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金匮肾气丸适合什么人吃

 汉唐经方中医 2022-11-26 发布于湖南

【出处】《金匮要略》

【组成】干地黄八两(24g) 薯蓣 山茱萸各四两(各泽泻 茯苓 牡丹皮各三两(各9g)桂枝 附子炮,各一两(各3g)

【用法】上八味,末之,炼蜜和丸梧子大,酒下一五丸,加至二十五丸,日再服(现代用法:蜜丸,每服6g,日2次,白酒或淡盐汤送下;亦可作汤剂,水煎服)。

【功用】补肾助阳,化生肾气。

【主治】肾阳气不足证。腰痛脚软,身半以下常有冷感,少腹拘急,小便不利,或小便反多,入夜尤甚,阳痿早泄,舌淡而胖,脉虚弱,尺部沉细;以及痰饮,水肿,消渴,脚气,转胞等。

【证治机理】本方在《金匮要略》中主治虚劳腰痛、痰饮、消渴、脚气、转胞、小便不利等病证,皆由肾之阴精不足,肾阳虚弱,气化失常所致。

①虚劳者,阴阳精血俱损也。若肾精不足,失于滋荣-则腰痛而足膝痿软;

②命门火衰,失于温煦--必致半身以下常有冷感、少腹拘急;

③阳气虚弱,失于蒸化,必致水液代谢失常--故见小便不利,或小便反多。

④痰饮、水肿、消渴、脚气、转胞诸证--皆为水液代谢失常之变,宜温补肾气,助气化以利水。

⑤阳痿早泄、舌淡而胖、脉象虚弱、尺部沉细--皆为肾精不足、肾之阳气匮乏所致。

【治法】治宜滋养肾之阴精,以温补化生肾气。

【辨证要点】以腰膝酸软,腰以下冷,小便失常,舌淡而胖,脉沉无力为辨证要点。

【附方】1. 加味肾气丸 (《济生方》)组成:附子炮,二枚(15g) 白茯苓 泽泻 山茱萸取肉 山药炒车前子酒蒸牡丹皮去木,各一两(各30g)官桂不见火川牛膝去芦,酒浸 熟地黄各半两(各15g)煎服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米饮送下。功用:温助肾阳,利水消肿。主治:肾阳虚水肿。症见腰重脚肿,小便不利。

【方解】

①君药:干地黄--(今多用熟地黄)为君,滋补肾阴,益精填髓。《本草经疏》谓:“干地黄乃补肾家之要药,益阴血之上品。”

②臣药:山茱萸--补肝肾,涩精气;薯蓣(山药)--健脾气,固肾精。

③薯蓣(山药)+山茱萸:二药与地黄相配,补肾填精,谓之“三补”。

④臣药:附子、桂枝--温肾助阳,生发少火,鼓舞肾气。

⑤佐药:茯苓--健脾益肾;

⑥佐药:泽泻、丹皮--降相火而制虚阳浮动,且茯苓、泽泻均有渗湿泄浊、通调水道之功。

⑦茯苓+泽泻+丹皮:三者配伍,与“三补”相对而言、谓之“三泻”,即补中有泻,泻清中之浊以纯清中之清,而益肾精,且补而不滞。

⑧诸药相合:非补元阳,乃阴中求阳,微微生火。鼓舞肾气,即“少火生气”之意。

⑨本方原名“崔氏八味丸”:《伤寒杂病论》收载此方,后世多遵此方为补肾阳之方。

⑩本方又名为“肾气丸”:确当慎思之。方中乃以大队补精水之品为主,温补之品,药少量轻,意在以辛热之桂、附化其阴精以益肾气。正如柯琴所谓:“此肾气丸纳”桂、附于滋阴剂中十倍之一,意不在补火,而在微微生火,即生肾气也。故不曰温肾,而名肾气。"

【配伍特点】重用“三补三泻”,以益精泻浊;少佐温热助阳,以“少火生气”。

【运用】本方为补肾助阳,化生肾气之代表方。

【方论选录】命门之火,乃水中之阳。夫水体本静,而儿流不息者,气之动,火之用也,非指有形者言也。然火少则生气,火壮则食气,故火不可亢,亦不可衰,所云火生土者,即肾家之少火游行其间,以息相吹耳。若命门火衰,少火几于熄矣。欲暖脾胃之阳,必先温命门之火,此肾气丸纳桂、附于滋阴剂中十倍之一,意不在补火,而在微微生火,即生肾气也。故不曰温肾,而名肾气,斯知肾以气为主,肾得气而土自生也。且形不足者,温之以气,则脾胃因虚寒而致病者固痊,即虚火不归其原者,亦纳之而归封蛰之本矣。(吴谦《医宗金鉴·删补名医方论》)仲师八味,全为肾气不充,不能鼓舞真阳,而小水不利者设法,故以桂、附温煦肾阳,地黄滋养阴液,萸肉收摄耗散,而即以丹皮泄导湿热,茯苓、泽泻渗利膀胱,其用山药者,实脾以堤水也。立方大旨,无一味不从利水着想。方名肾气,所重者在一气字。故桂、附极轻,不过借其和煦,吹嘘肾中真阳,使溺道得以畅遂。(张山雷《小儿药证直诀笺正》)

【医案举例】薛己治州守王用之,先因肚腹膨胀,饮食少思,服二陈、枳实之类,小便不利,大便不实,咳嗽腹胀。用淡渗破气之剂,手足俱冷,此足三阴虚寒之。症也。用金匮肾气丸,不月而康。(《名医类案》)

【第十版方歌】:《金匮》肾气治肾虚,熟地怀药及。山萸,丹皮苓泽加桂附,引火归原热下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