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战云密布:第二次世界大战始末(11)德国入侵波兰(下)

 梦想童年594 2022-11-27 发布于江西

德军闪电式的进攻,使波军完全陷入了被动挨打的境地,这是波兰人,也是全世界第一次领教“闪击战”的滋味。

波军统帅部原以为,战斗会像以往那样缓慢地展开,德军会先以步兵进行前卫活动,然后以重兵集结进行冲击。

可是,波军对德军大量使用坦克和航空兵的“闪击战”毫无准备,统帅部又对自己的军事力量过于自信,并指望英法的援助,因此,便把部队全部部署在德波边境,以为只要实施坚决的反击,就可以取得胜利。

这种毫无战略纵深的部署,使波军在德军高速度、大纵深的推进下,不是被歼灭就是被分割包围,成为留在德军后面的孤军,抵抗迅速土崩瓦解。

德国进攻波兰“白色方案”示意图

而英法虽然在波兰西线陈兵百万,却按兵不动,宣而不战。

英国军事史家富勒就此写道:“当波兰正被消灭之时,西线也正发生了一场令人惊奇的冲突。它很快就被称为'奇怪的战争’,而更好的名称是'静坐战’。”

9月6日,波军总司令斯密格莱·利兹元帅下令所有部队撤至维斯瓦河以东,组成维斯瓦河——桑河防线。

9月7日,龙德施泰特的南方集团军群重创波军“罗兹”和“克拉科夫”两集团军,占领了波兰工业中心罗兹和第二大城市克拉科夫,其中路第10集团军的前锋艾里希·霍普纳的第16装甲军,于1939年9月8日进抵华沙南郊,从南面切断了波军“波兹南”集团军退路。

博克的北路集团军群全歼了波军“波莫瑞”集团军并重创波“莫德林”集团军,占领了“波兰走廊”,随后强渡维斯瓦河,夺占了从北面掩护通往华沙道路上的阵地。

在维斯瓦河以西坚守的波军,几乎全部遭到围歼,然后,德军第14和第3集团军从南北两面,实施深远突击,以求合围维斯瓦河以东或退守该地域的所有波军兵团。

刚刚形成的德第3集团军左翼部队,在纳雷夫河附近的沃姆惹两侧突破了波军的防御,9月11日,进抵比亚韦斯托克—华沙铁路线。其快速部队向布列斯特—立托夫斯克推进。

该集团军的中路和右翼部队,也分别在纳雷夫河附近的马佐夫舍地区的奥斯特鲁夫、维什库夫地区突破了波军的防线,并在布格河南岸建立了桥头堡。

第21军从沃姆惹向南推进,并于9月12、13两日,在马佐夫舍地区的奥斯特鲁夫附近,包围并歼灭了战斗力较强的波军部队,尔后,东攻别尔斯克一比亚韦斯托克一线,15日,德军攻陷比亚韦斯托克。

布格河以西的第3集团军右翼部队攻陷文格鲁夫,逼近谢德尔采。9月16日,该部停止向东南方向进攻,掉头西攻明斯克—马佐夫舍—卡尔切夫一线。

德第1军也掉头紧逼华沙的北部和东部战线,至此,德军已封闭了对莫德林和华沙的包围圈。

但是,德军尚未粉碎波兰人的抵抗意志,他们拒不交出华沙。

这段时间,德北方集团军群第4集团军继续在维斯瓦河两岸向南推进,在该河北岸向前推进的第2军未遇强敌,顺利经过普沃茨克向莫德林进逼,9月11日,波森为德军占领。

9月7日以后,德军预备队考皮施兵团不断向格丁尼亚守军进逼,经过激烈战斗,德军于9月13日闯入该城,但这里波兰人的抵抗,至9月19日才被粉碎。

9月15日,古德里安的第19军攻占布列斯特—立托夫斯克,两天后,攻陷符沃达瓦。

而在该河南岸的德第3军,则遇到了当面波军的有力抵抗,该军无法跟上第8集团军左翼的步伐。

第8集团军左翼部队除为第10集团军提供翼侧保护之外,现在又奉命超越追击“波兹南”集团军。由此出现的缺口,便是后来进行布祖拉战役的主要原因。

战争进行到第二周,德南方集团军群的第10集团军的所属装甲部队便进抵华沙近郊,9月10日,第4装甲师的部分部队冲入波兰首都,但在波兰军民的抵抗下,又撤到该市西郊。

在古拉卡尔瓦里亚附近的德军装甲部队,在维斯瓦河东岸,建立了桥头堡,德第10集团军的右翼部队继续向东南进攻,占领奥帕图夫和桑多梅日,尔后掉头沿维斯瓦河向北进攻,在拉多姆东面,该部挡住了波军部队6个师渡河的去路。

这样一来,德军便实现了对战斗在维萨山区和拉多姆附近的波兰部队的合围,这就是德军拉多姆合围,经德国空军毁灭性突击,波军该部于9月11日停止了战斗,6万人成了德国的俘虏。

入侵波兰的德军坦克部队

9月9日,德第8集团军未经战斗便占领了罗兹市,尔后向华沙西南部的波军集团进逼,第16集团军所属第16军挡住了该波军集团向东的去路,波军顽强抵抗,并在局部范围内实施反突击,使德军遭到重大伤亡。

当时,布祖拉河南面的德军受到了来自西北方向的威胁:正在试图向南撤退的“波兹南”集团军试图从库特诺地区突围,与从波兰北部地区撤退到莫德林—华沙—布祖拉地域的其他集团军的部队会合。

它们不但威胁着德第8集团军的侧翼,而且也威胁着它的背后,致使该集团军为阻止波军的前进,不得不将其2个军掉转方向以建立向北的防御正面,甚至有部分部队要掉头向后,以对付背后的波军,但德军在这一地区的暂时的危急局势,并未对波兰中部战局产生决定性影响。

虽然陷入包围的波军拼死抵抗,并继续试图向南突围,但形势越来越危急,德军开始部署进行布祖拉战役。

德第13军和第10军在格沃夫诺—文奇察地域,第10集团军第16军和第11军由华沙和姆什乔夫地区向渡过布祖拉河的波军东翼逼近,第10集团军第15军也于9月16日赶来加强,而第4集团军从西南和北面向集结在库特诺地域的波兰殿后部队推进。

在弗沃茨瓦韦克南面挖壕据守的波兰部队对德第3军进行了艰苦抵抗,使该军一度受阻。

第2军于9月11日进抵莫德林,在这里的要塞西面和北面留下部分部队,主力部队继续向布格河边的登贝推进。

9月13日,所有德国空军作战部队对罗兹东北部地区进行空袭,并攻击正在前往布防地域的波军密集行进纵队。

9月15日,第2军侵入那里的波军桥头堡阵地,渡过布格河,进抵亚布翁纳。

9月16日,在布祖拉河附近,所有参加包围的德国部队开始集中突击,以此歼灭被围的波军,德国空军对沃维奇和索哈切夫北面的大规模的波兰纵队实施空袭。这一天,德军动用了820架飞机,投下了328吨炸弹。德国空军的空袭有力地支持了德军的作战,严重影响了波军的士气。

德第3军从西面和北面向东推进。在维绍格鲁德附近,该军以部分兵力封锁了维斯瓦河的通道。在该军的右侧,第13军和第10军于9月17日向北越过沃维奇—库特诺公路并占领库特诺。

9月19日,完全丧失抵抗力的波军宣布投降,19个师和3个骑兵旅的12万人做了俘虏,波兰在维斯瓦河以西的最后1个有战斗力的“波兹南”集团军被消灭。

在南方,德南方集团军群第14集团军竭力切断波军渡过桑河的退路。在该军的右翼,德军预备队山地部队于9月11日渡过桑河进抵普热梅希尔,9月12日,德军一个不大的先遣部队进抵雷姆贝格城下,9月16日,攻击该城的行动受挫,侵入该城的德国部队无法立足,不得不重新撤出。

第14集团军左翼部队试图挡住后退波军,渡过桑河下游的去路,集团军中路的第22摩托化军则向东北方向推进,渡过桑河,其主力部队于9月15日,进抵卢布林地区的托马舒夫,其先头部队进抵弗沃济梅日和赫鲁别舒夫,并在布格河上建立了桥头堡。

侦察兵与北方集团军群第3集团军的第19军取得了联系,9月16日,第22军又掉头向西南拉瓦—鲁斯卡亚—雷姆贝格一线推进。

波军指挥部企图在波兰东部地区组织防御。为此,决定建立北方方面军、中央方面军和南方方面军。但是,波军的企图被德军察觉,德国空军除对波兰的行军纵队不断空袭外,还对波兰的铁路继续进行狂轰滥炸,进一步破坏了波兰的交通线,打乱了波军的计划,使波军的企图,根本无法实现。

到9月16日止,波军已大部被歼,波兰西部和中部完全为德军占领,德军推进到维斯瓦河以东地区。

德军已达到了作战的主要目标,9月17日,波兰政府越过边界逃往罗马尼亚,同日,苏联红军进入波兰。

当苏联红军于9月17日进入波兰境内时,快速推进的德军,已进至8月23日《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规定的德苏利益分界线以东200公里处。

为避免同苏军发生冲突,9月17日~21日,德国国防军统帅部和陆军总司令部连续发布命令,以确定德苏两军分界线和德军撤出日期。

最后确定,德苏两军占领地区以维斯瓦河、纳雷夫河和桑河为界,完全与德苏互不侵犯条约的秘密附加议定书所一致。

此外,根据希特勒9月20日的命令,德军必须停止分界线以东的一切作战行动,向西部撤退的行动必须立即开始。

9月22日,德北方集团军群第4集团军开始向西和西北方向撤退。

在德军从德苏占领区分界线以东西撤的过程中,发生了与波兰军队的战斗,甚至是激烈的战斗,但这已无碍大局。

德北方集团军群第3集团军在古拉卡尔瓦里亚附近与南方集团军群第10集团军会师,封闭了对莫德林一华沙的包围圈。

而在9月19日,波军在新德武尔附近从莫德林,以及20日从普拉加突围的企图被挫败。

在这期间,南方集团军群第10集团军右翼第4军,通过卢布林(已被攻陷)向海乌姆前进,尔后,继续向赫鲁别舒夫推进。

该军在维普日河东岸建立了2个桥头堡,并同第14集团军的先头部队在科茨克和扎莫希奇会合,9月19日,该部停止前进。

在第14集团军的作战地域托马舒夫—扎莫希奇地区,仍有激烈战斗。经过3天交战,波兰4个步兵师、1个摩托化旅和1个骑兵旅投降。

在雷姆贝格北面的茹乌夫和卡米翁卡之间的森林里,还有一个较大的波军集团被合围,他们于9月19日被迫放下武器。

德第18军和第17军的部队,从南、西、北三面包围了雷姆贝格,但波军仍顽强抵抗。19日,波军拒绝交出该城,并试图突围,未果,9月20日,德第17军的部队推进到布格河上游。

在南方的布祖拉战役结束后,第8集团军便准备进攻华沙,出于政治原因,希特勒希望早日攻占华沙,但由于波兰首都军民的英勇抗击,德军一时难以如愿。

9月20日下午,德国空军出动了620架飞机狂轰滥炸,目的是切断莫德林和华沙的要塞之间的联系。次日,戈林命令第1和第4航空队倾其所有兵力对华沙的广大地区进行集中轰炸。

9月22日,德第8集团军实现了对维斯瓦河的突破,并对莫德林和华沙的波军实现了完全分割。

集团军司令布拉斯科维茨上将决定,维斯瓦河西岸的第13军和第11军突击波兰首都,第15军和第10军在莫德林南面切断了波军的退路。

9月25日,德军开始对波兰首都华沙进攻。空军出动了约1200架飞机,而且还动用了不适合于担当空袭任务的运输机。

9月26日,空军出动450架飞机空袭莫德林。

德国陆军的进攻也取得了进展,第13军在9月25日,摧毁了波军在华沙第一道防线,次日又摧毁了第二道防线,第11军也占领了第一道防线。

与此同时,为粉碎波军对德军侧翼的攻击,经希特勒批准,第1军在维斯瓦河以东,向普拉加的南郊推进。

9月26日晚,华沙守军指挥官罗梅尔将军要求停战一天,并进行交出该城的谈判,遭到拒绝。

9月26日~27日夜,德军猛烈炮击,步兵继续在全线实施攻击,9月28日,在水电遭到破坏、食品、药品断绝,完全丧失抵抗力的情况下,华沙无条件投降,守城波军12万人被俘。

9月27日,德国对华沙的攻击已不再需要空军的支援,同日,空军作战部队奉命攻击莫德林,两天后,莫德林停止抵抗,3万名波兰士兵被俘。

作为波兰的最后一个抵抗中心,海尔半岛也于10月1日陷落。

10月6日,在登布林以东的科茨克附近的波军也缴械投降。

此战,波军死亡66300人,伤133700人,被德军俘虏69.4万人,被苏联红军俘虏21.7万人(含投降),10万人逃至邻国,德军死亡10600人,伤30300人,失踪3400余人。

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波军全军覆没,德波战争结束,波兰成了纳粹德国“闪击战”战略的第一个牺牲品,波兰作为独立国家被从欧洲的政治地图上抹掉。

关于这场基本上没有悬念的战争,德国人成功地运用了“闪电战”这一战法,使得空地协同第一次以强大的突击力量的形式在战场上出现,为后来的一系列军事变革提供了教科书式的范例。

波兰骑兵对阵德军摩托化士兵

只是,历史上对于德国占领波兰的过程的描述,往往倾向于德国人的成功,在这里,我们不能忽略的是,波兰军队所做出了英勇抵抗。

与此同时,作为波兰的盟友,英法静坐在西线的“奇怪战争”,最终导致了后来法国的溃败。

究其根本,是因为他们的战术思想已经远远地落后于德国人,士兵的顽强抵抗,并不能改变上至军队高层下至普通军官的思想僵化,只是德国人取得的巨大战果,震惊了世界,当时的人们,已经无暇去追求其深层次的原因,或者说,大规模的溃败掩盖了局部的顽强抵抗。

德国军队以先进的战术理念迅速击溃了欧洲所谓的“军事强国”,使得人类的历史因此被改写。

1939年9月30日,波兰总理瓦迪斯瓦夫·西科尔斯基在巴黎成立了一个波兰流亡政府,1940年夏天,德国入侵法国后,波兰流亡政府逃到了伦敦。

战事结束后,波兰官方从未正式宣布投降,其残存军队逃往西方盟国继续对德作战,也有大量的士兵脱下军服躲到森林或者民众之中。

因此,在波兰本土逐渐诞生一支地下反抗军,并在二战期间,进行过多次的游击战。

波兰境内的抵抗运动是二次大战被纳粹占领国家中,仅次于苏联和南斯拉夫境内游击队人数的第三大地下抗德武装部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