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林彪吃饭常年老三样,国宝厨师忍无可忍:让我给首长做点好吃的吧

 蔚蓝色淼 2022-11-26 发布于河北

刘少奇、尼泊尔国王、墨西哥总统、法国共产党总书记……

刘少奇

这些国内外声名鹊起的人物,都曾共同称赞过一个人,他便是苏州市南林饭店的特一级厨师吴涌根

别人做菜都是一辈子油盐酱醋,可吴涌根却既似一个不用丹青的画家,在桌面上画出美妙可食的图画,又像一个心理学者,一眼摸清饮食之人的习性,用手艺征服所有人。

他是远近闻名皆知的“江南厨王”,是百闻不如一尝的“国宝厨师”,可在1971年的时候,他却成为了林彪身边,满技傍身却无处发泄的可怜人。

林彪的老三样

一份蔬菜、一个馒头、二两肉饼…

林彪

熟悉的餐食端上了桌,饥肠辘辘的林彪却并没有急着入口,他小心地用手试探了一下温度,然后当着吴涌根的面,将热水倒进原本看着就不可口的饭菜搅和成菜糊糊,在略微烫嘴的时候囫囵吞枣的咽进喉咙。

吃饱喝足的林彪一脸满足,身为厨师的吴涌根却是看一眼都觉得胃里发撑,他实在不懂林彪为何要如此“糟践”吃食,他更不明白,林彪将自己豢养在身边,一日三餐为何却照旧是雷打不动的老三样。

图片源自网络

空有一身之才却毫无用武之地,吴涌根实在是没憋住,借李根清之口问出一句“首长,我给您做些别的好吃的吧,保证让您满意”。

吴涌根的厨艺,林彪自然是无话可说,但因着身体上的难言之隐,林彪却只能拒绝,要知道就连1967年12月5日六十大寿的时候,身为寿星的林彪也是一口别的没吃,对着一桌子的菜吃自己的菜糊糊。

林彪

60年代后期,林彪夫妇秘密居住在苏州南园宾馆,为之掌勺负责的正是吴涌根,身为江南有名的厨师,他是一名好厨子,却并不知晓林彪饮食只“认准”老三样的往事。

那是1937年9月25日的平型关大捷之后,赢了胜仗的林彪很是高兴,缴获的日军大衣直接穿在身上,跨上日军的白马他就策马扬鞭朝着杜堃部队所在的方向疾驰而来。

杜堃

谁料想,老朋友没有见到,误将其视作日军骑兵的阎锡山部下一发子弹直接将林彪击下马,造成肋骨折断,人也奄奄一息。

看清来着是谁,哨兵的额头顿时生出一头冷汗,本欲分享喜悦的林彪因此身负重伤,紧急被送往延安,住进了二十里铺的八路军总医院。

得知此消息的毛主席骑马30里专门去看望林彪,朱德、张闻天等人也纷纷去看望了这位意外负伤的军事奇才,关心是有了,可这对林彪病症的恢复并没有什么用。

毛主席与林彪

依仗着年轻,伤势有所好转的林彪坚持在1938年5月到任抗大,担任校长一职,明面之上的他林彪潇洒依旧,可褪去光鲜的外衣,林彪的枪伤虽然恢复的不错,但是贯穿伤还是在神经方面留下了明显的后遗症。

抗日军政大学

他变得格外怕水、怕光,对冷热的感知也是极为敏感,饮食方面稍有不注意,林彪就会开始拉肚子,延安的医生对如此的怪病有心无力,党中央便决定送林彪到苏联接受进一步的治疗。

彼时苏联的各项条件都是延安的无可比拟,去苏联养病两次的林彪口中却从来没有说过苏联的一句好话,有次聚会时有人说中国不久的将来就会变得像苏联一样好,林彪直接开口反驳“中国肯定比苏联更好”。

林彪

1949年解放之后,林彪还专门跑到毛主席的面前,言之凿凿的说“中国只要20年就一定能超过苏联”,所有人都知道林彪对苏联没有好感,而这厌恶背后掺杂着的也有林彪饮食坚持老三样的缘由。

林彪与妻子张梅在1938年底坐上了飞往莫斯科的飞机,他是抱着治病之心前来,未曾想身体的病症却是越来越严重。林彪强调过自己对冷热敏感,但莫斯科的医生却坚持让他洗含硫量很强的温泉。

林彪

毛孔张开却不能迅速闭合,林彪开始反复感冒,情况已然恶劣,但医生又一次不当使用阿托品,这让林彪神经方面的症状越来越多。

病情越治越厉害,这让林彪心中窝了一团火,再加上苏联的饮食与国内大有不同,在国内有人生病的时候都会提倡清淡饮食,但是在苏联,肉蛋奶依旧顿顿不落。

林彪本就不太喜欢吃肉,生平最爱的一口还是东北的猪肉炖酸菜,苏联的做法不合胃口,而数次的强塞更是让他的胃遭到严重的不可逆伤害。

林彪

除此之外,苏联的冬天极其寒冷,但是林彪的住所别说供暖了,窗户都透风,只能塞上棉花御寒。

多番的不如意,林彪终于忍不住了。

折磨半生的梨

每每因为病痛折磨难以入睡,唤来医生却只能看见摇头一幕的时候,面对外人一向文质彬彬的林彪总会禁不住地破口大骂,要知道,享受如此“殊荣”的人在奔赴苏联之前,可是仅有叶群一人。

中国话苏联医生听不懂,苏联医术林彪也觉得在自己身上没用,已然耽误三年时间,林彪没有功夫再试错下去,他在1941年的12月29日回到了新疆迪化。

毛主席得知消息没过多久,盛世才就将林彪回国的消息密告给了蒋介石,原以为蒋介石会趁虚而入,可盛世才受到的指令却是“不许发难”。在1942年的1月31日,胡宗南甚至专门从前线赶来就国共合作的必要性与林彪会谈。

盛世才

国民党权欲熏心,我党与之的谈判一向是不欢而散,但是当坐在谈判桌上的成了林彪,胡宗南不仅同意做出适当退让,还亲自押车给林彪送来了大量的军事书籍。

2月14日,一路辗转的林彪终于回到了延安,毛主席不仅亲自出门迎接,还拉着他的手一同走进了窑洞,连声吩咐伙房的厨子为林彪做饭吃。

毛主席与林彪

“主席,不用麻烦,我只要一两主食,二两肉饼,一碗装在保温杯里温热的白开水就好”,毛主席原以为是林彪体恤作战条件艰难,还出口说了一句“你好不容易回来,应该吃好点”。

对于林彪而言,过多的营养只是无谓的负担,他不贪口舌之欲,如此三样只是为了补充身体存活必需的营养,水果性寒凉,林彪一般不吃,可1949年10月16日赢了白崇禧的衡宝战役,却让得意忘形的林彪吃了个梨,自此懊悔一辈子。

白崇禧

1941年从苏联回来之后,林彪就开始坚持饮食上的“老三样”,他从不会等食物放凉,而是在略有烫嘴的时候就囫囵吞枣地咽进去,讨论作战策略的时候,他也会有意无意的塞一把炒黄豆进自己的嘴里,因为农村的偏方说,这样可以治胃疼心慌。

坚持了几年,林彪的身体有了明显的好转,可1949年10月吃的一个梨,却成了压垮他身体的最后一根稻草,让其染上了无可根治的拉肚子毛病。

因为这样后期的林彪只能躺在担架上指挥战斗,也为此错过了抗美援朝战争,在1950年的时候再次被送往苏联医治,再回来的时候已经是1951年的10月。

抗美援朝

这一下,林彪在饮食上更挑剔了。

领命捍卫东北多年,林彪最喜欢吃的就是猪肉炖酸菜,第一次从苏联回来的时候,偶尔林彪还会吃上一盘放纵一把,但是1951年之后,林彪的饮食却成了一概的菜糊糊。

如此简单的菜样体现不出厨师高超的功力,1971年厨艺精湛的吴涌根被带回来北京,他原以为能将接待过尼泊尔国王、墨西哥总统等外宾得镶金履历发扬光大,可终日的老三样却让他止不住的跟李根清“诉苦”,请愿其在林彪面前为自己通融一番,做些拿手好菜给他吃。

叶群

林彪拒绝了吴涌根的好意,但叶群却隔三岔五来厨房,指明要吃苏帮菜,最夸张的时候一天就要吃五顿。

再厉害的厨师也抵不住不重样的要求,本事再大、花样再多,吃得多了总会腻歪,有一次叶群劈头盖脸地将吴涌根痛骂一通,在这工作不开心的他便趁热打铁,上交了自己申请回苏州养病的报告。

1971年的7月中旬,吴涌根回到了故乡,而林彪老三样的习惯依旧在继续。

病重不误当“谈判大使”

林彪饮食上单一,身体上病重,可这都并未太过影响他工作的展开。平型关大捷让林彪一战成名,世人多认其仅是军事指挥能力出众,可毛主席却在2月20日写给刘少奇、彭德怀的电报中,点名赞扬了林彪统战工作做的很好。

皖南事变之后的1941年,国共关系降至冰点,蒋介石在1942年7月21日和8月14日两次约见周总理,可中方还未就此事达成一致的意见,蒋介石就又忽然变卦,坦言自己相见毛主席。

图片源自网络

针对蒋介石的说一处是一出,中共也迅速做出决定:周总理、毛主席都不去,让林彪打先锋。

1942年9月14日,林彪奔赴西安,毛主席特意发电报嘱咐与胡宗南交谈时可以就进攻边区展开,最终顺利让蒋介石与胡宗南进攻延安的计划胎死腹中。

计划顺利完成的林彪与周总理等人在1943年的7月16日的时候顺利返回延安,而毛主席、朱德等人也专门为他们的凯旋举行了盛大的晚会。

图片源自网络

领兵打仗林彪有自己的一套,饮食之上的林彪除却老三样,偶尔也会吃些大枣、青蛤和荞面,只不过,在品质的筛选上,林彪有着不可撼动的严格

大枣必须是山东的、荞面必须是山西的、小米必须是井冈山的,同样的东西换上不同的生产地,林彪的身体总会有不同的反应。

因此为了保险,林彪更换口味的日子一年之中也最多是两三天。

林彪

除却饮食,为了不被病痛折磨好好地活着,林彪还自创了“温度穿衣法”来保证自己接触的温度始终是适宜的,从而不至于让自己拉肚子。

多病全砸在身子骨原本就不尚硬朗的林彪身上,他的身体是出了名的消瘦,用俗气一点的话来说,他光是活着已经是拼尽全力,可如此之般,本可大有作为的林彪却在精神上掉了链子,生出不合时宜的向往,坠落欲望的深渊。

林彪

他亲手毁掉了自己“战神”的名号,也将原本康庄大道的人生付之一炬,一失足成千古恨,只可惜并非所有的错误都有重头再来的机会。

吃错了食物,有医生可以帮助起死回生,但办错了事情,酿成了无可挽回的过错,却没有任何人有义务为之兜底。

林彪

林彪的一生是复杂的,有人就其不讲吃穿用度的所为称其是苦行僧,有人依托其把一切都献给战争的军事才华,赞其是杰出的统帅,每个人的心中都有自己的哈姆雷特,人在做,天在看,是非报应、因果轮回,命运自有自己的答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