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云”访上海:推进普通高中教育特色多样发展 | 教育这十年“1+1”第七场 · 看地方

 walix 2022-11-25 发布于四川

图片
图片

/

访

/

/

教育部2022年教育这十年”1+1系列发布采访活动持续进行中。第七场“云发布”带我们回顾了普通高中教育十年改革发展成效,今天,继续“云采访”,一起来看上海市如何推进普通高中教育特色多样发展——

图片

先一起来看上海普通高中教育十年发展大数据——

规模体量

全市普通高中学校257所,在校学生16.92万人。包含:56所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17所市特色普通高中、60所市特色高中项目校和近30所区特色高中项目校,市、区特色高中项目校总计约占全市高中学校的1/3

经费投入

全市普通高中教育财政经费十年累计投入873亿元。2021年,上海普通高中生均一般公共预算教育事业经费为5.9万元,较2012年增长85%

师资队伍

普通高中专任教师1.9万人,较2012年增加16.9%,具有研究生学历的专任教师数比2012年增长约2.4倍

办学条件

开发课程管理、综合评价、研究性学习等6个市级信息化平台,建立32所高中教育信息化应用标杆培育校,建设普通高中创新实验室713个,较2012年增加593个,增长约4.5倍,实现创新实验室高中学校覆盖率100%

内涵建设

国家统编三科教材使用覆盖率达100%,创建普通高中“双新”国家级示范区1个、国家级示范校3所,市项目区4个、市项目校67所,录制6532节“空中课堂”视频示范课,建设44门高中“中国系列”课程,设立12个由高中校长或名师领衔的学科德育实训基地,11所高中获评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全市建立2083个社会实践基地,提供高中学生社会实践岗位87.4万个。

学生发展

普通高中学生100%分层走班和接受生涯教育与学生发展指导,参加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和公益劳动达标率达99.9%以上,完成30余万个研究性学习课题研究报告,基本实现“人人有实践,人人有课题”,80%以上的学生通过配套信息化平台开展课题研究和完成专家课题答辩认证,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管理平台已累计汇聚31285217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数据。

上海高度重视普通高中教育的改革发展,努力探索以人为本、系统推进、聚焦内涵、特色多样的高中教育改革发展之路——

以人为本:打造促进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的“育人体系”

上海普通高中教育改革发展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努力打造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和“家-校-社”协同联动的“三全育人”普通高中育人体系。作为国家首批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省市,上海积极以实施综合素质评价驱动高中育人方式改革,开发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和配套信息管理系统,依托建设市、区校外活动联席会议制度和研究性学习平台,重点强化学生的社会实践和研究性学习经历。为引导高中学生基于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自主选择等级性考试的学科组合,上海全面推进高中“因校制宜”实施“分层走班”教学、落实生涯教育和创新“全员导师制”学生发展指导模式,确保高中学生学会选择、自主发展,收获面向未来的综合素质全面提升。

系统推进:加强区域高中教育全方位改革的“顶层设计”

上海普通高中教育改革发展始终坚持系统推进,通过市、区协同,加强规划,建立区域深化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提升高中教育质量的有效工作机制。十年来,全市层面共研制出台20余项针对普通高中教育改革发展的专项政策,指导支持各区围绕区域高中资源布局、育人体系完善、课程教学实施、考试评价改革、学生发展指导、教师队伍建设、条件支持保障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结合区位实际做好区域普通高中教育改革发展的顶层设计、发展规划和重点项目设计。通过在全市发布《普通高中学校建设标准》,进一步明确新时代普通高中学校建设的基本要求,全面提升高中学校的建设品质、促进高中学校现代化发展,确保全市高中学校建设与办学质量的底部提升和整体均衡。

聚焦内涵:深化立足新课程培育核心素养的“教学实践”

上海普通高中教育改革发展始终聚焦内涵建设,以普通高中“双新”实施为契机、教育部“双新”示范区示范校建设为引领,支持全体高中学校依照国家课程方案,构建校本落实国家课程的课程教学体系。全市层面通过统一开发市级教师培训课程和配套资源,滚动推进“双新”培训。通过研制《普通高中课程实施方案》《学科教学基本要求》《单元教学设计指南》,切实发挥“上海教研”模式与“课程领导力行动项目”优势,开展市—区—校联动、线上线下相融合、研讨和示范相结合的常态化学科教研,注重典型经验的总结共享和教学设计工具开发,推动基于标准、指向核心素养培育的教学实践,引导教师树立课改新理念、把握新课程新教材的内容与教学方法,确保高中“双新”高品质落地。

特色多样:构建高中教育分层分类相结合的“办学格局”

上海普通高中教育改革始终坚持特色多样发展,持续推进普通高中教育特色多样发展。针对高中办学同质化、育人方式单一、活力不足等问题,全市连续实施两轮“特色普通高中三年行动计划”,通过确立项目学校、聚焦特色孵化、整合多方资源、加强专业指导,开展特色普通高中的长周期创建与评估。对于已评估命名为市特色普通高中的学校,提供全市自主招生计划和在教师编制、待遇等方面参照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管理等政策扶持,使这些高中获得了在特色领域具有专长和志趣的学生的青睐,极大激发了普通高中学校“因材施教”和深化育人方式改革的动力与活力,初步打造了全市普通高中学校从“分层发展”向“分层与分类相结合”的特色多样优质发展新格局。

向上滑动阅览

上海市曹杨二中校园俯瞰图。学校供图

上海市嘉定一中校园俯瞰图。学校供图

上海市行知中学校园航拍图。学校供图

上海市市西中学积极建构新型教学范式,努力促进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地发展。图为学生们正在开展科创实训。摄影:顾超

上海海事大学附属北蔡高级中学不断丰富航海特色的课程教学内涵。图为学生在航海创新实验室体验海上模拟驾驶。学校供图

在高考综合改革的有力推动下,上海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和公益劳动。图为2016年暑假,静安区爱心暑托班的高中生志愿者在为孩子们贴心服务。摄影:陆嘉辉

作为上海市第一家命名的市特色普通高中,曹杨中学彰显“环境素养培育”办学特色。图为学生们在校内人工湿地做环保课题研究。学校供图

讲述人: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普通教育研究所所长 徐士强

特色普通高中建设是上海促进高中教育特色多样发展的一个生动缩影。上海在特色高中建设中设置了评估命名环节。评估环节是短暂的,短暂的评估如何才能发挥长期的引导效应?对此,上海坚持早公布早引导,在全市颁布总体方案时,即公布了评估指标和观测点,每年的实施方案也会提早公布,让学校建设工作有标可循。在评估程序上,设置“初评”和“复评”两轮,前后关联,通过命名评估引导学校真建设,而不是抢“标签”。

我们对已经命名特色高中的学校和尚在建设的项目学校开展了问卷调查,欣喜地看到了一些新变化:一是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兴趣需求得到积极回应,特色学习与生涯规划形成对接。二是学校增强了去同质、高品质办学意识,教育活力和影响力显著提升。三是教师专业发展找到了新的载体和突破口,拓展了推动五育融合的视野与能力。四是区域高中各美其美、多样化发展的氛围和局面初步形成。一般普通高中错位提升之路越发明晰。

讲述人:上海市普陀区教育工作党委副书记、教育局局长 唐晓燕

普陀区教育局以“铺设适合每位高中学生的发展之路”为目标,聚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区域高中教育发展新格局构造、高中学校办学品质提升,开展了探索与实践。

普陀区主动对标上海城市发展目标,探索建立区域特色和各学校自主发展相结合的“1+X”推进模式。经过十年的努力,形成了由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市特色普通高中、特色普通高中项目校构成的“4+4+X”优质特色多样的高中集群。积极参与“双新”示范区示范校建设。区域层面,通过区域教研,推动高中“双新”高质量落地,最终物化为学生的学习经历和素养发展;学校层面,通过系统设计区域教研活动、优化学校考评指标,完善学校课程的分类与分层,并将相关经验推广至全区。率先探索“纵”“横”交错的区域特色人才一体化联合培养模式。纵向建立特色人才的早期培养机制,有选择地将特色课程下移至初中,激发、识别学生潜质,并给与适合的发展支持。横向链接区域优质教育资源,深入推进紧密型学区集团建设,建立集团资源共享机制,推动各校共研课程、共享设施、共育人才。

讲述人:上海市曹杨二中校长 周飞

近十年来,曹杨二中作为上海在“十二五”期间布局高中阶段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的实验校,抓住与同济大学联合“孵化”上海市科技高中的机遇,在高质量科学教育的育人目标、实现路径、课程实施与评价等方面有了一些成果。曹杨二中开设10多门面向未来的劳动技能校本课程,创建6个劳动技能实验室。包括18年与同济大学合作创建的汽车工场。在高二劳技课引进同济大学“机械制图CAD”和“现代信息科学”,引进交通大学“单片机与机器人课程”;在高一开设“环保工程课”,创建“自行车创意实验室”“轨道交通实验室”,学生自己动手组装自行车、自己编程控制小火车运行。

调查分析显示,我校93.6%的学生在学习态度、生涯发展方向的选择、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合作学习意愿等均有较大幅度的提升。联合高校形成了一系列物化成果,包括高中生科技素养测评指标与方法、科技高中科学教育课程及资源、科技拔尖人才“高校-高中-初中连续培育”的教育生态及管理机制等,这也坚定了我们继续深化高中育人方式变革的决心和信心。

讲述人:上海市市西中学校长 董君武

上海市市西中学积极推进“双新”实验,全面建构学校课程体系,以丰富课程指向学生志趣培育。学校在发放录取通知书时,同时寄发一份新生手册,给学生布置两份作业:“寻访一名身边的市西校友”和“撰写一份人生规划”。学生报到之后,在班级分享交流的基础上,经过双向选择,每位学生就会拥有一名相伴3年的“生涯导师”,在与导师、家长等成人的交流讨论中,修改确定自己的人生规划,学校要求每位学生将人生目标概括成自己的人生心愿,在9月底举行“相约30年再相聚——人生心愿封存仪式”,将所有学生的人生心愿珍藏在校史馆,以此激励学生为自己的理想持续学习与奋斗。

学校还针对学科特点,变革教学空间,首创思维广场;创建漫思实验室,持续建设创新实验室,推动理科教学变革;运用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络,研究知识结构网络,建构学习平台;扩建创新实验室,引导学生面对真实问题,开展研究性实践学习。通过创新学习空间,优化教学环节,再造教学流程,建构新型教学范式。

讲述人:上海海事大学附属北蔡高级中学校长 马淑颖

上海海事大学附属中学在特色办学、“双新”改革、学生发展指导和学校治理建设等方面,尝试了一系列探索和实践,实现了从农村历史老校向上海市普通特色高中的华丽转身。

2010年,北蔡中学更名为上海海事大学附属北蔡高级中学,使“航海文化”逐渐成为我校特色办学的文化之魂和精神之根。学校将育人目标定位为“把每一个学生培养成具有'航海精神’的自强者、坚毅者、合作者与创新者”,用“航海文化”为育人和特色办学锚定“航标”和“航向”。学校立足航海衍生的航海人文、航海科技、航海工程、航海军事、航海贸易等丰富内涵,架构了四个大类、“五育”并举的课程图谱,通过选课走班的实施方式满足学生的差异化需求。学校同步依托“航海创新实验室”的建设迭代,以情境模拟、操作体验、合作探究、实践创新等方式,持续驱动学校课堂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教师评价方式的积极转变。

讲述人:上海海事大学附属北蔡高级中学2021届毕业生 蔡一霆

我是上海海事大学附属北蔡高级中学2021届毕业生,目前就读于南开大学大一年级。高一时在航海创新实验室上的航海拓展课是我最感兴趣的课程之一,课上我了解了港口等多种知识,同时还走进了模拟驾驶舱,在黄浦江、苏伊士运河等著名的航线上模拟航行。高二前的暑假,我有幸参加了上海交通大学船舶科学夏令营活动,使我坚定了学习是为了促进国家发展,造福社会的念头。高二时,我参加了2019中国智能船舶挑战赛。作为高中生能够与大学生、研究生团队同场比赛,得益于上海海事大学老师的悉心指导,以及我们团队明确的分工协作。

高考之后,我作为主持人参加了第四届上海高中生论坛,看到比我年纪小的学生在论坛上侃侃而谈,介绍航海与海洋相关的课题时,我意识到每个人心中都有一颗航海与海洋的种子,而这颗种子在浸润式的航海文化教育中生根发芽,让我们成为“自强、坚毅、合作、创新”的时代弄潮儿。

“1+1”系列发布采访活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