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乡愁:过了小年盼新年

 吴越尽说 2020-01-19


作者:朱晔晨

图1:团聚_副本.jpg

团聚

儿时在乡下,一大家子都住在一起。那会儿我的两个太姥姥都健在,算上我就是祖孙四代了,七口之家在村里算得上是人丁兴旺的人家了。每逢遇到过节,嫁出去的小姑还会带上表妹和姑父回娘家团聚,过个节日既隆重又热闹。印象之中,有两个节日是最欢喜的,那就是小年和新年。

图2:团子.jpg

团子

之所以喜欢小年,是因为在小年那天,有团子可吃,那是大家公认的美食。小时候在乡下,好吃的东西并不多。那会儿大伙儿的日子才刚刚起步,像我爸妈那辈60年代的人,大多都是白手起家,平日里都省吃俭用的攒着钱结婚生子,有的还要计划着在自家地基上把老平房翻建成新楼房,生活的担子压在身上实属不易。所以,那年代即使大家手上有点闲钱了,平日里的吃用开销也是要精打细算着的。而在小年那天,大家都特别的舍得,买肉也都是几大块一买,因为在我的家乡,依旧保留着小年吃团子的习俗,而香甜软糯的肉团子更是深受大家的喜爱。

图3:揉粉.jpg

揉粉

图4:包团子.jpg

包团子

图5:团子点红印.jpg

团子点红印

图6:竹扁里的团子.jpg

竹扁里的团子

“家家捣米做团子,知是明朝小年夜。”小年夜的前一晚,家中厨房里就开始热闹起来了。我的母亲在菜板上卖力地剁肉馅,爷爷在灶头上卖力地揉着糯米粉,奶奶则在灶头边的小桌上搁上一只竹扁,等爷爷揉搓好了就把糯米粉团堆在竹扁里,然后捏起一小块开始麻利地捏皮子包肉馅。昏黄的灯光映照在大家的脸上现出月光般的温柔色,在那一刻,人间的烟火是这样的朴实无华。

图7:灶台.jpg

灶台

图8:祭灶王.jpg

祭灶王

小年那天有个重要的习俗就是“祭灶王”。一大早,奶奶就把隔夜做好的“稻稞团”供奉在灶王爷面前,祈求灶王爷向玉皇大帝汇报工作的时候帮全家人多说些好话,以求来年风调雨顺、灶头兴旺。小时候我会好奇地问奶奶:“老祖宗也喜欢吃团子吗?”调皮的时候还会爬上灶头查看团子少了没。“奶奶,灶王爷是不是真的会回来吃团子?”每次问得奶奶都摸不着头脑。到了晚上,全家人会围坐在一起吃团子,团子散发出来的热气又暖和,又香甜。那晚,虽说吃的是团子,承载着的却是大家对来年美好的祝愿,这也是寻常百姓人家最真切的期盼吧,不奢求日子过得多么的富有,只愿全家人团团圆圆。

图9:小孩放鞭炮.jpg

小孩放鞭炮

吃过团子,大人们会坐在一起喝茶,嗑瓜子,有着说不完的家长里短。小孩子不感兴趣,都结伴跑出去玩耍了。我们会去乡间的小沟里“滑冰”,去田埂里的草垛边捉迷藏,也会在家门口的水泥地上放鞭炮。调皮捣蛋的男孩子会搞恶作剧,故意把鞭炮悄悄的扔在小女孩身后,吓的小女孩直跳脚,自己则躲在一旁捂着嘴巴笑。小女孩也不甘示弱,拼命地追着男孩大喊着要抓住他,大伙儿则在一旁呐喊助威。那一晚,欢声笑语不断,就连天上的星星也乐在其中。

图10:过年买新衣.jpg

过年买新衣

团子吃完了,小年也就过了,过了小年大伙儿就开始盼望着过新年。年前的几天时间里,大伙儿无论多忙都会抽出时间去城里逛街买新衣,新年里是要穿新衣的,预示着新的一年有个全新的开始。买好的新衣拿回家挂在衣柜里,大人是不允许小孩提前穿新衣的,新买的衣服只能等到吃完年夜饭大年初一才能穿。我们小孩子哪忍得住,一天跑去房间打开衣柜要去看好几次,有时候实在忍不住了,还会偷偷关起门来悄悄地对着镜子试穿下,然后心满意足地赶紧脱下又放好,生怕大人看见了被挨骂。在我的记忆中,我的母亲每逢新年都会给我买新衣,一直坚持了二十多年,直到我工作自己挣钱了,母亲还是会在过年之前不停地嘱咐我:“一年忙到头,要对自己好点,自己挣钱了,年前别忘了给自己买件新衣服穿穿。”我的母亲哪晓得,现在日子过得宽裕了,我呢也会时不时地约上好友去逛街买衣服,一年下来新衣服是不愁的。可在母亲心里,我好像依旧是个长不大的孩子,还是当年那个缠着母亲要买新衣的小女孩。或许正如有句话说的,心里的人是永远不会老的。

图11:玩烟花棒.jpg

玩烟花棒

图12:蹄髈红烧鸡蛋.jpg

蹄髈红烧鸡蛋

图13:八宝鸭.jpg

八宝鸭

盼望着,盼望着,总算到了大年三十。过新年啦!村里的小孩欢聚在一起嬉戏着,手里拿着的是去村口小店里买来的一毛钱一根的烟花棒,可以拿在手里绕圈圈,散发出金黄的光。大人们也都开始忙活起来了,准备烧制年夜饭。我家的年夜饭的餐桌上有两个必不可少的大菜,一个是蹄膀红烧鸡蛋,这道菜主要是吃蹄膀里的红蛋,吃过红汤翻煮过得鸡蛋,寓意着一年“滚”过一年,一年赛过一年。还有一道就是八宝鸭,寓意五谷丰登,洪福齐天。小时候吃的八宝鸭可不是如今真空包装的半成品,食之无味。那八宝鸭全是奶奶自制的,鸭是自家养的,过年当天现杀一只,开肚,把酱汁汁好的糯米塞进去,再塞些莲子、腊肠、栗子,拿把勺子伸到鸭肚里使劲搅几下,撑得鸭肚子鼓鼓的,最后拿根稻草扎好放到土灶头的大铁锅里,从中午一直要蒸煮到傍晚。晚上年夜饭开桌的时候才起锅端上餐桌,吃起来香气四溢,鸭肉酥烂,糯米饭香甜软糯。

图14:彩色电视机看春晚.jpg

彩色电视机看春晚

图15:串门看春晚.jpg

串门看春晚

年夜饭吃好后,大家会聚在一起看春晚。在我七八岁的时候,家里还是黑白电视,隔壁邻家的小红家买了台新彩电,这可在相邻里“炸”开了锅。刚吃过年夜饭,左邻右舍都迫不及待地去小红家串门了,说是去唠嗑,其实就是奔着大彩电去的,挤满了整整一屋子的人,直到春晚结束大家才慢慢散去。后来家家都慢慢添置了彩电,也不足为奇了,串门的人儿越来越少,大都都待在自家屋里看春晚了。而我,却格外的怀念着那段去邻家看春晚拥挤的岁月,那时候大家虽条件艰苦了些,日子里的欢乐倒是很多,左邻右舍也格外的和蔼可亲,这些都是往后日子找不回来的。

图16:新年吉祥.jpg

新年吉祥

时间在悄无声息地流逝,二十多年过去了,关于小年和新年的那段记忆却始终挥之不去,那温暖的乡情、快乐的时光和唇齿边的香甜始终在梦里来回缠绕。每每到了年末,最先念起的就是父母,还有我的爷爷奶奶,他们都在渐渐老去了吧!幸福的是,他们依旧健朗着,常常可以陪我一起过小年,盼新年。

图17:过年团圆饭.jpg

过年团圆饭

责任编辑:王来刚、朱宇婷

技术编辑:吴英

本文来源:吴江通微信公众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