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急性黄疸一号:胆汁合剂,适用于高黄疸并发肝昏迷。
(2)急黄二号:黑矾合剂:青黛、白矾。 配合汤药方:金银花、龙胆草、菊花、蒲公英、黄连、黄芩、黄柏、上西吉、炒鸡内金、茵陈、败酱草、栀子、藿香、金钱草、白蔻仁、鸡骨草、天基黄、板蓝根、甘草。水煎服,一天一付。
(3)慢性肝炎一号:五味子、枸杞。
(4)慢肝二号:土白术、茯苓、芡实、吴茱萸、黑附子、三甲散(制鳖甲、炮山甲、炒鸡内金)用于肝脾肿大时。研末冲服。每次十五克,一天两次。
(5)慢肝三号:白蔻仁、土元、三七块、菌灵芝、炮山甲、制鳖甲、炒鸡内金。研末冲服,每次十五克,一天二次。
(6)腹水一号巴豆散:巴豆、牛黄、白砒、元寸,配合清热解毒药。
(7)腹水二号:甘遂、大戟。
(8)腹水三号:芒硝、黑矾、巴豆、朱砂。
(9)常用散剂:适用于“虚寒湿”,治疗肝脾肿大肝痛,方剂组成:炮山甲、制鳖甲、炒鸡内金、土元、三七块、元胡、五灵脂、砂仁为末冲服。 心下痞满用方:土白术、白蔻仁、枳实、神曲、吴茱萸、炒莱菔子,为末冲服。 久泻伤肝虚寒:土白术、吴茱萸、黑附子、草豆蔻、丁香、木香、炮姜、神曲。研末冲服。一次十克,一天两次。
(10)危重肝炎,急黄,基本方:清热解毒,利疸退黄,开窍。处方:金银花、黄连、黄芩、龙胆草、金钱草、板蓝根、黄柏、白芍、枳实、白蔻仁、上西吉、败酱草、鸡骨草、郁金。 加减法: 1、配合羚羊角犀角更好。 2、神志昏迷加三宝(安宫牛黄丸、紫雪丹、至宝丹)、石菖蒲。 3、出血加三七块粉、白及、棕榈炭、丹皮、云南白药。
(11)乙肝冲剂方:茵陈、栀子、菊花、枸杞子、土茯苓、板蓝根、金银花、上西吉、甘草。
(12)乙肝康复散及加减法:三七块、土元、丹皮、白蔻仁、砂仁、川芎、土白术、郁金、元胡、炮山甲、五味子、炒鸡内金、制鳖甲、黄连。 加减法如下: 1、热毒炽盛:急性肝炎或慢性肝炎急性发作,出现热毒炽盛症状,发热,黄疸,恶心呕吐,纳呆,口干,口苦,小便黄,大便干结,舌质红,舌苔黄厚腻,可加茵陈、黄连、栀子、上西吉、板蓝根、藿香、黄芩、生石膏、金银花、黄柏、虎杖,去白术、茯苓,以清热解毒祛邪外出,邪毒去,黄疸退则食纳增加。 2、脾气虚弱,症见食少纳呆,腹胀,大便溏泻,面色萎黄无华,气短,乏力,或见鸡鸣泄泻,肾阳亦亏者,宜加补骨脂、吴茱萸、黄芪、红参、焦山楂、山药、芡实、泽泻、猪苓、肉豆蔻、炒白扁豆、炮姜、木香以健脾温阳止泻,使饮食开,大便正常,气血生化有源,则病愈有望。 3、肝郁气滞者,症见胸胁胀痛,嗳气不舒,月经不调,舌质红,舌苔薄白或薄黄,脉弦,加柴胡、白芍、香橼、佛手、香附、生麦芽、蒲公英、炮山甲、炒鸡内金、枳壳,肝郁化火加栀子、生地。 5、肝肾阴虚,虚火妄动者,症见肝区灼痛,烦躁易怒,五心烦热,口干咽燥,头晕,失眠,夜盲,低热,盗汗,腰酸,衄血,遗精,妇女月经提前量多,舌质红少,苔脉弦细。方用一贯煎或知柏地黄丸加减,带下量多色黄者加乌贼骨、黄柏、山药、土茯苓、白果、椿根白皮、白花蛇草、薏苡仁、煅龙骨、煅牡蛎,腰膝酸软者加川断、菟丝子、桑寄生、炒杜仲、狗脊、五味子。 5、出血,按出血部位不同灵活用药,一般多用炒黄芩、白芍、仙鹤草、三七、茜草、蒲黄、旱莲草、三七粉。 此外,根据临床症状灵活加减,如胃痛、泛酸烧心加左金丸、乌贼骨、白及、煅瓦楞子、浙贝母、元胡;失眠加炒酸枣仁、夜交藤、合欢皮、柏子仁、百合、珍珠母、朱砂(冲服);头晕可加制首乌、枸杞子、菊花、桂圆肉、白蒺藜、黄精;肝脾肿大加桃仁、三七块粉、制鳖甲、炮山甲、炒鸡内金、土元、血竭;呕吐恶心纳差加藿香、清半夏、竹茹、焦三仙、紫苏梗、黄连;腹胀加厚朴、青皮、陈皮、白蔻仁、大腹皮、炒莱菔子、枳壳、砂仁;脾虚甚加黄芪、党参、五味子,尿浊加萆薢、怀山药、石菖蒲、车前子、菟丝子;脾虚带下量多,外洗方用苦参、百部、地肤子、白癣皮。
(13)肝病秘方: 1、清热用大黄、猪胆汁、七叶一枝花、羚羊角等,清热解毒,祛瘀退黄,治疗急性肝炎或慢性肝炎急性发作出现黄疸、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者。 2、温阳止泻固本止泻散:红参、黑附子、土白术、冬虫夏草、紫河车等,扶正固本,健脾益肾,治疗各型肝炎伴有便溏、腹泻、胸闷、乏力,白带量多,下肢浮肿,免疫力低下。 3、育阴合剂:西洋参、石斛,滋阴补肾,主治各类肝病伴发头晕、失眠、心烦、健忘、盗汗、胁痛等。 4、消癥散、三七块、水蛭、血竭、阿魏等,软坚散结,化块,消癥。主治各型肝硬化,肝肿瘤,肝血管瘤,并发肝脾肿大、胁痛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