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观阳读解《石头记》二十八秦氏寓意之谜

 野鹤闲云m68nw6 2022-11-26 发布于湖北
上回书,我们通过对秦可卿和香菱的比较,得出这样的结论:秦可卿和香菱所代表的是明朝统治集团内部的进步势力,他们的理想是让明朝能够起死回生,能够从积贫积弱的状态中解脱出来,能像永乐、洪熙。宣德时期那样富庶繁荣。那么,我们在《石头记》文本中,还有没有其他的证据,去支撑我们的观点呢。这就要细致的去分析秦可卿的几次重要出场,以及背后所隐藏的含义了。


                

                
                
                


                

                


秦可卿的第一次正式出场,是第四回和第五回,在这两回中,宁府花园中“梅花”开了,尤氏邀请荣府贾母王夫人邢夫人过府欣赏梅花,王熙凤却没有同去。众人赏花到中途,宝玉要睡觉了,于是由秦可卿安排宝玉的睡处。

前面我们分析过,秦可卿作为贾宝玉的侄媳妇,由她出面去安排贾宝玉休息是非常奇怪的,非常不符合封建社会的礼仪规范,而且当时贾府里拿事的人除了王熙凤意外都在,贾母、王夫人甚至尤氏都可以出面去阻止,但是并没有,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有关于贾宝玉的寓意,在红学研究的发展史上,有一个著名的学派索引派,曾经做出过精彩的解释,他们认为贾宝玉的寓意其实就是玉玺,而玉玺代表的是江山社稷,也就是明朝的江山社稷。那么在这一回书里,我们就看到,是秦可卿一直陪伴在贾宝玉身边,安排贾宝玉午休,而且贾母和王夫人非但没有任何的异议,而且贾母还对秦可卿赞赏有佳,说她生的袅娜多姿,行事温柔和平,是重孙媳妇里的第一得意之人。这就说明,在明朝统治集团内部,有很多人,很多掌握实权的或者德高望重的人,都认为秦可卿和秦氏集团的做法是在维护明朝的江山社稷,是在维护明朝的统治,是认可秦可卿的。

我们看到第四回里有这样的情节,一开始,秦可卿是把贾宝玉带到了有“燃黎图”的贾珍和尤氏的卧室里的,但是贾宝玉的反应非常剧烈,坚决不住。“燃藜图”表面上看,是一副劝人读书上进的图,但是如果只看其本身的字面含义的话,“燃藜”是一种危险的信号。《拾遗记》载:“刘向於成帝之末,校书天禄阁,专精覃思。夜有老人,著黄衣,植青藜杖,登阁而进,见向暗中独坐诵书。老父乃吹杖端,烟燃,因以见向,说开辟已前。向因受《洪范五行》之文,恐辞说繁广忘之,乃裂裳及绅,以记其言。至曙而去,向请问姓名。云:'我是太一之精,天帝闻金卯之子有博学者,下而观焉。’乃出怀中竹牒,有天文地图之书,'余略授子焉’。至向子歆,从向受其术,向亦不悟此人焉。”,燃藜是焚烧一些草木,隐隐的有灾难的意味,所以贾宝玉坚决不住,而秦可卿也没有坚持,按照我们的常理说,秦可卿应该要坚持的是不是啊,她不是第一得意吗,不是行事温柔和平吗?贾宝玉住在自己的兄嫂的房间,才符合封建家族的礼仪。

那么秦可卿自己的卧室里的陈设,我们上回书里已经做了分析了,但是这一回我们要做更多的分析。

秦可卿卧室陈设里提到的几位历史人物,都与宫廷有关,这没有错,但是这些历史人物在历史上留下的色彩都是比较灰暗的。武则天,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杀了自己的两个儿子,一个女儿,一对孙子孙女,诛杀李姓皇族无数,最后篡唐建周,这是一种明显的改朝换代的信号。安禄山,本身就是叛将,背叛唐朝,建立大燕,篡唐建燕;赵飞燕是西汉王朝的葬送者之一,在赵飞燕姐妹的努力下,汉成帝一生没有一个儿子,最后精尽人亡死在温柔窝里,间接导致西汉让外藩的王爷即位,被王莽篡权;杨贵妃就更不必说了,杨氏就是安史之乱的最大罪人之一。而后面提到的寿昌公主和同昌公主同样是有寓意的。寿昌公主之父是宋武帝刘裕,宋武帝刘裕也是一个篡权即位的人,至于同昌公主,她的父亲是唐懿宗,如果说唐懿宗的父亲唐宣宗和兄弟唐武宗时期,唐朝已经开始有了一些转机的话,那么在唐懿宗手里,唐朝就直接进入彻底的无底深渊,万劫不复了,同昌公主本人,也是一个骄奢淫逸的象征。史料中记载了这位公主所受的恩宠,以及她去世以后,唐懿宗疯子一样的表现。卫国文懿公主,郭淑妃所生。始封同昌。下嫁韦保衡。咸通十年薨。帝既素所爱,自制挽歌,群臣毕和。又许百官祭以金贝、寓车、廞服,火之,民争取煨以汰宝。及葬,帝与妃坐延兴门,哭以过柩,仗卫弥数十里,冶金为俑,怪宝千计实墓中,与乳保同葬。追封及谥。唐懿宗甚至杀死了为公主诊病的御医,为公主殉葬,可以说,这些人物的身上,都明显的具有末世的意味,秦可卿把这些象征意味极重的东西放在自己的身边,一来是要告诉读者,也告诉书中贾府的当权派,贾府或者说明朝已经到了生死攸关的时刻了,已经到了再不振作再不振兴就要万劫不复的地步了,二来也是时时提醒自己,她的使命和志向,是要保护明朝,保护贾宝玉。

如果这样的分析还不足以触动各位的话,那么我们继续往下看,“宝玉”在房间里面“安睡”,秦可卿吩袭人、媚人、晴雯、麝月”在外面看护贾宝玉,这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贾宝玉在宁国府,自己的兄嫂家休息,会遇到什么危险吗,为什么秦可卿要吩咐四位丫鬟在外面看护贾宝玉。有危险啊,危险就在身边,这里作者又使用了非常高妙的手法,再次揭示了秦可卿的作用。秦可卿就提醒贾宝玉,也提醒贾宝玉身边的丫鬟,包括贾母等人,明朝的江山社稷已经到了强敌环饲,危如累卵的地步了。书里是怎么说的呢?书中道,秦氏便吩咐小丫环们,好生在廊檐下看着猫儿狗儿打架。

猫儿狗儿打架,本身就是一种不好的迹象,我们通读《石头记》不难发现,偌大的贾府,偌大的文本里,提到宠物,提到猫狗的地方是非常少的,但是这里就提到了。猫,其实可以理解为虎,而狗,则可以理解为狼,猫狗加在一起,就是虎狼,也就是如狼似虎的敌人,已经开始觊觎贾宝玉,开始觊觎明朝了,而明朝统治集团内部的很多人,就像贾府里贾赦、贾政、贾琏等人那样,懵然不知,还在继续浑浑噩噩。

然后,就是秦可卿游太虚幻境的事情,我们需要注意的是游太虚幻境的结尾,贾宝玉遇到了什么事情。书里是这样写的,贾宝玉在秦可卿房中睡了一晚,次日与她携手游园,走至迷津。只见荆榛遍地,狼虎同群,一道黑溪阻路,并无桥梁可通。警幻说:“此即迷津也。深有万丈,遥亘千里,中无舟楫可通,只有一个木筏,乃木居士掌舵,灰侍者撑篙,不受金银之谢,但遇有缘者渡之。尔今偶游至此,设如堕落其中,则深负我从前谆谆警戒之语矣!”此时,迷津内水响如雷,竟有许多夜叉、海鬼将宝玉拖将下去。宝玉便喊:“可卿救我!”在这里,又一次郑重其事的提到了“荆榛遍地,狼虎同群。”大家可以想象一下,秦可卿是警幻仙姑的妹妹,所以现实里的秦可卿,和梦境里的警幻仙姑其实是对榫的。梦境里的“荆榛遍地,狼虎同群。”,就是现实世界里秦可卿卧室里的种种怪像,就是秦可卿卧室外面的猫狗打架,贾宝玉梦到的东西和现实里的东西是存在对应关系的,那么,在贾宝玉遇到这样危险的情况,或者明王朝遇到生死攸关的时刻的时候,贾宝玉或者说作者想到的,首先就是秦可卿,所以作者事实上就给出了自己的结论,秦可卿是可以拯救明朝的。

我们再来看,秦可卿和秦氏还代表了什么特别的寓意,第八回,我们介绍秦可卿来历的时候,曾经说过:

他父亲秦邦业,现任营缮司郎中,年近七十,夫人早亡。只因当年无儿女,便向养生堂抱了一个儿子并一个女儿。谁知儿子又死了,只剩女儿,小名唤可儿,长大时,生的形容袅娜,性格风流。因素与贾家有些瓜葛,故结了亲,许与贾蓉为妻。那秦邦业至五旬之上方得了秦钟。但是非常奇怪的是,秦可卿去世后不久,她的养父秦邦业和名义上的弟弟秦钟就很快都去世了,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去写呢?为什么这三个人会在很短的时间内相继死去,作者想表达什么样的含义。

前面分析过,秦氏一族的出身是在影射明朝嘉靖皇帝的祖母孝惠邵皇后,那么毫无疑问,秦氏一门是对明朝的江山社稷有重要意义的,如果作为嘉靖以后明朝皇帝的宗祖级别的秦氏毁灭,事实上明朝也就毁灭了。而秦可卿一家三口人在很短的时间内相继去世,其实还有其他的寓意。秦钟、秦业、秦可卿,是三个姓秦的人,也就是“三秦”,我们知道有一首很著名的王勃的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烽烟忘五津。”关中一带在春秋战国时为秦国发源地。公元前207年,秦王子婴退出,让秦将章邯、董翳、司马欣接管秦地:章邯为雍王、董翳为翟王、司马欣为塞王。这就是“三秦”的由来。刘邦统一中国建立汉朝后,关中被分为三个郡:京兆、左冯(ping)翊、右扶风。现将中国陕西的陕南,陕北,关中并称“三秦”。而三秦失去,就意味着汉王朝失去了立国的根本,这里也就是说,明王朝很快也要失去立国之本了,是非常危险的信号。

除此之外,我们还不难发现,秦可卿和秦氏与朱明两个字的关系是非常紧密的。

可以举出很多例子:

第一,秦可卿的两个丫鬟叫什么名字呢,一个叫宝珠,一个叫瑞珠,在珠的前面都加上了非常吉祥的含义,以珠为宝,以珠为瑞,可以说秦可卿既是惜花人,更是惜珠人,秦可卿的理想当然是维护明朝的统治,维护朱明的利益了,

第二,前面我们提到,秦可卿的卧房里有同昌公主的连珠帐,而”连珠“即“联珠”,也说明秦可卿与朱明王朝的关系。称的上休息与共,荣辱与共了。

第三,秦可卿去世出殡,在送葬的客人里,我们发现了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也就是来给秦可卿送葬的人物里,有所谓的“开国八公”里的六位。“那时官客送殡的,有镇国公牛清之孙现袭一等伯牛继宗,理国公柳彪之孙现袭一等子柳芳,齐国公陈翼之孙世袭三品威镇将军陈瑞文,治国公马魁之孙世袭三品威远将军马尚,修国公侯晓明之孙世袭一等子侯孝康,缮国公诰命亡故,故其孙石光珠守孝不曾来得。这六家与宁荣二家,当日所称“八公”的便是。余者更有南安郡王之孙,西宁郡王之孙,忠靖侯史鼎,平原侯之孙世袭二等男蒋子宁,定城侯之孙世袭二等男兼京营游击谢鲸,襄阳侯之孙世袭二等男戚建辉,景田侯之孙五城兵马司裘良。余者锦乡伯公子韩奇,神武将军公子冯紫英,陈也俊,卫若兰等诸王孙公子,不可枚数。堂客算来亦有十来顶大轿,三四十小轿,连家下大小轿车辆,不下百余十乘。连前面各色执事,陈设,百耍,浩浩荡荡,一带摆三四里远。”

这段文字里提到了四王六公六侯。四王是“东西南北,平安宁静”,六公是“镇理齐治修缮”,加“宁荣”二公,则是当日所谓八公。而且我们发现“镇理齐治修”五公皆有名有姓,独缮国公无名。这是为什么呢?如果说这些名字没有什么特殊寓意的话,为什么其他五公都有名字,而只有缮国公没有?我觉得这也是值得探究一番的。


缮国公虽然不知道叫什么名字,但是他的孙子叫石光珠,所以缮国公也应该姓石;而石光珠这个名字是非常耐人寻味的,石,在《石头记》里的寓意是非常深刻的,你可以理解为石就是通灵宝玉,或者说女娲补天的顽石,而珠通“朱”,石光珠这个名字本身可能就意味着,作者写这部《石头记》的意义,是要通过这本书去照亮遗民心中对明朝的怀念和反思的意思。

修国公侯晓明名字中含了一个“明”字,这又是为什么呢?

开国八公里的六公,齐、理、镇、宁、荣、治,这六个称谓,可以说在中国历史上使用频率是非常高的,或者说你去翻中国历代的封爵的表里,以这六个字作为爵位中封邑名称或者敬称的比比皆是,但是我基本可以负责的说,中国历史上,没有使用过缮国和修国这两种封邑名称或者敬称,而是作者花了很多的心思,去想到的。

缮,这个字在《石头记》里出现过没有?大家回忆一下,秦邦业的官位是什么,营缮郎,真是这个缮字,我觉得缮国公和石光珠的名字,本身就把秦可卿或者说秦氏,与明王朝联系在了一起。缮国公的孙子叫石光珠,里面包含了希望明王朝兴旺发达,希望明王朝重新振作的意思,而秦邦业是营缮郎,他所经营的缮,也是与明王朝的兴亡发达,与明王朝的国祚延续有关。

修,我们知道,中国历代王朝都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修史,而“晓明”就是“通晓明朝”的意思,修国公叫侯晓明,意思就是,这部书其实就是一部明史,就是在修明朝历史上发生的事情。至于这位姓侯的人是否有原型,是否和作者有关,此系后话,这里先不做赘述,但是修国公的名字的寓意,其实是在告诉读者,这部书是在位明朝修史。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完全肯定的认为,秦可卿和秦可卿所代表的秦氏势力,是在明朝中后期出现的,以振兴明朝,拯救明朝,解决明朝当时存在的种种问题为目标的,明朝统治集团中的进步势力。但是,这股势力和他们的努力最终是以失败告终,而明朝也随着秦氏努力的失败,走上了灭亡的不归之路。

那么,为什么代表着进步势力,旨在振兴明朝拯救明朝的秦可卿和秦氏势力,会不为人所容,在他们的身上,还隐藏着哪些不为人知的秘密吗?我们将在下一回书《秦氏争议之谜》中为大家解释,谢谢大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