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实验小学 翁浚兮| 年年相似又不同的春节

 富春少年 2022-11-27 发布于浙江

富春少年文学院十九届西湖杯征文系列

年年相似又不同的春节

实验小学  三(3)班  翁浚兮

指导老师:郎群飞

“砰啪”一声声的爆竹声在耳边此起彼伏,热闹非凡。不由得想起王安石的“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我的家乡在建德,自农历腊月十五开始,建德人民就忙活起过年来:浸米舂年糕、裹棕子、做米粿、掸尘、杀鸡、宰鸭、买鱼、买肉,买干货等,忙得不亦乐乎。

今年我跟着奶奶学做米粿。

奶奶把米粉和水后搅拌成了比较干的一盆米糊,然后把米糊剥离搁置在一块干净的台面上,不停地揉啊搓啊,把干米糊硬生生地揉搓成了一个大米团团。奶奶揉的时候半个身体都倾轧上去,身体一起一伏的,很有韵律,也应该很累人。等到奶奶把大米团子揉长,切下,变成了小米团子,就是我大显身手的时候。我先负责把小米团子压扁压圆变成米片片。嘿嘿!不是用手掌压,那已经过时了,我有神器神助攻。虽说有神器,但压扁容易,压圆难啊!通过不断地实践,终于找到了感觉,任务完成得还可以,劳动的光荣感油然而生。然后,我学着大人的模样把事先准备好的菜,用勺子勺到米片片的中央,再把米片片对称合拢来,折成一个大饺子的模样。这个过程对于我来说就更加艰难了。瞧,我一会儿把米片片弄破了;一会儿大饺子“开口笑”了;一会儿大饺子里的菜菜探出头来了;一会儿大饺子好似穿了一件皱边裙。总之,状况百出,再加上我一鼻子一脸蛋的粉粉,倒是给大人们添了许多乐子。可是,我自己看看自己的作品还好啊,不是挺可爱的吗?

除夕之前我看大人们是各种忙,顺带着我也学了好几种“技能”。除了学做米粿,我还学会了拔鸭毛。

提起拔鸭毛,我要“漏”两个我哥哥小时候的笑话给大家听。

其一,在哥哥很小的时候,隔壁大奶奶家杀了一只大白鸭,哥哥刚好过去耍的时候,看到铺了一地的白毛,兴奋地跳起来,用他那稚嫩的童声喊道:“啊,下雪了!下雪了!妈妈快看,下雪了!”妈妈听到笑弯了腰,给哥哥纠正:“宝宝啊,这虽然也是白色的,但不是白雪哦,是一地鸭毛。”

闹这个笑话,也不能怪哥哥哦,因为哥哥从出生到这个时候我们那就压根没有下过雪,他只知道雪是白色的。我就比哥哥幸运了。今年我们这里已经下了好几场雪,虽然山脚下积雪不多,但是山顶上有厚厚的积雪。爸爸专门带着我和哥哥去山顶领略那“冰天雪地”的纯净世界,果然是“银装素裹”,绝美啊!

其二,有一次哥哥看到奶奶把鸭子放在一个脸盆里,脸盆里有热气腾腾的热水,奶奶把浸在热水中的鸭子翻来翻去的。哥哥蹲在旁边仔细看了一会,好奇地问:“奶奶,你是在给鸭子洗澡吗?”奶奶笑了,说“嗯,给鸭子洗个澡后,再炖给宝宝吃,好不好?”哈哈,也不知道哥哥当时心里会怎么想。

每逢过年,待到杀鸭时,我们就会聊起这两个经典笑话,一起乐呵乐呵。 

除夕那天,我们兄弟俩负责“新桃换旧符”。大人们忙着做年夜饭。

下午也不知道几点开始,村子里就此起彼伏地响起了鞭炮声,早早地宣布着“我们家已经开始用年夜饭咯”。似乎越早开始享用年夜饭,就越能抢到一年的好运似的。

一家子围着一桌的美味佳肴,合家团聚的守岁开始了。俗称“年三十夜吃一餐,正月初一穿一身”。守岁的菜肴很丰盛,建德人的餐桌上也总有几道经典菜,比如:肉圆、香菇炖鸡、红烧鲫鱼......吃年夜饭时,其它菜肴可以尽情享用,只有鱼要留着些不能吃完,寓意“年年有余”。吃完年夜饭,大人们都会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给我和哥哥。我会马上把红包交给哥哥保管,哥哥是我的“财政官”。我和哥哥早早地吃好了自家的年夜饭后,穿上新衣,串门到隔壁大爷爷家。大爷爷和大奶奶总是会很热情地邀请我和哥哥再吃一点,我们就毫不客气地再吃一点。

饭后,大家都会聚拢在一起,开开心心地观看春晚,边吃坚果边欣赏节目。屋内喜气洋洋、其乐融融。屋外灯火辉煌,鞭炮声响彻天空。这是我们每一个人对新年的欢庆。

大年初一我会跟着爸爸、妈妈去山上给祖先们拜年。节日的热烈气氛不仅洋溢在各家各户,也布满了山岗田间。

我的春节,年年相似,又年年不同。相似的是每一年的欢悦,不同的是每一年的成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