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博邺城造像:佛韵,至美

 寂寞红山 2022-11-27 发布于北京

2012年河北临漳邺城发现一佛造像埋藏坑,出土造像都是碎片,几乎没有完整的。经过多年修复, 2895件(块)碎片被一点点拼对,拼出基本完整的造像200余件,时代跨北魏、东魏、北齐到唐代,并以东魏和北齐为主。国家博物馆“和合共生——临漳邺城佛造像展”展出了170多件展品,其中造像131件。

借着这里梳理一下北魏、东魏和北齐的关系。

北魏,我们熟悉的是云冈石窟,孝文帝迁都。北魏是由鲜卑拓跋部建立的政权,它结束了五胡十六国北方的纷乱,实现了北方的暂时的统一,也为后来的隋唐大一统奠定了基础。

孝文帝汉化改革后,鲜卑贵族之间以及与下层民众间的矛盾并没有得到解决,导致北魏政权分裂,建都邺城的被称为东魏,建都长安的被称为西魏。后来,东魏被权臣高欢篡了,建立了北齐;西魏被宇文氏取代,建立了北周。

东魏和西魏开始的时候是东魏实力强,后来是北周强于北齐,最后是被周武帝灭了北齐。再之后,杨坚粉墨登场了!

东魏享国只有17年,北齐享国只有28年。两加在一起还不到半世纪,但在造像上却达到很高的成就,邺城这批造像以及青州造像,很多都是这个时期的。

国博“和合共生”展中的造像很多都是第一次展出。不仅有北魏时期以褒衣博带为特色、饱含飘逸潇洒之神韵的造像,也有北齐时期以薄衣贴体为新风、传达温润内敛之气韵的造像,更有精雕细琢、极具地域风貌的透雕龙树背屏造像。展览看下来充分领略了邺城这批造像表现出来的佛韵至美。

文章图片1

北齐 米勒七尊像。

龙树背屏是北朝晚期邺城地区佛教造像最具代表性的作品,背屏由两株交互缠绕的菩提树构成,立面作弧扇形,边缘呈锯齿状,树冠层叠镂空,装饰有龙、塔、飞天、璎珞等。圆润柔美的佛像坐立于背屏之前,仿佛荫护于巨大的菩提树下,独具地方特色。

文章图片2

北齐 坐佛七尊像。

龙树背屏基本样式:两棵树+飞天捧绳+顶端的塔(或龙、飞天、璎珞等)。

文章图片3

北齐 坐佛五尊像。

造像多数着色贴金。不知道那时候用了啥颜料啥技术,历经千年依然鲜艳。

文章图片4

北魏 坐佛三尊像。这尊北魏特色明显,褒衣博带式。

文章图片5

邺城这批造像多数为汉白玉造像,保留着彩绘和贴金痕迹,题材、类型丰富。

文章图片6

龙树背屏是邺城这批造像中最亮眼的造像类型。

文章图片7

雕工细致,设计繁复。

文章图片8

单体圆雕造像也有,占比不到20%。

文章图片9

背屏造像不仅正面精雕细琢,背面通常做了精心地雕刻。

文章图片10

龙树背屏造像多以白石雕刻,石温润洁白、质地柔软的特点,运用娴熟的镂空雕刻技术,是邺城佛教造像的巅峰之作。

文章图片11

龙树背屏的形式主要出现在邺城及周边地区,是邺城佛造像独特的题材,在中国古代佛造像艺术史上独树一帜。

文章图片12

造像或繁或简,却都平和恬静,展现出一种宁静安详的佛韵。

文章图片13

北齐 覆钵塔。131件造像中的“独生子”。它被专家称为“世界罕见、全国第一”!

文章图片14

除了背屏式造像,单体圆雕造像有,数量上不到20%。邺城地区的青石造像较少,青石质地均匀、硬度适中,以高浮雕与圆雕佛像为多。

文章图片15

北魏 谭副造释迦牟尼像。此像头部残存水涡纹发髻,身着通肩大衣。主尊造像宽厚的臂膀,这种风格和昙曜五窟的造像风格是多么相似。

文章图片16

展出吸引了众多观众。

文章图片17

感受佛韵至美。

文章图片18

布展很有味道,很贴佛韵至美的主题。

文章图片19

东魏 弄女等造弥勒像。这件造像珍贵,除了自身的精美,更因为它有题记,清清楚楚地记载了时间。

弥勒有点“发腮”的脸,面庞圆润,略微颔首俯视,嘴角含笑。这种面容是传说中的福相,以前人都喜欢的。观之可亲。

文章图片20

“和合共生”展实景。

文章图片21

131件邺城佛像精品。

文章图片22

布展是门艺术,现在展览不仅展品好,布展也是杠杠的。

文章图片23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