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癌症医案选录【2】

 医道循天道 2022-11-27 发布于陕西

医案(9)乳腺癌术后多发性骨转移
乳腺癌术后多大骨转移,行化疗后脱发,现在行走不稳,腰以下酸困麻木,知觉减退,影响脊椎。胸腔积液,抽液两次共计800毫升,气喘,咳嗽,腰部发现较轻痛灶,下身发凉,心悸,怔忡,口干咽干,脉沉细数。以咳喘为主。
处方:鱼腥草十五克 葶苈子十五克 莪朮十克 猪苓十五克 三七粉五克冲服, 沉香二克冲服 补骨脂十五克 五加皮十五克 全虫十克 黄芪三十克 天冬十五克 生牡蛎三十克 琥珀粉五克冲服 西洋参十克。水煎服,一天一付。

医案(11)肾癌
肾癌,乏力,口干,牙痛,舌质红,舌中有裂纹。
处方:黄芪三十克 桂枝十五克 白芍二十克 甘草十克 党参二十克 西洋参十克 生牡蛎三十克 夏枯草三十克 栀子十克 蚤休十克 山萸肉三十克 枸杞子十克 炮山甲十克 莪朮十克。水煎服,一天一付。

医案(12)转移癌
转移癌,气喘。
处方:黄芪三十克 红参十克 葶苈子十五克 白芥子十克 炮山甲十克。水煎服,一天一付。

医案(13)肺癌骨转移
肺癌术后左锁骨转移灶。盗汗多,夜间尿多,两点以后左肩痛不能入睡。
辩证:气阴两虚,经络不通。
处方:西洋参十克 黄芪三十克 生牡蛎三十克 桑螵蛸十克 全虫十克 蜈蚣一条 僵虫十克 徐长卿三十克 莪朮十克 元胡十五克 姜黄十克。水煎服,一天一付。
另用徐长卿煎水,用毛巾蘸药水外敷,麝香一克,伤湿止痛膏外贴。

医案(14)直肠癌术后肝转移
直肠癌术后肝转移,放疗后肾积水,心包积液,肺转移,双下肢水肿,脸面浮肿,心悸,尿频,胸闷,咽痛,畏寒,一般情况差,贫血。舌质淡苔黄,脉沉细数。
处方:黄芪三十克 党参二十克 板蓝根十五克 瞿麦十五克 扁蓄十五克 海金砂十五克 莪朮十克 葶苈子十五克 茯苓皮三十克 炮山甲十克 桑螵蛸十克 猪苓十五克。水煎服,一天一付。

医案(15)肺癌淋巴转移、骨转移
肺癌术后,淋巴转移。骨转移,右腿抬不起,右髋僵硬疼痛,口干渴饮引,头痛,不欲食,午后低热,舌质暗苔白腻,脉细数。额窦上颌窦压痛,副鼻窦炎。
处方:土茯苓三十克 金银花三十克 菊花十克 连翘十五克 制鳖甲三十克 炮山甲十克 莪朮十克 田花粉十克 藁本十克 炒鸡内金二十克 生麦芽三十克 蒲公英三十克 羚羊角粉一克冲服。
又诊:三周前感冒咳嗽后头痛,呕恶减轻,食纳增加,烦满略减轻。处方:生石膏三十克,生牡蛎三十克,全虫十克,甘草十克,蜈蚣一条,夏枯草三十克,天麻十克,白芍二十克,藁本十克,炮山甲十克,当归三十克,川芎十五克,蔓荆子十克,生姜五片。水煎服,一天一付。
又诊:头痛不止,食欲增加,仍髋痛,烦渴减轻,仍口粘,舌质红苔白,脉弦数。处方:生石膏三十克,紫草十五克,板蓝根三十克,金银花十五克,土茯苓三十克,连翘十五克,青黛二克,炮山甲十克,全虫十克,夏枯草三十克,水牛角六十克,黄连六克,僵虫十克。水煎服,一天一付。

医案(16)肾癌骨转移
肾癌切除术后转移癌,身痛,背发凉,干哕。该病人血沉碱性磷酸酶都高,故考虑是转移癌。
处方:炒白术十五克 茯苓二十克 黄连六克 吴茱萸十克 生牡蛎三十克 半夏十五克 砂仁十克 莪朮十克 沉香粉二克(冲服) 元胡三十克 五加皮十五克 补骨脂十五克 枳壳十五克。水煎服,一天一付。
又诊:左肾肿瘤切除术后癌转移,腰背痛不能久坐,咳嗽时窜向胸前。上诊因腹胀、腹泻、胃压痛、苔黄厚腻用上西吉三克,黄连六克,黄芩十五克,白蔻仁十克,半夏十五克,厚朴十五克,炒白术十五克,三七粉五克(冲服),沉香二克(冲服),葶苈子十五克,莪朮十克,补骨脂十克,元胡三十克。五付。
三诊:服用上方腹胀减轻,加槟榔十克,郁金十克。
后背畏寒脉,口干,弦数。处方:黄芪三十克,炮山甲十克,蚤休十克,莪朮十克,生牡蛎三十克,补骨脂十五克,五加皮十五克,上西吉三克,黄连六克,三七粉五克冲服,沉香粉二克冲服,元胡三十克。

医案(17)乳腺癌骨转移
左乳房癌术后背肋痛一个月,诊断:骨转移。
处方:黄芪 三十克 红参十克 炮山甲十克 莪朮十克 生牡蛎三十克 昆布三十克 海藻三十克 夏枯草三十克 姜黄十克 补骨脂十克 五加皮十克 蜂房十克。水煎服,一天一付。
二诊:上方加水蛭六克 乌蛇十克 蜈蚣一条 制鳖甲三十克,去蜂房 夏枯草。

医案(18)血管瘤案
右乳突下有一卵状肿块,诊断:血管瘤?
处方:当归三十克 川芎十五克 姜黄十克 莪朮十克 水蛭六克 乌蛇十克 桂枝十五克 赤芍十五克 昆布三十克 海藻三十克 葛根三十克 红花十克。水煎服,一天一付。

医案(19)乳房纤维瘤。
处方:当归三十克 川芎十五克 香附十五克 丹参二十克 三棱十克 三七粉(冲服) 莪朮十克 沉香二克(冲服) 桂枝十五克 白芍十五克 上西吉三克 黄芩十克 黄芪三十克。水煎服,一天一付。

医案(20)张梦侬治老中医治疗子宫癌案
漏下污浊,下坠。
治法:败毒去腐,脱里排脓,养血滋阴。
处方:丹参二十克 黄芪三十克 茜草十五克 乌贼骨十五克 楮实子二十克 龟板二十克 阿胶十克(烊化) 甘草十克 白籢十克 乳香十克 没药十克 皂角刺十五克 白花蛇舌草三十克。水煎服,一天一付。
又诊:上方去白籢 乳香 没药 龟板加金银花 生熟地 白芍。

医案(21)白血病案
王某,男,75岁,2006年5月4日初诊。患者于2005年9月出现眩晕,耳鸣,气短乏力,低热,先后在鹤壁市第一人民医院、河南医科大学一附院、新乡医学院一附院检查治疗,确诊为白血病,脾脏肿大,严重贫血,多次住院输血无效,遂求中医诊治。诊见:面色萎黄无华,眩晕,耳鸣,低热以下午为重,体温一般波动在37.3~38.5度之间,身困,胸闷气短,乏力,懒言,心烦不安,食少纳呆,双下肢水肿,舌质淡,舌苔薄白,脉沉细弱。
诊断:虚劳(白血病)。
辨证:气血不足,阴阳两虚。
治法:补气养血,益肾温阳。
处方:鹿角霜15g、葶苈子15g、茯苓20g、猪苓15g、泽泻15g、桂枝10g、党参15g、黄芪30g、黑附子10g、龟板20g、巴戟天15g、熟地20g、枸杞子20g、生牡蛎30g、当归15g、菟丝子20g、山萸肉15g、知母15g、制何首乌20g、炒白术15g、地骨皮15g、拔契30g、川断15g、砂仁10g。间断配用蜜丸药方:鹿角霜、葶苈子、茯苓、猪苓、泽泻、肉桂、人参、黄芪、黑附子、龟板、巴戟天、熟地、阿胶、枸杞子、生牡蛎、当归、菟丝子、山萸肉、知母、制何首乌、炒白术、地骨皮、拔契、川断、制鳖甲、砂仁等。研磨炼蜜为丸,一次两丸,一天3次。坚持以上方加减服用1年半,低热消退,头晕消失,面色转红润,贫血得到纠正,化验血常规正常,生命得以延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