼泽地连在一起。我猜想它也许是农场畜牧队一只走散的鹅。 

但它自己告诉我,它的确是一只天鹅, 地地道道的天鹅……它抬起了那细长的脖子,眺望着深远的秋天的田野。它似乎完全没有留意脚下的黑色。

阅读小语

作者在沼泽地时遇见了一只天鹅,选文主要从外形和姿态两方面描写了这只天鹅独特的美,抒发了作者对天鹅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自悟空间

1、画“         ”的文字是什么描写?它起到了什么作用? 

2、文中对天鹅外形的描写非常传神,请你仿照这一写法写一写你喜欢的一种动物的外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