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疫情之下,学生心理问题持续不断,学校能做什么?| 一周精读

 大奔h1wmjlcm1r 2022-11-27 发布于江西

图片  

前几天,小新君发布了《新冠一代的孩子们,正在亲历超出想象的心理”次生灾难”》一文,聚焦了疫情以来孩子们的心理变化。后台对这个话题的关注和讨论仍在持续。


那么,作为孩子成长主要阵地,学校应当如何应对?本周精读梳理并呈现了来自一线教育人的相关思考与实践,以期为更多学校提供参考。

制度与变革方向

部署校园心理危险因素三级预防制度

图片
来源 | 校长会《孩子病了,却没人知道丨校园心理危险因素评估与干预,做什么?如何做?》
当校园心理危机事件发生时,如果学校缺乏完善的评估与干预机制,往往就会错过处理危机的最佳时机。这就是所谓的“预则立,不预则废”。

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我们也可以从学生的身心状态中观察和评估他们的心理状况,以下是一个身心状态观测模型:

图片

看学生的吃喝拉撒睡是否正常,是否存在失眠、食欲下降、感觉呼吸困难、肌肉紧张等问题;

看学生的喜怒哀惧愧,比如是否便显出焦虑、持续担忧、过分敏感、易怒、自责等情况;

看学生的言辞话语间,有没有与以往明显不一样、较为偏激的想法等;

看学生的举止行为中,有没有异常的表现,比如反复洗手、反复消毒、社交退缩、不敢出门等。

图片

学校在部署校园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工作时,可以重点做好这几件事情:

1. 所有的学校工作人员都应接受在职训练,了解青少年自杀的征兆,以及相关的学校及社区资源。

2. 每一个学区都应有一个清楚的转介高危学生的程序,例如:(1)发现有自杀倾向的学生;(2)评估自杀行为的严重程度;(3)通知家长或监护人;(4)确定有自杀倾向的学生得到适当的心理健康服务;(5)参与追踪的过程。

3. 结合初级与二级预防策略可提高校园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制度的效果。

4. 校园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制度如果能和解决更广泛的心理问题作连接,将会有更好的效果。

5. 校园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工作需要有教体局、学校行政人员、教师和家长的充分支持。

对于已处理的校园心理危机事件,学校也需要有适当的跟进和预后。

在学校日常心理教育中,有些小技巧很适合心理老师、班主任使用。比如每天都带着学生做一两次放松练习,练习方法也很简单,让学生依次收紧身体的某一个部位,然后慢慢放松下来,让身体记住这种放松的状态。这对处于学习压力甚至学业焦虑中的学生很有帮助。

创建心理健康服务专项网络

图片
作者 | 高杨杰(陕西西安高新第二学校校长)
来源 | 中国教师报《化“危”为“机” 攻“心”为上》
http://www./zgjsb/html/2020-04/22/content_578850.htm
校长要居安思危,兼备危机意识与危机处理能力。我们一直高度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拥有多名专业的专职心理教师和完善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校园公示栏内均公示有专职心理教师联系方式,每学期在各个年级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办心理发展中心公众号——“二校小心心”。通过优化学生心理品质,促进他们心理健康发展,尽量避免或减少心理问题的发生,做到防患于未然。

疫情期间,我们继续请专职心理教师对问题学生进行心理疏导,通过心理发展中心公众号推送疫情相关知识,确保危机来临不慌乱。全校已经形成“德育处—心理发展中心—年级组—班主任—学生/家长”的成熟心理健康服务网络,不管是否发生危机,均能及时收集学生动态信息,密切关注学生心理状态。

推出“积极心理健康亲子训练营”,每日推荐一个心理知识和一个亲子游戏,使家长和学生学到亲子沟通技巧,并创造一段属于家人的温暖记忆;“生涯教育特色课程”则基于学校校本知行课程,结合生涯教育实际研发了线上内容。细致解读钟南山院士的成长生涯,并通过对抗疫一线医生、核酸检测员的采访,让学生充分了解这些职业及他们的发展前景。

推动实施“六大变革”缓解学生心灵健康问题

图片
作者 | 项贤明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博士生导师,教育理论与政策研究院院长)
来源 | 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项贤明:这些教育变革,我们应该做,我们必须做》
孩子们的心理出现问题,我们很自然首先想到的就是求助于心理学。于是,我们给学校建心理咨询室,配备心理咨询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然而,情况似乎并未得到明显改善。

或许,这正是因为我们忘记了这样一个简单的事实:正如身体健康不能仅仅依靠医生一样,孩子们心灵的健康成长,除了心理学之外,还需要更多的支持,尤其是需要强有力的教育支持。在我看来,我们对孩子们的心智教育,应该包含这样四个层次:

图片

常识层次的教育使人具备作为常人应有的知识和技能,从而能在社会中正常生活;

知识层次的教育教给人关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理智认识,这是可以系统化的;

智慧层次的教育帮助人将所学的常识和知识等转化成自身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使客观外在的常识和知识真正变成自己主观世界的一部分,并形成相应的实践能力;

精神层次的教育则使人能够在更深层次上认识和理解事物的规律,并建立自己思想的基本原则和基本信念。

今天的学校教育,有时会局限于常识和知识的层次,很少能达到智慧和精神的层次。

图片

为了尽快缓解和解决孩子们心灵健康问题,我们应当推动实施以下六大变革:

特色发展计划在教育投入、师资配备等各个方面真正落实“教育公平”的理念,让每所学校都办出自己的特色,让孩子们在学校中能自由地发展自己的特长,让各行各业高素质人才都能在社会上体面地生活。

合作型学校计划学校教育的主导价值应该向合作倾斜,要引导孩子们学会合作,减少个体竞争,教会孩子们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让小白兔带着小乌龟一起奔跑,让小乌龟驮着小白兔一起渡河。在这种合作的竞争中,每一个孩子在群体中的价值都能得到体现和尊重,每一颗心灵都能在强有力的教育支持下健康生长。

群育计划教育是人的社会化过程,教育我们的孩子合群乐群,是教育的最基本任务之一。我们中国人所说的“群育”,有我们特有的道德内涵。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只有庄重而不起争执、合群而不搞宗派的人,才能称得上“君子”。

体育活动计划身体的健康与否,也会影响心灵的健康状态。同时,体育活动在释放心理压力、助力心灵健康成长方面的积极作用,已经被众多研究所证明。大量增加孩子们群体性的自由的体育活动,让体育活动在给孩子们一个健壮身体的同时,也给他们一颗健康的心灵。

玩伴计划强调个人竞争的学校班级也很难为孩子们提供真正的心灵成长的伙伴。我们呼吁,运用多种手段,帮助孩子们找到更多能经常在一起游戏的伙伴,带领孩子们在课余时间一起游戏、一起观察和探索自然、一起分享自己的新发现。通过重建玩伴关系,我们可以努力为孩子们重建一个有利于心灵健康成长的友好的生长环境。

亲子谈心计划我们在养育孩子身体的同时,更应养育他们的心灵。与辅导孩子做作业相比,养育心灵更是我们为人父母的重要职责。
课程与活动安排

如实记录谈话,开发系列情绪课程

图片
作者 | 曹纺平(浙江省杭州市景成实验学校校长)
来源 | 人民教育《特殊开学季,返校后学生的心理危机如何干预?》
长时间的居家,如何及时发现、化解学生群体潜在的“心理疫情”风险?浙江杭州市景成实验学校的做法也许能提供一些思路。

  • 细致排查,发现心理异常


根据中小学生心理特点,学校编制了《学生谈心谈话记录表》。谈话内容主要包括近一个月学生与同学、与老师、与家长的关系,学生对新冠病毒肺炎的态度,学生在学习、身体、心理方面的特殊情况。班主任参照表格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谈心谈话,并作出综合评定。学校还要求班主任结合平时跟学生的接触和了解,填写《心理健康动态观察表》,进一步观察学生的心理动态,从而筛选出心理异常的学生。学校还特意制定《关于筛查学生特异体质和心理异常告家长书》,请家长从家庭的角度观察是否有心理异常的孩子,并及时上报学校。

  • 个性化指导,化解心理危机


经过排查,学校立即为有心理危机的学生设计心理危机干预方案。

首先辅导团队介入,约谈学生。其次,科任教师密切配合班主任关注学生情况,做好一对一结对帮扶工作。第三,班主任和心理辅导老师保持与家长的联系,及时沟通孩子的心理动态。第四,成立学生心理互助社,加强同学们间的交流沟通,有助于情绪的释放。最后,对于超出学校心理辅导能力范围的案例,转介相关医疗机构。

同时,学校根据本学期开学的特殊情境,开发《我的情绪我做主》系列课程,旨在调整学生对情绪的认知和元认知,引导学生“说出来”“写出来”“画出来”“唱/喊出来”,从而发展情绪调节策略,减少负面情绪对学生的影响。

  • 减轻负担,保障心理健康


学生负担轻了,心理压力才会得到缓解。因此,学校开展了学生作业负担调查,主要调查学生完成语文、数学、科学、英语、思政等各科作业的时间及完成作业的时间总量、学生在家完成作业的基本状态。

班级云端树洞允许学生“吐槽”家长

图片
作者 | 石馨(吉林省第二实验学校)
来源 | 人民教育《应对居家学习大考验,做强线上“心”教育 | 关注》
今年3月中旬,学校心理健康工作会议达成共识:德育管理团队和心理健康中心的所有成员要从学情所需出发,以急需为必需,开发自身潜能,整合师资力量,调整值守点位,化解教育困难。

  • 班级树洞构建“心复苏”的美好体验


在心理健康中心指导下,全体班主任有针对性地复习了有助于激发学生内在自我的心理学知识,了解学生可能产生的多种应激反应,集体研究班级心理辅导的方法,边学习、边研究、边调整学生心理状态。

中学班主任专门为学生设计每周一次的心理班会,确定了“重感受和体验、重表达和参与”的班会原则,为学生设置说话、说心里话的情境,教师尊重青少年“假想观众”的心理特点,多听、多鼓励、多回应,用共情、尊重的态度理解每一个学生的感受,让渐入青春期的学生拥有专门为他们搭建的倾吐心事、缓释心绪的云空间。这样的云空间可称为学生居家时光的“班级树洞”。“班级树洞”每周定期开放,成为学校线上教育的一处桃源。学生舒心,班主任也在与学生交换心事、互陈心曲中展开眉头,师生都有“心复苏”的美好体验。

  • 适配丰富的“心理蔬菜包”


学校通过问卷调查、心理信箱和线上观察,敏锐捕捉学生可能存在的具有共性的心理危机点,建设并推送与学情适配的心理课程。

教师整理、评估消极情绪对学生的负面影响后,将课程重点设定在扩大积极心理、弱化消极心理上,精心录制系列心理微课,引导学生在不确定的世界中、在挫折的经历中,调动积极情绪,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拥有更强的心理韧性,获得内在成长。

考虑小学生的身心特点,每节微课时长10分钟左右,教师以卡通形象出现,课程以绘本故事导入,赢得小学生的喜爱。

无聊、苦闷怎么办?心理微课《送你一个好朋友》让学生透过可爱的“猪小妹”,看见自己、喜欢自己,学会理解自己、接纳自己,试着与自己交朋友,自己做好玩的事儿。引导他们观察、思考、绘画、读书、写字……懂得自娱自乐、照顾好自己是一件快乐而又幸福的事情。

情绪纷乱怎么办?心理课《我的情绪小瓶子》带领学生认识基本情绪和复合情绪,为不同的情绪做简笔涂鸦以感知和整理自己的情绪和情绪来源,释放情绪压力。后续课程中指导学生在就一个愿望制订可行目标和计划后,列出积极愿望清单,刻意修炼延迟满足的心理能力,摸索适合自己的提升自控力好办法。

  • 召开云端心理班会,允许吐槽家长


人际危机怎么办?中学每周一次的心理班会应需而生。

《相亲相爱,有你真好》主题班会邀请家长一起参加,允许学生“吐槽”家长老套陈旧的责罚方式和说教内容,帮助学生分析家长的情感出发点和双方交流失败的原因,鼓励学生为家庭教育献计献策,提醒学生换位思考,建议家长改用书信交流以避免盛怒之下的口不择言。家长在静听静思中认真接受孩子的意见,借鉴其他家庭的亲子交流经验。很多孩子和父母在云端班会中相拥而泣,很多家长在云端班会聊天室表达了感激之情。

积极的预防是最好的疗愈

图片
来源 | 郑州市金水区木子联大外国语小学
  • 线上德育课程:积极卷入,引导孩子建立生活秩序


针对居家场景重塑德育活动,通过布置选题、游戏、任务,设计评比、评星和奖励机制,让学生稳定学习和生活秩序,主动拥抱父母,营造和谐生趣的氛围。

学校可以布置的选题包括:制定一周的锻炼计划;制定一周的阅读内容;制定一周的作息时间表;装饰我的学习桌;客厅里的时装秀;家庭读书会;为家人泡茶/做饭可口的饭菜等。

  • 线上导师包生制度:循着日常细节“包”住情感


首先确保班级导师每节线上课及时查看学生的线上出勤、每日跟进作业完成情况、定期测评及群内互动交流等形式,通过把握学情来发现家庭的特殊需求。

导师发现情况后,再进行深入了解,有针对性地实行导师包生,即每位学科老师负责班级的三至五名个性需求学生进行包生帮扶,涉及形式包括制定专属辅弱计划、心理性疏导、习惯养成教育引导、故事激励、同读一本书、线上小互动。

定期发送缓解负面情绪的“心理口罩”

图片
作者 | 《教育家》新媒体
来源 | 光明社教育家《疫情之下,一所疫区学校的教育、防疫工作面面观》
在这场战役中,中小学生该如何摆正自己的心态,平衡每天的学习和生活呢?湖北省英格中学一分校心理健康中心针对这些问题开展了一系列的线上心理健康活动。

学校每周按时推送“中小学生居家疫情防控心理口罩”特辑。每个专辑都从不同的角度引导学生自我觉察,关注自己的心理变化,并通过合理的方法积极地应对,比如怎样合理地利用时间,如何更好地与父母沟通,哪里可以得到专业的心理援助等等。

图片

学校心理健康教师胡琳梅制作了心理微课《疫情之下,如何跨过“情绪疫”这道坎?》。这里的“情绪疫”既包含学生对于疫情的担忧情绪,也包含学生对于网络学习的焦虑心理。在微课中,胡老师通过举例子、冥想等方式告诉学生如何用行动去缓解自身的负面情绪,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

为更全面地了解学校中小学生目前的情绪状态,检验并促进心理健康工作的开展,学校心理健康中心根据不同的年龄段(1~4年级;5~9年级)编制了心理健康问卷。

图片

通过对问卷的分析,可以看到:1~4年级大部分学生感受到的情绪是平静>感激>担忧;5~9年级学生感受到的情绪是平静>担忧>同情。数据显示,大部分同学面对这次疫情的心态比较平和,但仍有一半的同学表现出担忧的情绪。由此,学校接下来的心理健康工作将更具有针对性,对高年级学生给予更多情感上的关注,鼓励家长增加亲子互动。

图片
图片

从心理特辑到心理微课再到心理健康问卷,它们共同编织成了一只缓解负面情绪的“心理口罩”。一只缓解负面情绪的“心理口罩”的背后,反映出培桃育李的用心与温情。
家校协作

学校要把家长培养纳入职责

图片
作者 | 现代教育报
来源 | 现代教育报《后疫情时代,家校共育到底该育什么?11位校长专家支绝招》
  • 家校协力共促学生好习惯养成


景文忠(首都师范大学附属房山学校校长):育人,需要家长和学校一条心、一个方向、一个目标。那么,怎么能够做到呢?我们主要依托的就是家长学校。从家庭学校来指导服务家庭教育,首先要办好家长学校。家长学校富有教育的职责,也是一个成人学校,开办的目的就是要使家长陪伴孩子成长,这就需要给家长学校设计一系列的相关课程,而且课程授课方式、授课老师来源等尽可能是多样的。

家庭要和学校形成合力来培养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我们提出了学校在工作当中的三个方面,党组织建设、校本研修和习惯养成。从家庭来讲,家长需要和学校一起做学生习惯的培养,包括学习习惯、生活习惯、运动习惯、健康习惯等。

学校还承担了一个不是很显性的责任,就是社会责任的培养。从这个角度考虑,要想让学生成长得好,学校要把培养家长纳入自己的职责当中,纳入学校的发展规划当中,纳入学校的工作计划当中,让这条腿不能瘸。同时,持续、系统性开展家庭教育工作,让家长和学校真正形成合力。

  • 巧用家长会,使家长“有苦能言”


梅红兵(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平谷分校校长):后疫情时期,家长的集体焦虑大多集中在孩子学习成绩不理想。这种情绪短期内无法消失。因此,在组织家长会前,学校根据干部“包年级”“包班级”策略,承包干部集体“备课”,将“如何积极引导家长正确认识和接纳自己的消极情绪”“如何化解家庭情绪压力”等进行专题研究,寻找有效措施。在家长会中进行有效“沟通”干预,使家长“有苦能言”,让焦虑得以释放。

家长会前,学校通过电子邮箱开展“我的教育烦恼”匿名征集活动,将家长的困惑、消极情绪等进行梳理,并将这些“烦恼”通过案例的形式“公布”给家长,打消家长疑虑,并树立解决问题的信心。此外,学校还向学生开展“居家'囧’事儿”征集活动,从孩子的视角发现和反映出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问题矛盾,让家长“照镜子”,看清自身问题,建立正确认知。

结合学校“美丽教育”办学特色举行“四美”表彰活动;疫情中和疫情后学校组织开展“美丽少年(儿童)”“美丽家长”“美丽书房”“美丽家庭”表彰评选活动,为家长和孩子树立可见、可学、可做、可行的共同目标。

优化家校沟通链条

图片
来源 | 郑州市金水区木子联大外国语小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