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亲,您的学生有“自然缺失症”吗 ——阅读《林间最后的小孩——拯救“自然缺失症”的孩子》有感

 新用户6335X3HT 2022-11-27 发布于河南


       《林间最后的小孩》是2010年4月1日湖南科技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美)洛夫。本书主要讲述了当前儿童与自然的接触越来越少的社会现象与解决这一现象的方法,以及这一现象带来的危害。

       记者兼儿童权益倡导者理查德·洛夫,在他这部具有开创性意义的作品中,揭示了儿童与自然之间关系的令人惊异的断裂,今天,电子产品环境下成长的一代人在生活中缺少与自然的接触,洛夫把这一现象和一些最令人担忧的儿童发展趋势联系在一起,其中包括:肥胖率增加、注意力紊乱和抑郁现象。这是第一本总结了系统研究成果的书籍,指出与自然的直接接触对于儿童的健康成长、儿童与成年人身心健康都至关重要。洛夫不仅仅敲响了警钟,也为恢复这一至关重要的联系提供了实际的方法。

      《林间最后的小孩》是一本里程碑式的著作,它第一个指出儿童与大自然关系的断裂问题,并命名了“自然缺失症”。作者综合了许多研究成果,指出与自然的直接接触是一个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的必要因素;并用大量的证据,表明儿童与自然的断裂和肥胖症、注意力缺陷、抑郁症等上升之间的关系。

       作者并未止于担忧和警示,而同时为救治“自然缺失症”提出了一系列建设性的主张。他对如何拉近生活与自然的距离、修复儿童与自然的联结、让孩子在真实的世界里学习提出一系列具有操作性的建议,包括种植、园艺之类的传统方式,也包括户外活动、散步和露营、钓鱼和野外动物观赏,等等。

       而修复儿童与自然的内在联系,更具根本性的方式是改变将城市与自然对立、隔绝的空间规划。本书就此开辟了一个全新的疆域,它关于建设“野生化城市”的主张,使它超越了对父母和教师的指导,而同时成为城市规划师和建筑师的绿色指南。

       儿童与自然的关系已经到了危险的地步,尤其是在中国,应试教育、互联网时代已几乎使我们成为与自然彻底决裂的新物种,再加上凶猛的城镇化浪潮、危机重重的环境污染,我们的孩子们,会成为“林间最后的小孩”,经历“自然的终结”吗?

       再来看一下权威人士对它的评价:

       自然之友理事长 杨东平:

       的确,这本书具有开创性和振聋发的作用。作者透彻地揭示了人与自然关系异化的历程······这本被誉为可以与蕾切尔?卡森的《寂静的春天》相媲美的书,并未止于一味地担忧和警示,沿着卢梭和梭罗向自然学习的方向,作者为救治儿童的“自然缺失症”,提出了一系列建设性的主张。……《林间最后的小孩》告示我们,人与自然的危机已经到了危险的地步,而新文明的曙光和坐标也已清晰可见。在这一人类文明转型的关键时刻,中国的地位十分独特,而且举足轻重。

       环境教育工作者 胡卉哲:

       我在“自然之友”从事环境教育时接触过一些城乡儿童,非常明显的是,往往来自城市家庭的孩子更为见多识广、口才出众,显得更聪明自信,但也更容易缺乏耐心和注意力,容易变得暴躁。比如有的孩子会整段整段地讲述他对“全球变暖”的理解,还有对北极熊的担忧,确实挺有见地。但如果请他观察一下临近树上的小鸟,他却无法静下心来寻找。……这些,不都是“自然缺失症”的症状吗?

        高校教师 刘志斌:

        我们中国的家长们年复一年的将孩子小心翼翼地包裹在自己构建的安全世界中,竭尽心力地为孩子们提供了自己所能提供的一切优渥条件,却始终想不通为什么这一代孩子的健康成长似乎比以往的我们更加艰难。感谢洛夫,在这个时候为我们带来这本书,让我们明白如何在滚滚而来的城市化大潮中把我们的孩子带出门外,让他们遵从天性的呼唤,追求同自然的和谐相处。

        感悟:

        阅读《林间最后的小孩-----拯救自然缺失症儿童》一书,作者理查德·诺夫将人类因疏远自然而产生诸如感觉迟钝、注意力不集中、生理和心理疾病高发的现象称为“自然缺失症"。当下,越来越多的研究和事实表明,在去自然化的社会中,孩子们理解和体验自然界的方式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他们来说,自然与其说是一种现实存在,不如说是一个抽象概念。他们与自然的关系越来越疏远,与自然亲密接触的时光也越来越少。故而:修复孩子与自然之间断裂的纽带,不仅仅是美学或者公正的需要,也是孩子们们生理、心理健康的需要,且地球健康与否,也与之相关。

         作为一个一线语文老师,一个微不足道的小人物,我一直在用我的微言微语,用我的行动,呼吁孩子们爱上大自然。曾经在名师大讲堂、新教育三门峡萤火虫家长学校和社区家长学校讲过《让孩子爱上大自然》公益讲座,家长们也都很赞同我的观点。遇到这本书我为自己的观点找到了理论依据,感觉就像遇到了张锋已久的知音。

        爱上大自然不仅仅是孩子们身心健康的需要,更是对孩子们进行美育的需要,更“重要”更现实的一点还是应对考试的需要。这些年,考试中经常会涉及到植物归类(棉花不是花,而是农作物孩子们看到花字就想当然判定它是花。)的问题,或者描写某一处景物(有一年习作是描写春天植物园的美景,很多孩子没去过,都在想象着写,写出了面目全非的植物园),或者写出某种植物的精神以及象征着哪些人?比如竹子、梅花、蜜蜂、莲花等,很多孩子没见过实物,只是在死记硬背它们的精神,若能走进自然看一看,是不是就不用死记硬背也能说出它们的精神了。还有孩子写作文“秋天到了,地里麦子一片金黄。”我做公益讲座时问起孩子们麦子什么时候成熟,异口同声说“秋天”。

       孩子们学习贾平凹《月迹》,按照作者盼月、寻月、议月的思路来学习,重点找找中秋夜月亮的足迹,感受孩童奇特敏锐的观察力和想象力以及童年充满情趣的生活。学完之后,我引入苏轼的一段话: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食。

意思是:只有江上的清风,以及山间的明月,听到便成了声音,进入眼帘便成了景色,取得这些不会有人禁止,感受这些也不会有穷尽的忧虑。这是大自然恩赐的没有穷尽的宝藏,我和你们可以共同享受。

        “孩子们,当你疲惫劳累心情不好时,我们可以抬头看看天。看看云海,也许你能看出大海的感觉呢!看看星空,也许你能看到牛郎和织女在相互眺望呢!天空的浩瀚多姿顿时会让你放松很多,释然很多,开心很多。”

       “孩子们,霍老师虽没有豪车豪宅,但却是亿万富翁,你们信吗?因为我们一家人老去黄河公园转悠,那儿留下了我们一家人太多的故事与快乐。我呢,高兴时去,失意时去,休闲时去,锻炼时去;艳阳高照去,阴雨绵绵去,北风呼啸去,甚至大雪纷飞也去……黄河公园是我家后花园,它价值好几亿呢!有的人可能有上千万的资产,可整天忙得没有时间去黄河公园转悠,没有时间去黄河公园锻炼,算下来是不是还没有我富有呢?”

       在讲日本作家清少纳言的《四季之美》时,由于作者所写和孩子生活差距较远,我原创了《四季之美》,“勾引”我的孩子们爱上大自然。

      —— 春天最美是百花。我们三门峡春天各种花儿次第开放,迎春花、玉兰花、郁金香、樱花、牡丹花、芍药、月季花等等不知名的小花你方罢场我登场,好不热闹。哪儿有花哪儿就有我,我就是一只酒醉的蝴蝶,怎么也飞不出花花的世界。

       夏天最美是枝叶。春天悄然隐退,百花凋零,绿肥红瘦。夏天阳光充足,雨水充足,万物肆意生长,抽枝展叶,那些叶子绿得发亮,绿得耀眼,绿得醉人。棵棵大树都为人们撑起了大伞,遮天蔽日,送来清凉。

       秋天最美是多彩。紫葡萄、黄梨子、红苹果、红桃子、红枣子、红柿子等等各种水果应有尽有;黄玉米、红高粱、红豆子、黄豆子、黑豆子、白芝麻、白棉花各种农作物都成熟了;火红的枫叶、金黄的银杏、苍翠的松柏相映成趣,简直就是一幅任何画家都难以描摹的美丽画卷。

        冬天最美是雪景。至今记得2016年冬天那一场二三十厘米厚的大雪,因交通阻塞学校不得已放假,我和爱人、闺蜜还有一个朋友踩着没膝的积雪到几乎没有人迹的黄河公园赏美景、拍美照。整个世界那么清澄,那么静美,就像童话里的世界。我们在厚厚的软软的空无人迹的雪地上打滚、打雪仗、卖萌摆拍,好不自在!鞋都湿了我们也浑然不觉得冷,那叫一个爽啊!

       和孩子们复习《四季之美》时,读到“秋天最美是黄昏”自然段时,我脑海里浮现出秋天黄昏时分我在风景区黄河边看落日、黄河、葵花、水鸟的情景,我又这样描述道:“孩子们,今年秋天下午放学很多次我到风景区二号码头那儿去看葵花。有时和朋友去,有时独自一人去,那真是一种享受!日薄西山,红霞漫天,黄河湿地朵朵葵花就像你们一个个灿烂的笑脸,一朵有一朵的姿态,一朵有一朵的美,让人心儿都醉了。落日的余晖斜撒在河面上,真的是'半江瑟瑟半江红’!我静静地坐在黄河边,看着黄河水翻滚着向东奔去,感受着时光的一去不复返;看着太阳一点点落山,感受着一天的光阴又结束了;看着几只不知名的水鸟在水上盘旋嬉戏,感受着它们的自由快乐;看着皎皎的圆月升起,向大地撒下清辉,感受着岁月静好,世界静美;看着安静执着的渔人静静地守候,耐心地等待着鱼儿上钩,感受着他们的闲情逸致;聆听着蛐蛐声的此起彼伏,仿佛在欣赏着一曲大自然的交响乐。”讲着讲着我自己都又一次沉醉了,孩子们貌似也被我带入了黄昏时黄河边的葵花地。

       多年来一直倡导“诗意语文”,让学生明白人生不仅要有烟火味,还要有诗意和远方;我们不仅要脚踏实地,还要仰望星空。个人的人生经历也让我愈发明白:大自然有无穷无尽的正能量,是疗愈一切病痛硬伤的修道场。“走进自然,爱上自然”显然是“诗意语文”“诗意人生”不可动摇的根基,因此我每次外出旅行都编辑出图文并茂的游记,“勾引”我的孩子们和朋友们也能爱上大自然,过上诗意人生。惟愿有缘和我相遇的孩子们、朋友们都能爱上大自然,为自己的诗意人生奠定坚实的基础。

                       2019.12.5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