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汉文帝时期,晁错经常提出一些很有用的建议,为何皇帝从不采纳?

 无风起念 2022-11-27 发布于广东

公元前一八零年吕后死去后,吕氏外戚集团,被以周勃为首的功臣派铲除,代王刘恒即位,大汉王朝开启了长达近四十年的“文景之治”。汉文帝宽仁节俭,让百姓休养生息,国家的经济迅速恢复,但一片繁荣之下,也潜伏着严重的政治和军事危机,除了贾谊之外,另外一个具备深重危机感的人就是晁错。

晁错这个人,《史记》和《汉书》中都有记载。在文帝时期,晁错经常提一些建议、写一些疏文,但是文帝基本上都不采纳。

但晁错对景帝的影响非常大,因为景帝是晁错的学生。文帝为什么不采纳晁错的建议呢?因为文帝的思路是“无为而治”,而晁错经常想要做的就是变更制度,包括加强朝廷的权力、对外发动战争等等,这些事情文帝都不想做。

学贯儒法晁错谏言

晁错的家乡在颖川(今河南许昌)。他年轻时,学的是法家的学问,出仕做官后,任职太常寺。太常寺负责国家祭祀礼仪,后来也负责国家的教育工作。晁错做了太常掌故,是太常寺的九卿之一。

文帝登基以后,希望能够找到一些人,把秦始皇以及项羽焚书之后快要失传的学问找回来,其中就包括儒家的学问。

孔子曾经修订过《尚书》,文帝想找一个能够懂得《尚书》的人。后来找到了一个秦始皇时期在秦政府里做过博士的济南伏生,当时他已经九十多岁了,不可能再把他征召到京城来,文帝只好选派一些官员,到他家里去跟他学习《尚书》。

太常寺就选拔了晁错。晁错跟这个济南伏生学了几年的《尚书》,学问变得非常渊博。他以前学的是法家的学问,现在学了《尚书》,是儒家的学问,所以晁错是学贯儒法的。

儒家和法家都是要平治天下的,儒家孟子曾讲,若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

法家要富国强兵,也是要指点江山的。所以作为学贯儒法的晁错,就要给大汉政府提一些建议了。

足智多谋取信太子

晁错回来之后,开始给汉文帝上书,他前后写过30篇疏文。第一篇疏文,谈的是太

子的教育问题。晁错说,太子(指后来的景帝)是非常聪明的少年,他的文才武功几乎无人可比。但是太子读书虽多,却不得要领;太子武功虽高却不懂得驾驭臣下,这样的话读书和武功都没有什么用。希望陛下能够考虑,太子将来要治理天下的话,需要找到一个懂得术数的人来教他。

法家的学问分为三部分:法、术、势。术,其实是一种君王驾驭臣下的方法,包括很多的阴谋诡计。文帝采纳了晁错的建议,任命晁错做了太子家令,就是太子身边的一个低级的官员。

从此以后,晁错跟景帝有了很多接触。由于晁错学问渊博,什么事他都能讲得头头是道,都能想出一套办法来,所以太子以及太子家的人都很佩服晁错,给他起了一个外号叫“智囊”。

傲慢尖刻触犯众怒

晁错除了谈到太子的教育问题外,还谈到如何备御匈奴。汉文帝的时候,尽管延续了刘邦时代的和亲政策,但是匈奴还是不断在边境城市骚扰抢掠。晁错提出“徙民实边”,就是想办法让一些老百姓定居到边疆去。因为当时边疆的士卒是轮换的,来了一批人,驻扎一年走了,再换一批,等于还没有完全熟悉环境、没有完全进入状态就换人了。

晁错说,应该让一些士卒长期定居在边疆,朝廷可以想一些优惠的政策,比如赐爵,或者是免除一些税收等等,这些人定居的时间越长,对匈奴的情况了解得就越多,同时在边塞定居,要保家卫国,就不得不训练自己的武功,所以这可能是备御匈奴的好办法。

晁错还提出“以夷治夷”,就是利用其他少数民族来抗衡匈奴。除此之外,晁错还提出一些别的建议,如:劝农,就是国家要重视农业生产等。

汉文帝也觉得晁错是个人才,但是基本上不采纳他的建议。原因我们刚才谈到了,

就是因为文帝想无为而治。后来晁错遇到了跟贾谊同样的问题,这两个人确实比较相像,都是学贯儒法,但是他们的建议都不被采纳。

在《史记‧袁盎晁错列传》里有一句话:

“太子善错计策,袁盎诸大功臣多不好错”,

也就是说太子刘启很喜欢晁错,但是那些大功臣们都很讨厌他。晁错被人讨厌,第一个原因是他要变更制度。我们知道,文景时期治国的基本思路是道家的无为而治,要变更制度的话,就等于凭空生出了很多事。

那些大功臣们基本上是不读书的,跟高祖打天下的那些人,他们出身都很低下,所以晁错提到的问题,都是将来可能会发生的问题,这些人既看不到,也不相信,也不在意,所以他们觉得晁错是在没事找事。

第二个原因就是晁错的态度不太好,很傲慢,经常在诸大功臣面前指手画脚。

这些大功臣都是跟着高皇帝打天下的,他们的资历都很老。突然间出现一个人来告诉他们应该这么做那么做,他们肯定是不服的,而且晁错在这儿指点江山,显得他们好像很愚蠢看不到问题,碌碌无为、尸位素餐,所以这些人都很讨厌他。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晁错这个人性格不好。司马迁在《史记》中用四个字来形容他:

“峭、直、刻、深”。

“峭”就是这个人很严峻、严厉;“直”就是刚直,说话直来直去,不知道怎么委婉的讲话;“刻”就是非常的苛刻,经常挑别人的毛病,特别多事儿;“深”也是苛刻的意思。

所以这个人严厉又刚直,对人又非常苛刻,大家跟他在一起当然就很不舒服,不会有一种如沐春风的感觉,反而感觉芒刺在背。

我们知道,很多人很有才学,他遇到一个问题的时候总在想,我怎么样把这个事情给搞定。其实这个思路是不对的,因为一个人不可能搞定天下所有的事情。

你应该考虑的是,怎样能够搞定能够搞定这个事的人,你能做到这一步的话,那基本上搞定事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我们看到刘邦打天下的时候,论勇敢他可能不如樊哙;论智谋不如张良;论用兵打仗不如韩信,他很多地方都不如别人,但是他最大的长处是能够处理好人际关系,他能够搞定人。

而晁错基本上是单枪匹马,他要削藩的时候那些大功臣都反对,当然他们知道晁错跟汉景帝的关系很好,所以大家都是私下里反对他;但是有一个人是公开反对他的,这个人就是窦婴。窦婴是汉景帝的母亲窦太后的堂兄的儿子,属于外戚这一支。

在景帝期间,窦太后的权力非常大。在整个西汉、东汉,外戚的势力都非常强大,所以窦婴敢公开反对晁错。

袁盎是非常有原则的人,为人也很好,有士人之风,就是道德很高。袁盎就特别讨厌晁错,当然晁错也特别讨厌袁盎,两个人互相讨厌。

《史记‧袁盎晁错列传》和《汉书》中都有记载,“盎素不好晁错,晁错所居坐,盎去,盎坐,错亦去,两人未尝同堂语。”这两人到了势同水火的程度,在一个居室里边,只要晁错一坐下,袁盎就出去,袁盎一坐下,晁错就不在这个屋子待,两个人从来没有在一个居室里说过话。这样的关系,也实在让人好奇。

参考资料:《史记‧袁盎晁错列传》《汉书》

作者简介 | 无风,95后女孩,想和你一起活得任性又自在。ID:wfqnwx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