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沧州朱氏族谱序

 沧州家谱穆国联 2022-11-26 发布于河北

沧州朱氏族谱序

1

古人云:“家之有谱犹国之有史。史不作则国之离合治乱、人之邪正进退、政治之因革损益皆无以昭往昔而示方来;谱不作则世系之所由始,昭穆之所由分,皆懵然不可考”。《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明朝档案》之“前言”亦曰“尊祖之次莫过于重谱。由百世之下而知百世之上,居闾巷之间而尽同宇之内,察统系之异同,辨传承之久近,叙戚疏定尊卑,收涣散敦亲睦,非有谱焉以列之不可也。故君子重之,不修谱谓之不孝”。吾始祖,明代著名学者、政治家允升公在《重修本宗族谱序》中更一言以蔽之:“族之有谱尚矣!”

毋庸置疑,家事、国情、天下势,大小一理,上下关联。故古之训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垂焉。而族谱在广布古训,传承祖德,实施良好家教上的载体位置和励志作用尤为重要。此外,族谱又素来与国史方、志并称为我国民族文化的三大组成部分,尽管其存有一些“封建主义糟粕”,但它对历史学、人口学、民俗学、社会学和经济学的探究皆显现了不可替代的独特功能。

然而长时以来,尤其是“文革”时期,族谱与其他民族文化起受到“极左”思潮的严重摧残。又因沧州乃京畿要地,历来兵家必争。加之我为大明皇姓,明末欲窃夺江山者皆视朱姓人为障碍,无论官民,只要姓朱便作仇敌论,造成朱氏族人四散逃匿,勿说谱牒续修,藏毁犹恐不及!故今日吾沧州朱氏族谱续修任务之繁难,非同一般。好在拨乱反正后,特别是在国家“构建和谐社会”的大环境下,家谱文化重获新生。目前,国编的《中国家谱总目》即将付梓,民间也涌动起修谱热潮。可以想见,家谱文化定能在党和国家的大力支持和正确引导下,弃其糟粕,扬其精华,从而推动我国整个民族传统文化事业与时俱进,健康发展,并对全国三大文明建设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吾朱氏源远流长。本系黄帝长子昌义一支。昌义之子颛顼,号高阳,于公元前2514年继黄帝之位。颛顼生四子,第三子称,即邾襄氏,传六代到陆终,陆终第五子名晏安,食于曹。因伐纣有功,周武王封晏安之苗裔曹侠于邾,故曹侠亦即邾侠,其封地史称邾子国。传至邾仪父,因助齐桓公成就霸业而升为子爵。再传至邾成子(字夷鸿)时,邾国为楚所并,夷鸿携子孙避乱沛国相县,为激励后人发愤图强,去邑而为朱姓。以勇力过人著称的朱亥,即夷鸿第五世孙。家贫采樵而读书不辍终成功业被汉武帝封为会稽太守,承相长史的朱买臣,即朱亥第七世孙。光阴荏苒,朝代更替,翻越千年传至唐文宗时的殿中丞朱涔,字山陵,号师古,为守滔之长子,光迪之孙,敬则之玄孙,世居姑苏洗马桥(今苏州)。涔生四子:(王革)、驯、瑰、重。唐乾符五年(公元878年)因避黄巢兵乱,涔迁家至歙州篁墩,是为新安(今黄山)朱氏始祖。其长子(王革),字鼎臣,大中二年登进士第,因文韬武略制授勇卫将军兼宣歙观察使,爵授亭英侯。(王革)生五子:春、满、园、林、秀。其中林公居今黄山市休宁县回溪村,传十八世至朱升,又名巽,字允升,号枫林,又号隆隐,是为我沧州朱氏之始祖也。升公曾为朱元璋出“三策”(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以佐定大明乾坤。明太祖对这位“才佐帝业、学本国师、文注子经、武贯韬略”的“启运之臣”十分敬重,拜授为“翰林学士”兼“东阁学士”“嘉议大夫”“知制谐兼修国史”。吾二世祖,即升公之子名同,讳外生,字大同,号朱陈村民,又号紫阳山樵,文武全才又长绘画,时称“三绝”。其随父一起出山,官至礼部侍郎。年五十,因坐事死。始祖父子,均仕金陵。三世祖(同公之子)名真(又名祥),随明成祖迁至北京。真公文武兼备,调任天津卫都指挥使,侯爵。自四世祖能公以下则世袭为天津右卫百户。吾祖在京墓葬仅三代,后人或因官封,或为避祸而南迁。当今,津南青沧黄一带以朱吴召、孝廉庄、东槐庄、崔庄、寨里、吴庄子、九女河等为集散地的几十个村庄的朱姓均源出一祖。

吾朱氏门名族望。从颛顼之子邾襄氏至今4600年的历史长河中,朱氏杰出人才层出不穷。具代表性的人物如:朱襄氏之孙吴回,接任火正祝融一职后,继续率他的部族南下与共工氏作战,终于镇压了共工氏的叛乱,死后被尊为火神。吴回后裔形成“祝融八姓”,其后裔之一晏安因辅佐舜帝有功受封于曹地,建立曹国,晏安之27代孙名邾侠,因助周武王伐纣有功,受封建立邾国。朱仪父,因助齐桓公成就霸业,而使邾国正式被周天子封为子爵国。邾成子,有胆有识,在邾隐公乱政期间几度挽救邾国危亡。朱隆,官拜韩魏将军。忠勇双全的朱亥,凭40斤重的铁锤,在败秦救赵保国中立下汗马之功;朱洪,汉初刘邦封其为御史大夫。以高风亮节著称的朱买臣,家贫志坚,苦读奋进,终成汉代名相;中国佛教史上西行求法第一人乃三国时的朱士行,其开取、译、讲经风气之先,影响深远;朱温,亦名全忠,五代梁王朝建立者,父子称帝17年;朱敬则,唐朝大臣、史学家,官至凤阁驾台平章事,以忠廉著称;唐朝殿中丞朱师古,功名驰于四海,爵位近于三台;师古之九世孙朱熹,南宋著名哲学家,教育家,文学评论家,他集我国理学之大成,对经济学、史学、文学、乐律均有贡献,一生著作颇丰,影响极大,后世帝王加封其为“文公”、“徽国公”、“先儒朱子”、“先贤朱子”,并定文庙春秋祭祀;师古公之十九世孙朱升,是十四世纪杰出的理学家、政治家和明朝开国元勋,为毛泽东所称道而名扬中外;朱丹溪,元朝一代医学宗师,创滋阴学说,中外影响深远,朱世杰,元朝著名数学家、教育家,早西方300年建立了“四元高次方程理论”;朱元璋,中国历史上唯一真正农民出身的皇帝,以神话般的经历,传奇式的谋略开大明300年基业。朱载堉,明代大乐律家,钢琴理论的鼻祖,被西方誉为“东方百科艺术全书式人物”,又尊他为“东方文艺复兴式圣人”;朱耷,明末清初杰出画家,风格雄奇,在东方以至世界画坛颇有影响;朱彝尊,清初著名学者和诗人,著述甚丰;朱自清,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清华大学教授和民主战士;朱德(师古公之第34世孙),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政治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要领导人之一,十大元帅之首,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朱光潜,现代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和教育家,北大教授和民主战士,。今天,朱姓已是中国第十四大姓,近1800万人,约占全国总人口1.4%,同时,《中国名人大词典》 收录朱姓名人653名,占全国名人总数1.44%,排名人姓氏第十一位,尚未全部包括四朝26帝。此外,朱姓海外华人、华侨遍及五大洲,比较集中的国家有韩国、朝鲜、新加坡、马来亚、印度尼西亚、越南、美国、日本等。朱姓在这些国家不但人口众多,而且名人辈出,举足轻重。如美国华人华侨中朱姓人数排第三位,遍布其30多个州,产生了美国应用数学委员会主席朱家琨、被评为年度美国最杰出人士的物理学家朱经武等大批有突出成就的人物。

时贯古今,域揽中外,吾朱氏苗裔可谓积淀了敦厚纯朴的家风,传承了奋发有为的精神,从而子孙繁盛,英才辈出,称之为源远流长和名门望族是当之无愧的。

续修沧州朱氏族谱是我各支各家阖族长幼的共同心愿。2005年3月28日的寨里会议作出续修族谱决定,并以同年4月28日的沧州集会为起点铺开具体工作。鉴于社会的进步,家族的庞大和间隔年代的久远,本次续修族谱采取了如下做法:其一、成立要事决策和具体操作两套班子。前者称修谱委员会,为权力机构;后者称秘书长会议,行使工作调度职能。其二、对传统族谱内容既有继承又有革新。继承主要体现在求真原则,世系、传记、志、铭 、封号、墓葬等坚持实事求是,宁缺毋滥,认真负责,严谨把关,避免误导后代儿孙。革新之处,如,将女性后裔同样入谱,以开女儿同样传宗接代之风;对男性配偶,改只记姓氏为写入名字全称,以除重男轻女之弊;“职衔”一栏,凡副科级以上职务、中专以上学历、助理工程师以上职称,以及县以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革命烈士和劳动模范等作出突出献的均要予以列入,以倡端行上进之正气;对不合法理人情和时代精神的家训、烈妇节妇等言词传记一律不写不录.......其三、采取有分有合,群策群力的方法;提倡各尽所能,乐于奉献的精神;发挥众人聪明才智和多方积极性,齐心协力完成修谱任务。如,谱系资料搜集工作,就得村村户户动手来做;再如,始祖考证工作和族谱合成工作,就得推举几位具备一定知识技能的人来承担。

窃以为,此次续修族谱上合国情,下顺族意;可促进和谐社会建设,能激励敦厚家风传承;既丰富和发展了民族文化,又弘扬和光大了祖上美德,且溯寻到源流始祖,理清了世系脉络;从而鞭策今人树立爱国爱家并为之增光添彩的情操,进而启发后辈确立遵法纪知荣辱求上进愿奉献的品格,至少莫成祸国殃民之囚,勿做数典忘祖之徒!如是,则可谓孝祖先,荫子孙,显功德矣!吾始祖公有言:“虽然今之近,后之远也,谱之不可以缓也!”望后人倍加珍惜,世代效法,切实践行三十年一小修,六十年一大修的祖训,让族谱在光大祖德、齐家治国,敦邦睦祖,和谐世风上恒久发挥积极作用,永葆我朱氏子孙茂盛,家族兴旺!

续谱告竣,阖族欢欣,仅陈数语,是以为序。

公元二〇〇七年十月(丁亥菊月) 十九世孙 宝辰 百拜谨撰

2、后记

余欲修族谱久矣,耐等时势耳。“文革”结束,改天换地。为构建和谐社会,繁荣民族文化,且顺应时代潮流,填补族人缺憾,加之本人于2004年荣耀离岗,而又身体精壮,便着手启动修谱事宜。在胞兄宝明公首肯,在族弟希明公热心联络和锡成公、云祥公、云岐公、云安公、云江公等族兄弟的真诚支持与积极参与下,2005年3月28日在黄骅市寨里村成功举行了第一次修谱工作会议,并通过成立了相应机构:即“修谱委员会”(见附件一)和“修谱秘书长会议”见(附件二)。自此至今,沧州朱氏寨里一支修谱工作已历时三年,基本完成。

回顾三年的修谱历程,颇多艰辛、困惑和喜悦。在一千多个日日夜夜中,勿论其他族人在统计本门基础资料中所付出的辛勤劳动,仅本人在溯源寻祖方面就三上京津,两下江南,查阅了上千万字的谱史记载,搜集了二百多万字的族史资料。可以说,凡目前在明史、明挡和因特网上有线索能找到的有关史料我皆已过目(如曾到国家图书馆、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故宫历史文献馆、天津图书馆、天津历史档案馆、南开大学图书馆、南开大学历史学院资料室、上海图书馆、黄山图书馆、黄山市社科联、歙县社科联、休宁县委宣传部、华东师大世界朱氏联合会会刊编辑部以及沧州市图书馆等查阅过朱氏族谱、明史档案、有关方志等史料);凡我始祖升公较长生活地和可能长眠之处我多已考察(如实地查访过:安徽的歙县石门、休宁回溪、黄山市篁墩、江西的婺源、江苏的盐城、徐州丰县等)。凡沧州地面可能同宗的朱姓村庄我均已到访或查问(先后去过的有:青县的朱庄子、朱吴召,沧县的东槐庄、崔庄、风化店、王官屯、黑徐家,黄骅市的寨里村等)。因之,老眼又增几度昏花,头上平添几多白发,谓之艰辛,似不为过!说到困惑,则是族人皆知的;其一,旧谱早已没于兵燹。本次名为续修,可族史茫然,何续之有!其二,传说中的祖上迁出地--天津袜子胡同,也已荡然无存。千方百计拜访了一些天津的朱姓耆老和公安、建委、新闻媒体人士。以及南开大学部分历史教授,皆对明末天津卫朱氏迁逃情况全然不知。查知的却是袜子胡同于1854年以后才陆续形成,而我祖最晚迁离时间是1644年明朝灭亡之时,早于该胡同形成近两百年。因而又一条重要线索泯灭了。其三,不仅始祖名字不知,本世四代以上的先人名字一概不详。据传寨里莹地立祖的老哥俩皆为进士,可因不知其名字,查遍明史档案和《明清进士录》也无法确认。其四,经多方走访得知沧州一带朱姓多来白南方(江、浙、徽、鲁、豫)移民和山西移民,以及小部分由辽沈迁入者,但在本人用三年时间查阅的所有朱氏族谱和其他史料中,对我们这支明末来自天津的朱姓哪怕是只言片语的记载也不曾找到。正在“山穷水尽”的当儿,出现了“柳暗花明”;我综合分析手中史料发现明史人物朱升和朱同父子的情况正与沧县崔庄和青县朱吴召朱氏族谱原序吻合,而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明朝档案总汇》中又竟然奇迹般地载有“天津右卫前所世袭百户”的名单而日此名单中部分人名、世系与寨里传说和崔庄、朱吴召族谱也相吻合。南开大学明史专家、博导南炳文教授曾对我说:“卫所百户,太基层了,一般不会有史料记载。《总汇》我也看过,你能找到这部分记载是巧合,也是你下了大力的结果。不易!”我说,与其说不易,毋宁说是天意!后来进一步研究考证,脉络越来越清晰,依据越来越充分,最终确定了我沧州朱氏始祖、世系和源流(详见《沧州朱氏祖、系及源流考略》和?《沧州朱氏世系总图》),岂不可喜可贺!

在这里应当特别提出感谢和庆幸的是,崔庄、朱吴召的族人们保存了一份清朝光绪七年的谱序和二十世纪末续修的族谱,为本次沧州朱氏追根寻祖和明系续谱起了至关重要的标识作用。此二村的本家中,恩祥公(97岁)、金奇公(81岁)、金友公、恩忠公、恩军公、恩亭公'宝和公、宝会公、佩良公等大多也年过花甲,他们把传承祖德作天职,以续修族谱为己任,任劳任怨,乐于奉献,在族人中堪为楷模,传为佳话,实在可钦可敬。在下深表谢忱!本人在此也并向寨里支所有热心修谱的族人们,向我到访过的全市,乃至全国各地的给予本人寻祖以同情和帮助的单位、族人、同姓和朋友们,向于互联网上提供有关资料的同宗们、朋友们,表示由衷的感谢!

本次续修的族谱,可谓实现了零的突破,可谓承担了继往开来的使命。成就自不待说,但也存有很多缺憾,甚至尚需勘误之处。这主要是:其一,革新愿望良好,惜末完全实现。如因基本资料搜集欠完备,朱氏女性后裔入谱任务没有彻底完成;“恩荣录”内容也遗漏很多。其二,族谱中或许尚有个别昭穆失序和诸多先人名号、生卒年月不详,甚至疑窦之处。其三,族谱内涵有待扩充,某些项目尚欠丰满。如家规、家传、艺文等尚未列入;已列入的如人物传记、影像、诰命封赠、莹图等又多有空缺。等等缺憾,甚至谬误之处,均有待后来之贤俊逐一考订。完善吧!若吾辈为后人做了一些有益奠基,起码没有大的误导,就谢天谢地啦!

本谱按惯例排序发放。即以《千字文》:“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仄,辰宿列张,寒来暑往,秋收冬藏,闰余成岁,律吕调阳,云腾致雨,露结为霜,金生丽水,玉出昆冈---”为印数排序。签领列表暂由本人保存。

公元二〇〇八年三月(戊子仲春) 十九世 宝辰 谨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