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兰战役从发起到结束,前后用了一个月多一点的时间,波兰强大的骑兵在德军装甲师面前不堪一击,迅速崩溃。 【战前兵力部署】 德国: ◎北方集团军群集结到波美拉尼亚和东普鲁士,下辖第3集团军和第4集团军,共有21个师。 ◎南方集团军群集结到西里西亚和捷克斯洛伐克境内,下辖第8集团军、第10集团军和第14集团军,共有33个师。 ◎德军第1航空队和第4航空队为陆军提供支援。 ●德军共投入54个师,其中包括7个装甲师、4个轻装甲师、4个摩步师,另有1939架飞机、2800辆坦克,共计88.6万人。 德军兵力部署 波兰: ◎“莫得林”集团军、“维希库夫”战役集群、“纳雷夫”战役集群在波兰北部展开防线,下辖7个步兵师、4个骑兵旅; ◎“波莫瑞”集团军集结于“波兰走廊”,下辖5个步兵师、1个骑兵旅; ◎“库切巴”集团军集结于波兹南阵地,下辖4个步兵师、2个骑兵旅; ◎“鲁梅尔”集团军挡在罗兹西南,保护罗兹和华沙,下辖4个步兵师、2个骑兵旅; ◎“克拉科夫”集团军赶赴波兰南部的琴斯托霍瓦、卡托维采、克拉科夫一带,下辖7个步兵师、1个骑兵旅、1个摩托化机械旅,1个山地步兵旅; ◎“索斯恩科夫斯基”集团军守在南部边界喀尔巴阡山脉一带,下辖2个步兵师,2个山地步兵旅,1个摩托化机械旅。 ◎“普鲁士”集团军作为预备队,布置在凯尔采、拉多姆地区,下辖8个步兵师、1个骑兵旅。 ●波军共投入37个步兵师、11个骑兵旅、2个摩托化机械旅、3个山地步兵旅,另有各类坦克870辆、火炮4300门、900余架飞机,共计100万人。 波军兵力部署 从以上对比可以看出波军迅速溃败的原因: ·波兰的总兵力比德军多,但是坦克和飞机比德军少很多,在战役中,德军的装甲师、步兵师、航空队协同作战,发挥了极大的优势; ·德军有11个轻重装甲师,这是德军取胜的关键,而波军有11个骑兵旅,过分相信骑兵的力量,这也是波军失败的关键; ·德军部署相对集中,可以发动大规模集团冲击,而波军部署非常分散,导致每一处防线的兵力相对薄弱,在被德军突破,赶往下一处防线时,往往被德军摩托化部队追上,消灭在途中。 【战役过程】 1939年9月1日4时45分,德军轰炸机呼啸着冲进波兰境内,几分钟后,波兰的部队、军火库、机场、铁路、公路和桥梁上空突然倾泻下了大量炮弹,波军西线的重要设施遭到毁灭性打击,停在机场的500架飞机还未起飞就被炸毁,无数火炮和汽车淹没在火海中,波军指挥中心一片混乱。 9月1日6时左右,德军的6个装甲师、4个轻装甲师和4个摩托化师对整个西线的波军发起冲击,在空军和装甲部队的完美配合下,波军防线迅速被撕裂。 9月1日10时,希特勒宣布,德军已经攻入波兰。 迅速推进: 突破波军防线后,德军以每天50-60公里的速度,高速向波兰腹地突进。 北方集团军群: ·第4集团军从波美拉尼亚出发,向东直插“波兰走廊”; ·第3集团军从东普鲁士出发,向华沙及华沙后方的布格河迂回。 南方集团军群: ·第8集团军在左翼向罗兹工业中心挺进,切断波兹南突出部的“库切巴”集团军与罗兹之间的联系; ·第14集团军在右翼向克拉科夫前进,迂回至喀尔巴阡山脉,袭击“索斯恩科夫斯基”集团军的侧翼; ·第10集团军从中路突进,以装甲部队为前锋,直插波兰首都华沙。 德军进军路线示意图 波兰的将领们有一种奇怪的骄傲态度,他们认为被动防御是可耻的,不肯花力气去构筑工事,这使德军轻易突破波军防线。 波军对他们的骑兵冲击非常有信心,德军突入后,大批波军骑兵对德军展开反击。 德军突进速度太快,迅速绕到波军后方,波军骑兵面对德军步兵的时候,发现德军摩托化部队已经在他们身后发动了攻击,波军骑兵在大多在腹背受敌的情况下被歼灭。 分割包围: 9月3日,北方集团军群的第4集团军已经切断波兰走廊,抵达维斯瓦河下游,第3集团军抵达那累夫河; 南方集团军群的第10集团军强渡瓦尔塔河成功;第14集团军逼近克拉科夫,波兰克拉科夫集团军被迫向尼达河和杜纳耶次河方向撤退。 9月4日,德军南方集团军群第10集团军渡过皮利察河;第8集团军攻占托马舒夫,并插入罗兹后方;第14集团军进入基埃尔策。 波军掩护罗兹地区的“鲁梅尔”集团军被包围,波兹南的“库切巴”集团军被孤立。 波军被切割包围 至此,波军各主要集团军都被切割、包围完毕;德军各集团军都达成了计划任务。 波兰陆军此时已经溃不成军,有些狂奔逃命,有些则向德军做零星的无效攻击。 形成钳形攻势: 战争初期,德军指挥官经常制止机动部队跑得太远,以防步兵跟不上,但是后来却发现,波军的抵抗极为混乱,德军即使孤军深入也不会有危险。 9月8日,南方集团军群的第10集团军从罗兹与皮利察河之间冲入,抵达华沙郊外。 9月9日,第10集团军派出的一个轻型师抵达华沙以南的维斯瓦河岸,转而向北,进击华沙。 在喀尔巴阡山脉附近,第14集团军渡过杜纳耶次河、比亚瓦河、维斯沃卡河、维斯沃克河,逼近普热米什尔要塞。 北方集团军的第19装甲军已经绕到华沙后方,正在向布格河进攻。 德军形成了两道钳形攻势,内钳包围华沙以西的波兰部队,外钳在华沙以东地区形成合围。 外钳合围: 9月10日,波兰军队统帅史米格里·黎兹元帅下令全面退却,将波兰军队全部集结到波兰东南部的索斯恩科夫斯基集团军所在地,利用喀尔巴阡山脉的山区狭窄地形进行长期抵抗。 但是这个计划落空了,南方集团军群的第14集团军河北方集团军群的第19集团军群形成的外钳正在合围,波兰军队大部分在德军的包围圈中。 此时波兰的指挥系统已经完全脱节,德军包围圈内的波兰残军各自为战,无法形成有效的突击,反而在毫无目的的苦斗中消耗光了精力。 苏军参战: 9月17日,苏联军队从东面国界进入波兰,波兰已经没有余力在东方再做一次抵抗。 9月18日,波兰政府和统帅部逃亡到罗马尼亚。 9月28日,最后一名华沙守军停止了抵抗,德军占领华沙。 此后,波军残部还进行了零星的战斗,直到10月5日才投降。 从东普鲁士起,沿着比亚威斯托克、布列斯特、里托夫斯克、利沃夫,到喀尔巴阡山脉,苏联和德国以伙伴的身份,相互敬礼,可惜这种关系并没有维持多久。 苏德瓜分波兰 【战役结果】 波兰战役一共用了35天,德国和苏联占领了波兰全部土地。 波军死亡66300人,伤133700人,被德军俘虏69.4万人,被苏联红军俘虏21.7万人,10万人逃至邻国。 德军死亡10600人,伤30300人,失踪3400余人。 在这场战役中,德军首次实施“闪电战”,坦克兵团在航空兵的协同下,进行大纵深快速突击,显示了巨大的威力,对世界军事思想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以上示意图为作者手绘,引用请告知。 |
|