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想过的日子 | 必要的心态之放下期待(五)

 启明灯 2022-11-26 发布于山西
△建议在WiFi环境下播放

何劲波老师

桂子玲珑:悟前加法是什么意思?

我把这个解释一下。因为我们当时讲这个“悟前加法”的时候,正好讲金狮子。狮子的本性是金子,这个好懂。金老虎的本性是金子,金的痰盂(尿盆),尿盆的本性也是金子。

什么时候就了悟本性呢?大家都成为金子,都明明白白成为金子,这时候就是了悟本性。那么在了悟本性的过程中,悟以前好多人以为是啥呢?好多人以为是我要成为金子,我得不停地往金子里面加东西。

我加一本《老子》,加一本《心经》,加一本什么的,我要再加一天一百零八个头,我再加什么东西,他不停地加,我上这个老师那上课去,上那个老师那上课去,他干嘛干嘛,他不停地加不停地加。他以为加的东西越多,那个金子越纯。悟以前是这么个做法。

当然这个做法本身无可厚非,没有说你错,但是这是悟以前的行动,而且悟以前你只能用这些行动,因为你都是信念,你在二元里,你不可能用减法的。

悟以后是什么呢?悟以后你就知道纯金是什么东西了,这时候就往出拣。金子里面的铜、金子里面的铅、金子里面的杂质、金子里面的石头,金子里面的啥,你就往出拣,拣到最后就留下纯金了,这叫悟以后的减法。我相信我把这个说清楚了。

但是,我并没有说以前我加的什么《心经》、以前加的《道德经》,难道我把《道德经》拣出来,把《心经》拣出来?不是。是什么意思?是你悟了本性以后,《心经》、《道德经》什么什么,它都变成提纯的工具了。明白这个意思就行了。

何劲湧老师

我也插句嘴,古圣先贤有一句话,“消归自性”。就是不管你悟以前、悟以后——我们简单地说,就是专注力、观照力。

你悟也是专注力、观照力,你没悟还是专注力、观照力,所以你读经典追求的不是数量。如果是追求的数量了,当然数量挺好的,反过来在数量的基础上追求质量,就是这个意思。

是不是字字句句读得明明白白的?是不是听得清清楚楚的?内心有没有安住在当下你修的这个状态上?我觉得这就是个“加行”。

然后再一个,前头说的积累福报呀、扩大心量呀、格物呀,是最好了。

何劲波老师

飞翔:可以用三、五年我特别愿意,但是现实是孩子中考、高考,家里经济窘迫,需要面对的。求助。

求助啥意思?支持你的经济窘迫?还是支持你啥呀?求助啥呢?那个“求助”是个啥?你有没觉得,那个“求助”本身就很匮乏。

我不是说你真的要求经济上帮忙。你求助,就是你自己要是愿意学,你要求谁的助呢?你知道我这意思吧,我真没有批评你的意思,我真的是想引导你。

你用三、五年,没说你啥也不干呐!你现在在这儿听课,你影响啥了?你该干啥都干啥,影响啥呢?我就不相信你一天连一个小时时间也找不出来;一小时找不出来,我就不相信你一天连半个小时找不出来,我就不信;十分钟也找不出来,我就不信。你求什么助呢?我说话老是冲,你可别被我伤着,我就想告诉你这个原理。

知爱:百听不厌,不坚持就是因为不够“信”。

对,信的程度决定我们的成就与否。

李慧:老师,再讲讲“我1”、“我2”、“我3”吧,感恩!

我其实也看到群里面他们在讲“我1”、“我2”、“我3”,然后大家都讲“我3”是啥、“我2”是啥、“我1”是啥。讲到这儿没用。“我1”是啥,“我2”是啥,“我3”是啥,都没用。

我讲“我1”、“我2”、“我3”的意思不是要讲“我3”是啥,“我2”是啥,不是要给“我1”、“我2”、“我3”做定义,也不是要给什么情节呀、信念呀、感受呀,也不是要给它们做定义。

我是要讲啥呢?就是我们不明白的时候,在情节里面泡着,但是你不知道是谁决定的情节,我是让你去找那个决定的那个东西。刚学的人就知道,说从情节里面得到了感受里面、得到了信念里面,这问题才能解决,这种学的还没到家。

学到家的是啥?原来这个东西都是“觉”的内容。你明白这个话题了,就明白“我1”了。

其实我只是拿“我2”、“我3”举的例子,就像省略号,点六个点,我可以后面点一万点,只是我不讲了,六个点就够了,就这个意思。

所以“我2”、“我3”就是点了六个点,你不要在六个点上做文章。你要回到前头那个“我1”。你只要知道“我1”,后面那一串点都是你的。

这是“我1”、“我2”、“我3”,这个意思我相信说清楚了。

“我1”、“我2”、“我3”,这是我们课上创造的这么一个词。如果大家在回顾这个话题的时候,那你就体会一下“我1”多么重要。

“我1”决定一切,是解决这个事情。

何劲湧老师

我觉得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当然不一定说的准确,反正你一旦理解了,你咋说都行。

“我3”就是你的现实,就是你的生活状态;“我2”就是你的当下的感受、感觉;“我1”就是那个能感觉的你自己。

回过来,往回走就行,格物,一层一层往回走。

何劲波老师

杨素婵:何老师请教一下什么是回向?

“回向”,从这个行动上来讲,或者从动机上来讲,我们简单地可以把它理解成祈祷。就是祈愿,我有个愿望希望它实现,简单地把它理解成这个样子。

但是它的作用应该远不止此,我们讲“回小向大。”但是这块不用往深的说了。就是我们知道,我们希望这个愿力可以一直滚动,能量可以一直滚动,就是它持续推动我们进步、进步,再进步。大致是这个意思。

然后可能会有人问,说回向是个什么仪式?或者怎么做回向?

最简单的回向,什么仪式都不需要,心里发个愿就好了。比如我们今天讲课,我们回向祖国,疫情早日过去;回向祖国繁荣昌盛;回向祖国早日破除国际上的那些捣乱,立于世界之巅;回向人民幸福……就这样的。

简单:是呀,我也是云里雾里好像听懂了,又好像啥也没听。

初学大部分是这种情况。大部分就是,你一听,欸!是懂了,觉得挺高兴。完了听了个啥,不知道。

因为这就不是知识,知识你就会总结一、二、三,这就不是知识,这就是个感觉。

你刚才疼了一下,请问你得到个啥?你痒痒了一下,你得到个啥?啥也没得到。你说得了个疙瘩。那个不是痒痒,那个是疙瘩。所以这就是感觉上的东西。当然我可以说得玄妙一点:你获得了能量。

桂子玲珑:谢谢何老师的讲解,有点懂了,再悟一悟。

听不懂没关系。我特别说一下:听不懂没关系,悟一悟就行,听不懂不要使劲想。

“想”和“悟”啥意思?“想”就是使劲在事儿里面琢磨;“悟”就是感觉感觉。

子:儿子今天上午也在听,头发一长就上火,烦躁,他问:“怎么办?”

剃头啊。这多简单的事儿!

你饿了吃饭去啊,你说:“饿了,我格物。”你肚胀了,你赶紧上厕所去。“不行,我格物。”不是,该干嘛干嘛去。“饥来吃饭倦来眠,只此修行玄更玄,说与世人浑不信,却向身外觅神仙。”

末末:吾早年来积学问,亦曾讨疏寻经论,分别名相不知休,入海算沙徒自困,却被如来苦苛责,数他珍宝有何益,从来蹭蹬觉虚行,多年枉作风尘客。

王俊芳老师

《证道歌》。

何劲波老师

对,永嘉大师。

豆儿:老师,“我1”可以理解为觉知的自己吗?

它就本来就是,“我1”就是真正的我。

在年会上,我们是这么讲“我1”、“我2”、“我3”的,就是我梦见梦里的这个我;这个梦里的我又梦见一个我——我梦见我梦见我了。

你说哪个我不是我?哪个我都是我。但是真正的“我”是做梦的那个,前头做梦的那个,后面做梦的不是。就这么个意思,这就是“我1”、“我2”、“我3”,所以体会吧。

何劲湧老师

“我1”就是那个金子;“我2”就是那个狮子呀、尿盆;“我3”就是狮子出去跑去了、尿盆出去接尿去了。然后回过来,又回到这个地方来。

但是咋解释也没用,这功课做起来以后,你就悟,一下就出来了。

何劲波老师

安心:初二的孩子不想进学校学习,老在大街上逛,晚上很晚才回家,问他有啥想法,他说没有想法。这怎么办呢?老师们。

王俊芳老师

他要不回去了,你自己啥感觉?

何劲波老师

其实这么多天,应该是很简单的。怎么办?

同志们,你看,在“我3”里面解决这问题,就陷进去了,就没办法。如果您能听懂格物,就格物;如果听不懂的话,什么办法都能用。

以前也是有人提一些问题问我,然后我告诉他:“格物”。

他说:“还有什么办法?”

我说:“还有什么办法呢,所有的办法全能用,但是格物最究竟。”

他说:“如果我不用格物的话,应该用什么办法?”

我说:“你随便用什么办法都行。因为已经没有意义了,你觉得哪个能用就用哪个吧。”

L:老师,女高中生剪头发也要剪光头,怎么劝说她?

其实剪光头也不是个啥事儿,可以剪短发折中一下,跟她商量。知道高中生想干嘛,但是你跟她说,现在她——就我们俗话说,“脑子里面别改锥的了”。她脑袋瓜轴的时候,你跟她怎么说?

当然你是先要处理自己,你不能让自己在事儿里痛苦的。当然我不希望我有这样的女儿,因为她会让我纠结一下子,但是如果她非要剃,那剃就剃呗。

要是我,(她)剃就剃了。(我会告诉她)你自己做好处理,你接受你后续的结果,比如说学校找你谈话呀,比如说要叫家长。

叫家长,我反正不去。要是非要叫家长,那我去了就说:“哦好,嗯、嗯,好的,再见,谢谢老师。”你能咋地?你总不能把你高中的女儿叫过来,叮铃咣啷揍一顿吧?揍了她能解决问题也行啊,关键是揍她不解决问题。

在年轻的时候,都会有一些……其实不叫唐突,也不能叫荒唐。都年轻过,她年轻的时候需要那一下子,反正就看你能不能接受了。

你现在问的这个问题,其实不是她剪头发要怎么劝说她,而是问你怎么去接受,或者你怎么不难受。

怎么不难受呢?用接受去接受“难受”就不难受了。

王俊芳老师

回到自己,所有的问题先回到自己。

何劲波老师

小野:纯想即飞,纯情即堕。这个“情”和“想”是什么?

简单说,“想”是观照,“情”是人欲。大致理解啥意思?“情”就是执着了。

廖声成:请老师开示,石头和桌椅板凳有觉知吗?

万事万物都有见闻觉知,都是“觉”里的内容。

喜阳阳:老师,如果国家等是相,为什么还要区别对待呢?我感觉自己执空了。

区别啥对待?你是中国人呐!当然,它是这样的,本身这样说也是个信念。它是个相,但是你没有离相啊,你没有离相就要遵守相里的规则啊。

再说了,你作为现在相里的这个我,爱国呀、支持国家民族啊,这是良知啊,天然就是这样。就像你现在爱你父母是一样的,天然的、自动的,不是有人教着你的。国家不就是我们的父母嘛!

丹:何老师,我是情绪来了,想知道着,可是一知道就没了。

那你不知道的时候就又有了?你是咋知道它又有了呢?你不知道,它怎么会有呢?

“而且经常是这样,不知道怎么能一直知道着。”

就是它在,你也是知道;它不在,你还是知道。就叫“一直是知道着”。

欢喜:何老师,确切地说,是不是先接纳再知道?

其实接纳就是知道,接纳和知道不是一回事嘛,你体会一下。当然,如果你愿意把它分开理解也行,也没什么错。

末末:一段时间内浸泡在经典和课程里,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周杰伦的双截棍,他们儿子我习惯从小就耳濡目染,佛法称为香光庄严,我管他叫腌咸菜法。

确实,浸润。古人叫“熏修”,“熏修”就是泡在里边。特别好,感谢末末提供的这些分享。

爱笑的静静:回到生活中,再怎么精进呢?

刚才说了,就两件事:一个熏修,一个做功课。

其实我们聊的内容呢,该说的都说差不多了,完了肯定在学习的过程中,还会有各种各样的一些的问题,各种各样的一些面对。当然我们跟着这个功课,我们就会不停的进步,关键是功课别落下。

我们这节课就到此地。感谢诸位,再见,谢谢!

据2022年54日《想过的日子》直播课整理

您的每一句话  我们都会认真听

欢迎留言分享 点击这里,说你想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